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拍原文
忽睹明珠舊輝。
頓驚心不覺涕洟。
淨:這珠是遠來之物。
只恐不是你家的。
老旦:雙雙隨嫁貲。
淨:元來你的珠是兩顆。
如今為何只有一顆。
老旦:有子從軍。
贈向邊陲。
淨:還有一顆。
卻在那裡。
老旦:有女之京。
贈入宮闈。
淨:雖是這等。
你不要錯認了。
老旦:親手制。
線組累累。
分明是。
復何疑。
詩詞問答
問:催拍的作者是誰?答:沈鯨
問:催拍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雙珠記 第三十九出
參考注釋
明珠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驚心
內心感到震動或吃驚
驚心動魄
不覺
(1)
(2)
沒有發覺,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3)
想不到,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4)
不禁,不由得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揚沫《青春之歌》
涕洟
(1).眼淚和鼻涕。《禮記·檀弓上》:“將軍 文子 之喪,既除喪,而後越人來弔。主人深衣練冠,待於廟,垂涕洟。” 陸德明 釋文:“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漢 馬融 《長笛賦》:“僬眇睢維,涕洟流漫。” 唐 孟郊 《秋懷》詩:“老泣無涕洟,秋露為滴瀝。”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 秋羅 導女潛出,相持嗚咽,各有涕洟。” 章炳麟 《訄書·商鞅》:“而世之仁人流涕洟以憂天下者,猥以法家與刀筆吏同類而醜娸之。”
(2).涕淚俱下;哭泣。《易·萃》:“齎咨涕洟,無咎。” 高亨 註:“咨借為資……齎資涕洟,弔他人之喪之象也。” 唐 陸龜蒙 《田舍賦》:“今則陽亢而驕,苗渴而萎,十穗百粒,穫夫涕洟。” 宋 王安石 《祭周幾道文》:“孰知君子,赴我稱孤?發封涕洟,舉屋驚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香玉》:“﹝ 黃生 ﹞恨極,作《哭花詩》五十首,日日臨穴涕洟。”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家的
用在男人的名字後面,指他的妻。《紅樓夢》第七回:“ 周瑞 家的進來,笑道:‘ 林姑娘 ,姨太太叫我送花兒來了。’”
老旦
戲曲角色名,旦的一種。指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
雙雙
(1).相併;成雙。《公羊傳·宣公五年》:“‘冬, 齊 高固 及子 叔姬 來。’何言乎 高固 之來?言 叔姬 之來,而不言 高固 之來,則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諸為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何休 註:“言其雙行匹至,似於鳥獸。” 唐 權德輿 《秋閨月》詩:“稍映妝臺臨綺窗,遙知不語淚雙雙。”《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説著便自己過去,扶了 張姑娘 同 安公子 站齊了,雙雙磕下頭去。” 茅盾 《脫險雜記》十八:“那兩個蹲在地上的挑夫好像觸了電,一下子就雙雙跳了起來,而且搶過我們的行李,就要上挑了。”
(2).一對對。 南朝 梁 簡文帝 《詠蝶》:“復此從風蝶,雙雙花上飛。” 宋 柳永 《安公子》詞:“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西遊記》第二十回:“崖前有怪石雙雙,林內有幽禽對對。”
嫁貲
見“ 嫁資 ”。
元來
(1).當初;本來。 唐 張鷟 《遊仙窟》:“元來不見,他自尋常;無故相逢,卻交煩惱。” 唐 孫棨 《贈妓人王福娘》詩:“謾圖 西子 為粧樣, 西子 元來未得如。”
(2).來源,出處。 清 方苞 《書老子傳後》:“著其子焉,著其孫焉,著其孫之元來焉,於其子孫元來仍著其爵焉。”
(3).表示發現原先不知的情況。 唐 方乾 《題贈李校書》詩:“卻是偶然行未到,元來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語錄》卷二十:“子細看時,元來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萬松老人琴譜》詩:“元來底許真訊息,不在絃邊與指邊。”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元來只隔著 弱水 三千, 溟渤 風煙,在那 麟鳳洲 偏, 蓬閬山 巔。”
(4).謂追溯原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元來 甄監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寵愛的。”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為何
為什麼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條件,下文常用“才”、“方”呼應
只有依靠民眾,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僅有
只有他知道內情
從軍
舊時指參加軍隊
棄商從軍
邊陲
邊疆
宮闈
(1).帝王的後宮,后妃的住所。《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既正位宮闈,愈自謙肅。” 晉 潘岳 《景獻皇后哀策文》:“口嗚咽以失聲,目橫迸以灑淚;邈雨絶於宮闈,長無覿於髣髴。”《舊唐書·魏少游傳》:“ 肅宗 至 靈武 ,殿宇御幄,皆象宮闈。” 金 元好問 《荊棘中杏花》詩:“天真不到鉛粉筆,富艷自是宮闈花。” 清 薛福成 《書<漢書·外戚傳>後九》:“ 漢 自 高祖 ,帷薄不修, 文帝 衽席無辨,而宮闈之政肅。”
(2).指后妃。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玄宗 之在東宮,為 太平公主 所忌,朝夕伺察,纖微聞於上。而宮闈左右,亦潛執兩端,以附 太平 之勢。”《舊唐書·后妃傳序》:“歷觀前古邦家喪敗之由,多基於子弟召禍;子弟之亂,必始於宮闈不正。”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公 卒與 寇萊公 力排宮闈,協定大策;功雖不終,其盡力於國者,亦可以無愧也。” 清 李漁 《玉搔頭·媲美》:“今喜宮闈已正,藩叛又除。”
(3).官名。 隋 唐 內侍省有宮闈局令,掌管宮內的法紀、制度,出入管鑰。見《通典·職官九》、《新唐書·百官志二》。
(4).指宮廷。 宋 葉適 《宋吏部侍郎鄒公墓亭記》:“小人猶偽撰公疏,激怒宮闈。” 蔡東藩 《前漢演義》第四二回:“甥舅成婚,雖似名分有乖,大眾都為他是宮闈私事,無關國家,何必多去爭論,自惹禍端,所以噤若寒蟬。”
雖是
雖然。《水滸傳》第三二回:“雖是你們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難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家伯雖是回過幾次家鄉,卻沒有帶家眷。”
這等
(1) 這般;此類
沒想到會出這等怪事
(2) 如此
有勞二位這等費心
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勸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個傾向或一個衝動
請他不要打斷別人講話
錯認
錯誤地分辨、認識。《唐律疏議·雜律·錯認良人為奴婢》:“諸錯認良人為奴婢者,徒二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 顏標 作 魯公 。”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詞有‘悔當初錯認你心同竝蒂蓮,到今朝方知你心不同如其面’之句。”
手制
親手製作。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漆煙對膠》:“余避地 嘉禾 ,復與 珪 連牆而居,日為余言膠法,並觀其手製。雖得其大概,至微妙處,雖其子 宴 亦不能傳也。” 清 徐喈鳳 《會仙記》:“臨別,手製葛衣葛褲為贈。”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記蘇聯版畫展覽會》:“作者之中,很有幾個是由於作品的複製,姓名已為我們所熟識的,但現在才看到手制的原作,使我們更加覺得親密。”
累累
(1) 多次
(2) 數目多得無法計算的
罪行累累
(3) 重疊,重積;另聯貫成串,眾多的樣子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吁嗟饕餮徒,信是縉忝五邁《送要公似有這宰古田》
- 大浸十二歲,浪金復七年林光朝《代陳季若上倉使》
- 切玉昆吾寧刺豕,斷蛟乾越豈刲羊張表臣《詩一首》
- 曲池苔色冰前液,上苑梅香雪裡矯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
- 苦趣東君行不早,到千紅、萬紫飛時節姚燧《賀新郎》
- 窮巷少芳菲,蒼苔一徑微姚合《暮春書事》
- 喜共紅蕖客,來吟至夕還徐照《題筠州趙縣丞寒谷》
- 餅焦自擇飣下盤,留取來年補漏天邵定《婆餅焦》
- 吾衰得吟友,不憚攬衣迎
- 眼界不知多少遠,望中幽鳥暮飛還王之道《岳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