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氏叔侄還湖廣

作者:何瑭 朝代:明代

送潘氏叔侄還湖廣原文

西風吹雨正重陽,征馬蕭蕭客袂涼。

棣萼情知離別苦,竹林歸念道途長。

南溟水闊搏鵬翼,北極天高斷雁行。

遙想紀行詩滿卷,莫將幽意吊沈湘。

詩詞問答

問:送潘氏叔侄還湖廣的作者是誰?答:何瑭
問:送潘氏叔侄還湖廣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潘氏叔侄還湖廣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重陽

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九月初九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現又定為老人節。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 * 《採桑子·重陽》

征馬

(1).遠行的馬。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飼征馬令硬實法:細剉芻……和穀豆秣之。” 石聲漢 註:“征馬,是能遠行的馬。”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

(2).戰馬。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詩:“何日邊塵靜,庭前征馬還。” 唐 李華 《弔古戰場文》:“鷙鳥休巢,征馬踟躕。”《資治通鑑·唐穆宗長慶元年》:“又獻征馬萬五千匹。” 胡三省 註:“征馬,戰馬也。”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棣萼

亦作“ 棣蕚 ”。比喻兄弟。《晉書·孝友傳序》:“夫天倫之重,共氣分形,心睽則葉顇荊枝,性合則華承棣萼。” 唐 杜甫 《至後》詩:“梅花一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仇兆鰲 註:“棣萼,以比兄弟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歸田》:“似這般桑榆景逼,怎能彀棣蕚榮歸?” 林之夏 《為不識題令祖禮林先生遺像》詩:“棣萼光輝映後先,湖山肅穆此書傳。”參見“ 棣華 ”。

情知

深知;明知。 唐 駱賓王 《 * 代郭氏答盧照鄰》詩:“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 盧 家字 莫愁 。”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詞:“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乾不自由。”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見有個通房後廁所的小門,情知是從這小門裡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傾杯樂》詞:“情知道,世人難使皓月長圜,彩雲鎮聚。”

離別

(1) 暫時或永久離開

我離別故鄉已經兩年了

(2) 分手,分開

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道途

道路,路途

唯恐道途顯晦。——唐· 李朝威《柳毅傳》

南溟

見“ 南冥 ”。

鵬翼

(1).大鵬的翅膀。語本《莊子·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文選·左思<吳都賦>》:“屠巴虵,出象骼;斬鵬翼,掩廣澤。” 李周翰 註:“鵬鳥其翼垂天,今斬之,固掩蔽廣澤也。” 唐 謝偃 《玉牒真記》:“曩者炎運將終,九城淪陷,於是披丹霄而軒鵬翼,駕元海而截鯨鱗。” 明 高啟 《登海昌城樓望海》詩:“安得擊水游,圖南附鵬翼。”

(2).借指鵬。比喻仕途顯達者。 唐 張說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落鵬翼於半霄,負天之力莫展;頓龍媒於局路,追風之勢斯畢。” 宋 蘇轍 《次韻劉貢父省上示同會》之一:“流落江湖東復西,歸來未洗足間泥。偶隨鵬翼培風上,時得衙香滿袖攜。”

北極

(1)

(2) 從地球最北端看去的天頂

(3) 磁鐵自由懸掛時指向北方的一極

(4) 北方邊遠之處

(5) 地球的最北端,地軸的北端

高斷

英明判斷。《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時 謝淵 、 謝厷 等各陳便宜”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預 《會稽典錄》:“ 公緒 早夭,同盟所哀。聞其子志行明辯,而被闇昧之謗,望諸夫子烈然高斷,而各懷遲疑,非所望也。”

雁行

(1) 飛雁的行列

(2) 並行或走在前頭。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兩驂雁行。——《詩·鄭風·大叔于田》

我書比鍾繇,當抗行;比 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晉書·王羲之傳》

雁行有序。——丘遲《與陳伯之書》

遙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遙想當年

紀行

指記載旅遊路上的所見所聞的文字

幽意

(1).幽深的思緒。 南朝 梁 江淹 《燈夜和殷長史》:“客子依永夜,寂寞幽意長。”

(2).幽閒的情趣。 唐 方乾 《詹碏山居》詩:“無人會幽意,來往在煙霞。” * 《挽陳毅同志》詩:“皓月無幽意,清風有激情。”

沈湘

亦作“沉湘”。1.指 屈原 沉入 湘江 支流 汨羅江 自盡。 漢 王褒 《九懷·尊嘉》:“ 伍胥 兮浮 江 , 屈子 兮沉 湘 。” 唐 李賀 《相和歌辭·箜篌引》:“ 屈平 沉 湘 不足慕, 徐衍 入海誠為愚。”

(2).指賢者不為濁世所容,憤而自戕。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今日之 緬甸 、 越南 ,其高人亦豈少哉?其賢者蹈海而沉 湘 ,不賢者靦顏而苟活耳。”

詩詞推薦

送潘氏叔侄還湖廣原文_送潘氏叔侄還湖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