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賢皇后陵寢酹酒原文
祖陵瞻謁遍,此可恝然過。
鹿駭蕉成夢,龍鱗松放科。
廿年徒有憶,世載覺無何。
事遠重提處,能忘獨旦歌。
詩詞問答
問:孝賢皇后陵寢酹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孝賢皇后陵寢酹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孝賢皇后陵寢酹酒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一百
2. 皇后入地宮已三十一年矣
參考注釋
瞻謁
猶朝見;謁見。《宋史·樂志十》:“瞻謁盡恭,飛英率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辛卯正月二十七日》:“﹝ 英 使﹞自云:‘進見朝服在後,尚未趕到,便服不能瞻謁。’”
恝然
漠不關心貌,冷淡貌。 宋 辛棄疾 《醉翁操》詞序:“又念 先之 與余游八年,日從事詩酒間,意相得歡甚,於其別也,何獨能恝然。”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新亭流涕》:“二帝在北,不宜恝然,須當時復遣問起居,以盡臣子之義。”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而社會之耳目,乃獨震驚有此點,日頌當前之結果,於學者獨恝然而置之。”
鹿駭
比喻人們驚惶紛擾的樣子。鹿性易驚,故言。 漢 桓寬 《鹽鐵論·險固》:“如此,則中國無狗吠之警,而邊境無鹿駭狼顧之憂唉。” 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忘茲鹿駭,息此狼顧。” 唐 獨孤及 《故御史中丞盧奕謚議》:“ 天寶 十四載, 洛陽 覆沒。於時東州人士,狼狽鹿駭。”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 * 。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松放
(1).猶放鬆。謂有一定活動餘地。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昨已買囑解官,暫時鬆放。”《白雪遺音·銀紐絲·盼五更》:“你勒掯他個難,你可莫鬆放。”
(2).謂鬆口;改口。《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又且今日家主分付了説話,一口咬定 魯公子 ,再不鬆放。”
世載
(1).謂某種事跡世代見於記載。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吳芮 之王,祚由 梅鋗 ;功微勢弱,世載忠賢。” 南朝 陳 徐陵 《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世載雄豪,卓富擬於公侯。”《周書·李遠傳》:“諸人並世載忠貞,沐浴教義。”
(2).指世代有德。《文選·任昉<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臣 賁 世載承家,允膺長德。” 李善 註:“《國語》曰:‘ 祭公謀父 曰:奕世載德。’ 韋昭 曰:載,成也。”《北齊書·儒林傳·馬敬德》:“﹝ 馬元熙 ﹞於是以《孝經》入授皇太子,儒者榮其世載。”
(3).世人稱傳。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公始青衿,風神世載,猛獸不驚,家禽能對。”
(4).世代。 前秦 王嘉 《拾遺記·殷湯》:“世載遼絶,而或出或隱。在 軒轅 之世,為司樂之官。及 殷 時,總修 三皇五帝 之樂。”
無何
(1) 不久;很短時間之後
亡何國變。(亡通“無”。)——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
無何他二人就言歸於好
(2) 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自覺無何
重提
一再提出 ,再把端出來
不願意在我年老,頭髮都花白的時候,再向我重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