挹秀書屋原文
岩廊一兩轉,書屋更清便。
坐合留新什,閒還攬古編。
日知則何有,陰惜乃誠然。
卻訝拈鬚際,數莖白勝前。
詩詞問答
問:挹秀書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挹秀書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挹秀書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三
參考注釋
岩廊
亦作“ 巖郎 ”。亦作“岩廊”。1.高峻的廊廡。《漢書·董仲舒傳》:“蓋聞 虞舜 時,游於巖郎之上,垂拱無為,而天下太平。”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堂邊廡巖郎,謂巖峻之郎也。”
(2).借指朝廷。 漢 桓寬 《鹽鐵論·憂邊》:“今九州同域,天下一統,陛下優遊巖廊,覽羣臣極言。” 唐 元稹 《對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端拱巖郎,高居深視,以冕旒自蔽,而秋毫必察;以黈纊塞耳,而芥動必聞。”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閨敘》:“卑人緑螘一生,青氈半世,志存丘壑,夢斷巖廊。” 清 趙翼 《題周山茨觀察老圃秋容圖》詩:“君不見 陶 家籬、 韓 相圃,一在岩廊一環堵。”
一兩
(1).計量單位。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為一兩,一兩為十錢。《淮南子·天文訓》:“十二銖而當半兩,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為一兩。”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宋史·律曆志一》:“一兩者,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適 齊 師”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匹也。”《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唐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
(3).猶一雙。 明 劉績 《憶原上人》詩:“一兩棕鞋八尺藤, 廣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數。《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晉書·紀瞻傳》:“然失之者億萬,得之者一兩耳。”《紅樓夢》第九回:“誰敢望‘請’,只求聽一兩句話就有了。” 老舍 《正紅旗下》二:“母親是不喜歡算計一兩文錢的人。”
一輛。《史記·貨殖列傳》“牛車千兩” 唐 張守節 正義:“車一乘為一兩。”
書屋
供讀書的房子
清便
謂清通條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袁羊 何如?’曰:‘洮洮清便。’”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范 詩清便宛轉,如流風廻雪。”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八:“﹝ 宋璟 ﹞《梅花賦》清便富艷,得 南朝 徐 庾 體。” 明 陳霆 《渚山堂詞話》卷三:“ 季廸 號稱 姑蘇 才子,與 楊孟載 齊名,他詩文未論,獨於詞曲, 楊 所賦類清便綺麗,頗近 唐 宋 風致,而 高 於此,殊為不及。”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誠然
(1) 確實實在
誠然可敬的長者
(2) 雖然;固然
勇敢誠然可貴,智慧卻萬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