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地切清虛妥玉真,嶢峰孤迥若為鄰。
行來禹步何常慣,卻是遊仙天半人。
詩詞問答
問:《盤山十六景·其四·清虛玉宇》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九
2. 山莊東少北傑閣圜搆是為上清碧虛玉帝之宇道家者言姑弗深考天在山中其有得於大易之旨歟
參考注釋
清虛
(1).清淨虛無。《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 三國 魏 阮籍 《首陽山賦》:“且清虛以守神兮,豈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傳》:“﹝ 王固 ﹞清虛寡慾,居喪以孝聞。”
(2).清潔虛空。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則腸胃清虛,無滓無穢,是可以養神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次夜,果出刀圭藥啖生。頃刻,洞下三兩行,覺臟腑清虛,精神頓爽。”
(3).太空;天空。 晉 葛洪 《抱朴子·勗學》:“令抱翼之鳳,奮翮於清虛;項領之駿,聘跡於千里。” 唐 杜甫 《聽楊氏歌》詩:“滿堂慘不樂,響下清虛里。” 清 李漁 《蜃中樓·授訣》:“若使清虛無障礙,天孫不合阻銀河。”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離騷》:“讓超邁的精神在清虛中馳騁。”
(4).指月宮。 五代 譚用之 《江邊秋夕》詩:“七色花虯一聲鶴,幾時乘興上清虛。”
(5).指風露。 唐 孟郊 《北郭貧居》詩:“欲識貞靜操,秋蟬飲清虛。”
玉真
(1).謂仙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靈位業圖》:“玉清 三元宮 ……右位, 太上玉真保皇道君 。” 唐 張籍 《靈都觀李道士》詩:“泥灶煮靈液,掃壇朝 玉真 。”
(2).特指仙女。 唐 曹唐 《劉阮再到天台不復見仙子》詩:“再到 天台 訪 玉真 ,青苔白石已成塵。” 清 吳偉業 《楚雲》詩之一:“十二峰頭降 玉真 , 楚 宮祓禊采蘭辰。”
(3).指 楊貴妃 。 唐 白居易 《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 玉真 ,雪膚花貌參差是。”按,一本作“ 太真 ”。 清 吳偉業 《古意》詩之五:“君王自有他生約,此去惟應禮 玉真 。”
(4).泛指美人。 宋 晏殊 《玉樓春》詞:“池塘水緑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錚深,入破舞腰紅亂旋。” 宋 晏幾道 《玉樓春》詞:“玉真能唱朱簾靜,憶上雙蓮池上聽;百分蕉葉醉如泥,卻向斷腸聲里醒。”
(5).花名。瑞聖花的一種。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記·瑞聖花》:“﹝瑞聖花﹞白者名玉真。 成都 人競移蒔園中。”
孤迥
(1).孤立,遠離其他事物。《太平御覽》卷九一○引 南朝 齊 祖沖之 《述異記》:“ 考之 便登木逐猴,騰赴如飛。樹既孤迥,下又有人,猴知不脫,因以左手抱樹枝,右手撫腹, 考之 禽得。”《隋書·郭榮傳》:“時 汾州 與 姚襄鎮 相去懸遠, 榮 以二城孤迥,勢不相救。”
(2).指孤單。《魏書·源子恭傳》:“又其履歷清華,名位高達,計其家累,應在不輕。今者歸化,何其孤迥?”
(3).寂寞;寂寥。 唐 杜牧 《南陵道中》詩:“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清 龔自珍 《夢芙蓉·本意》詞:“又微芒不定,月墜金波孤迥。”
若為
(1).怎樣;怎樣的。《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 唐 蕭意 《長門失寵》詩:“不知金屋裡,更貯若為人?” 宋 蘇軾 《和沉立之留別詩》之二:“試問別來秋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寧調元 《燕京雜詩》:“弦管 燕京 三月天,風沙撲面若為憐?”
(2).怎堪。 唐 王維 《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 衡山 與 洞庭 ,若為秋月聽猿聲?”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唐 白居易 《重到華陽觀舊居》詩:“若為重入 華陽觀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隔谷歌一》:“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書事》詩:“耳邊情話少,笑口若為開?”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邊柳》詩:“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詩:“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行來
(1).往來;出入。語出《逸周書·大聚》:“市有五均,早莫如一,送行逆來,振乏救窮。”《後漢書·方術傳下·計子勛》:“ 計子勛 者,不知何郡縣人,皆謂數百歲,行來於人間。”《新唐書·裴度傳》:“ 度 視事,下令唯盜賊、鬭死抵法,餘一蠲除。行來不限晝夜,民始知有生之樂。”《資治通鑑·晉成帝鹹康六年》:“ 宇文 舉國賤之( 慕容翰 ),不復省録,以故得行來自遂,山川形便,皆默記之。” 胡三省 註:“行來,猶言往來也。”
(2).走來。《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卻説 安公子 一行人,別了 十三妹 迤邐行來。”
禹步
謂跛行。相傳 夏禹 治水積勞成疾,身病偏枯,行走艱難,故稱。《尸子·君治》:“ 禹 於是疏 河 決 江 ,十年未闞其家,手不爪,脛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 禹 步。”《法言·重黎》“巫步多 禹 ” 晉 李軌 註:“﹝ 禹 ﹞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 禹 步。”故亦稱巫師、道士作法的步法為 禹 步。 晉 葛洪 《抱朴子·登涉》:“ 禹 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併,是一步也。次復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從左足併,是二步也。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併,是三步也。如此 禹 步之道畢矣。”《北史·藝術傳上·由吾道榮》:“及至 汾河 ,遇水暴長,橋壞,船渡艱難。是人乃臨水 禹 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絶。” 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鍊師院》詩:“松間白髮黃尊師,童子燒香 禹 步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產龍》:“有 王媼 者,焚香 禹 步,且捺且咒。”
何常
見“ 何嘗 ”。
遊仙
(1).漫遊仙界。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品詩》:“混俗同魚服,遊仙學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風店詠黃芽菜》:“住寺莫教流敗葉,遊仙應學煮甜霜。” 清 龔自珍 《木蘭花慢》詞:“無奈遊仙覺後,碧雲垂到而今。”
(2).指 晉 郭璞 所作《遊仙詩》。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翰林》以為詩首,但《遊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 章炳麟 《辨詩》:“ 漢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聲熙熙,悲而不傷,詞若《遊仙》,乃足以作將帥之氣,雖《雲門》《大卷》弗過也。”
(3).泛指遊仙詩。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遊仙》可致,無勞 郭璞 之言;《招隱》成文,敢嗣 劉安 之作。”
古人謂游心仙境,脫離塵俗。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遊仙。” 唐 廣宣 《安國寺隨駕幸興唐觀應制》詩:“萬乘遊仙宗有道,三車引路本無塵。” 宋 沉遘 《七言齋居寄楊祖二閣老》:“蕭灑城南尺五天,盡涼高枕夢遊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詩:“遊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難刪竟自刪。”
天半
高空,如在半天之上
俱秀出天半。——《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