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牡丹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溫牡丹行原文

女夷司花定花期,春芳秋艷各有時。

鼠姑殿春風信遲,一開萬卉都收姿。

花師解奪女夷巧,暖窖溫棚培護好。

縮地燕北忽江南,駐年凋後偏榮早。

臘鼓鳴未春草萌,黃姚紫魏先吐英。

圖入歲朝百事吉,玉梅為弟水仙兄。

韓湘頃刻雖輸疾,敷華頗不殊殷七。

欄蜂欲采卻無緣,屏燕相看渾可匹。

簾旌嫩日照暄妍,檐溝積素映輕煙。

玉局詩與石田畫,匪今伊昔韻事傳。

異哉草木無情物,旋轉猶然資剪拂。

擘苞彈蕊笑彼工,易俗移風慚我拙。

詩詞問答

問:溫牡丹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溫牡丹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五

2. 去聲

參考注釋

女夷

傳說中掌萬物生長之神。後世亦以為花神。見 明 陳懋仁 《庶物異名疏》、 明 馮應京 《月令廣義》。《淮南子·天文訓》:“ 女夷 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穀、禽鳥、草木。” 高誘 註:“ 女夷 ,主春夏長養之神也。”

司花

“ 司花女 ”的省稱。 宋 范成大 《雨後戲書》詩:“司花好事相邀勒,不著笙歌不肯春。” 金 元好問 《紫牡丹》詩之一:“如何借得司花手,徧與人間作好春。”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選姿》:“但言情性之剛柔、心思之愚慧,四者非他,即異日司花執爨之分途,而獅吼堂與溫柔鄉接壤之地也。”參見“ 司花女 ”。

花期

植物開花的季節

今年花期將延遲

春芳

(1).春天的花草。 三國 魏 應璩 《與從弟君苗君胄書》:“結春芳以崇佩,折若華以翳日。” 唐 司空圖 《春山》詩:“可是 武陵溪 ,春芳著路迷。” 宋 歐陽修 《禁火》詩:“火禁開何晚,春芳半已凋。” 明 楊慎 《與方思道別》詩:“幸駛星駕期,共玩春芳緑。”

(2).春天的花香。 唐 李白 《懼讒》詩:“眾女妬蛾眉,雙花競春芳。”

有時

(1).有時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 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有,閒雲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裡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遊樂場帶到另一個遊樂場,有時坐下來看一陣,有時站在那裡停一會。”

(2).謂有如願之時。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 劉雲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妾身永微賤!”

鼠姑

(1).牡丹的別名。 唐 陸龜蒙 《偶輟野蔬寄襲美》詩:“行歇每依鴉舅影,挑頻時見鼠姑心。” 明 唐寅 《題牡丹畫》詩:“穀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 清 陳維崧 《水調歌頭·舍南庭前牡丹將放詞以催之》詞:“豆吐蠶婆緑,花綻鼠姑紅。”

(2).鼠婦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鼠婦》。

殿春

春季的末尾

風信

(1).隨著季節變化應時吹來的風。 唐 張繼 《江上送客游廬山》詩:“晚來風信好,併發上 江 船。” 宋 陸游 《游前山》詩:“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二:“ 臺灣 風信與他海殊異……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參見“ 二十四番花信風 ”。

(2).信息;訊息。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三折:“若遇見 朱太守 的夫人,索與他寄一個燒的著燎的著風信。”《西遊記》第二六回:“前日 老孫 只偷了三個,那一個落下地來,土地説這寶遇土而入, 八戒 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風信。” 柏葉 《金蘋果》:“我--白襟鴉,森林是我的家,每天站在枝頭望,有什麼風信便答話。”

花師

善於培植花木的人。 宋 曾慥 《類說·紀異錄·花師》:“ 宋單父 ,字 仲儒 ,能種藝術,牡丹變易千種,上皇召至 驪山 ,植花萬本,色樣各不同,內人呼為花師。”

培護

培育和保護

培護草地

縮地

傳說中化遠為近的神仙之術。 晉 葛洪 《神仙傳·壺公》:“ 費長房 有神術,能縮地脈,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舊也。”後因謂兩地相距遙遠不能迅速會晤為縮地無術。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同受新年不同賞,無由縮地欲如何。”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渝盟》:“願得你縮地兼程,更教他聞呼疾至。” 清 趙翼 《中秋後曉村太守招游懷杜閣》詩:“幾同縮地幻,直過移山猛。”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駐年

延年卻老。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 務光 以蒲韭長耳, 卭疏 以石髓駐年。” 唐 張九齡 《謝賜藥狀》:“徒承聖恩同體之義,更霑御藥駐年之錫。”

臘鼓

(1).古人於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驅疫,因有是名。《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旁磔” 漢 高誘 註:“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竝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

(2).泛指歲末或春來的信息。 唐 韓翃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詩:“寒塘斂暮雪,臘鼓迎春早。” 寧調元 《海上次韻答天梅》:“殘雪未消成臘鼓,新元彈指過 黃龍 。”

春草

(1).春天的草。 晉 潘岳 《內顧》詩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宋 陸游 《試院春晚》詩:“漫漫晚花吹瀼岸,離離春草上宮垣。” 明 何景明 《過君采次韻》之一:“昔牽春草夢,今並玉珂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仇兆鰲 註:“春草,嘆卑微。”

(3).藥草名。又名莽草。《爾雅·釋草》:“葞,春草。” 邢昺 疏:“藥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說,“春草”為白微的別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微》。

歲朝

陰曆正月初一。《後漢書·周磐傳》:“歲朝會集諸生,講論終日。” 李賢 註:“歲朝,歲旦。” 宋 范成大 《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 吳 儂政用前五日。”《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明日正月初一日,是個歲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洞庭丐者》:“破 * 上三更夢,那管明朝是歲朝。”

謂古代諸侯每年見天子。《禮記·王制》“五年一朝” 漢 鄭玄 註:“ 虞夏 之制,諸侯歲朝。”

百事

各種事務;事事。《書·舜典》“納於百揆,百揆時敘” 孔 傳:“ 舜 舉八凱,使揆度百事,百事時敘,無廢事業。”《史記·淮陰侯列傳》:“審豪氂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 呂公忌 曰:‘九日天明時,以片餻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無味,心神不安!”

玉梅

(1).白梅花。 宋 蘇軾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詩:“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宋 范成大 《櫻桃花》詩:“借暖衝寒不用媒,勻朱勻粉最先來。玉梅一見憐痴小,教向傍邊自在開。”

(2). 宋 時元宵節用絹或紙做的假花,為婦女首飾之一。《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艷妝初試,把珠簾半揭,嬌羞向人,手捻玉梅低説。相逢長是,上元時節。”

(3).菊名。 宋 劉蒙 《菊譜·新羅》:“新羅,一名玉梅,一名倭菊。或雲出海外國中,開以九月末,千葉純白,長短相次,而花葉尖薄,鮮明瑩徹,若瓊瑤然。”

水仙

見“ 水仙 ”。

亦作“ 水僊 ”。1.傳說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馬承順 《天隱子·神解八》:“在人謂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變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詩:“初學水仙騎赤鯉,竟尋山鬼從文貍。”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八:“ 馮夷 , 華陰 , 潼鄉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為 河伯 。”按, 漢 袁康 《越絕書·德序外傳記》稱 伍子胥 為水仙; 晉 王嘉 《拾遺記·洞庭山》稱 屈原 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後被沉屍於江; 屈原 自投 汨羅江 以死,故後人傳說為水仙。

(2).謂水葬者。 北齊 劉晝 《新論·風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國,其親死,則棄屍於江中,謂之‘水仙’。”

(3).稱遍游江湖樂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 陶峴 ﹞富有田業,擇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則汎艚江湖,遍游煙水,往往數歲不歸…… 吳 越 之士,號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簡稱。 宋 陳亮 《訴衷情》詞:“數聲《漁父》,一曲《水仙》,歌斷還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館》詩:“《水仙》未成調,《廣陵》已絶散。”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一曲蒼茫奏《水仙》,靈飛鬼嘯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作卵圓形,葉子條形,傘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黃色,有香味。供觀賞,鱗莖和花可入藥。亦指此種植物的花。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 楊誠齋 云:世以水仙為金琖銀臺。蓋單葉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黃而金色。” 清 黃宗羲 《小園記》:“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陽、茉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種水仙無 靈璧 石,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別後》:“﹝一個女子﹞正低頭畫那鋼琴上擺著的一盆水仙。”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水仙》。

韓湘

見“ 韓湘子 ”。

頃刻

片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於“一會兒”

菀枯頃刻。——〔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頃刻兩斃。——《聊齋志異·狼三則》

一陣風過,江面上頃刻間掀起了巨浪

敷華

猶敷榮。開花。《漢書·禮樂志》:“敷華就實,既阜既昌,登成甫田,百鬼迪嘗。”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結實商秋,敷華青春。”

不殊

(1).沒有區別;一樣。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詩:“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謂身首尚未分離。指 * 未死。《漢書·淮南王傳》:“太子自刑,不殊。” 顏師古 註:“殊,絶也,雖自刑殺,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楊貞婦》:“ 靜安 守節不嫁,權貴爭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劉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燈默坐,驅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轉於牀榻間,七日乃死。”

(3).未絕。《新唐書·吳兢傳》:“皇運不殊如帶。”

無緣

(1) 人與事物或人與人之間沒有碰到一起的可能性,為迷信說法

相見無緣

(2) 無由

相看

親自觀看(多用於相親)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兩日,以備人家相看。——《紅樓夢》

簾旌

簾端所綴之布帛。亦泛指簾幕。 唐 白居易 《舊房》詩:“牀帷半故簾旌斷,仍是初寒欲夜時。” 唐 李商隱 《正月崇讓宅》詩:“蝙拂簾旌終展轉,鼠翻牕網小驚猜。” 馮浩 箋註:“簾旌,簾端施帛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清明日郊行》曲:“碧桃花下簾旌,緑楊影里旗亭。” 清 龔自珍 《菩薩鬘》詞:“行雲欲度簾旌去,啼花恨草無重數。”

嫩日

(1).不強烈的陽光。 宋 陸游 《出遊》詩:“未須著句悲搖落,嫩日和風不似秋。”

(2).指初出的太陽。《剪燈餘話·鞦韆會記》:“嫩日舒晴,韶光艷,碧天新霽。”

暄妍

天氣暖和,景色明媚。 南朝 宋 鮑照 《春羈》詩:“暄妍正在茲,摧抑多嗟思。” 元 許有孚 《摸魚子》詞:“黃鸝對語,正春色暄妍,物華明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林巒深處,風日暄妍。”

檐溝

裝在檐下,以匯集並輸送由屋頂下來的雨水的槽

積素

(1).積雪。《文選·謝惠連<雪賦>》:“積素未虧,白日朝鮮。” 李周翰 註:“言積雪未銷,白日鮮明。”《文選·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 呂向 註:“積素,謂雪也……積雪之色亂於原野。” 唐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詩:“羣陰孤陽僨,積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賦》:“何小池之明潔,恍積素之瓊田。” 清 查慎行 《雪後與聲山紫滄同直暢春園》詩之一:“晨曦照積素,萬木中含煙。”

(2).猶故舊。《文選·謝靈運<拜陵廟作詩>》:“勑躬慙積素,復與昌運並。” 張銑 註:“素,故……慙 高祖 積故之恩,不易志節。”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古之人以王公之勢而下貧賤之士者,蓋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窮達,毫髮之殊,然相棄者有之,則士之愚且賤,無積素心義,而為當世有大賢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禮。”參見“ 積素累舊 ”。

輕煙

亦作“ 輕煙 ”。1.輕淡的煙霧。 南朝 梁元帝 《詠霧》:“乍若輕煙散,時如佳氣新。” 元 白樸 《天淨沙·秋》套曲:“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許地山 《綴網勞蛛·海世間》:“割不斷的輕煙,縷縷絲絲從煙筒里舒放出來,慢慢地往後延展。”

(2). 明 初 金陵 妓樓名。 明 祝允明 《野記》:“國初於京師建妓館六樓於 聚寳門 外,以安遠人,故名曰 來賔 ,曰 重譯 ,曰 輕煙 ,曰 淡粉 ,曰 梅妍 ,曰 柳翠 。”《西湖二集·巧妓佐夫成名》:“我國初 洪武爺 時也有官妓,共建十六樓於 南京 :…… 輕煙 、 淡粉 、 梅妍 、 翠柳 、 南市 , 北市 。”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一:“ 淡粉 輕煙 佳麗名,開天建設記都城。”

(3).梅花品名之一。 宋 張鎡 《梅品·花宜稱二十六條》:“為澹雲,為曉日,為薄寒,為細雨,為輕煙,為佳月,為夕陽。”

見“ 輕煙 ”。

玉局

(1).棋盤的美稱。 唐 李商隱 《燈》詩:“錦囊名畫揜,玉局敗碁收。” 宋 賀鑄 《南鄉子》詞:“玉局彈棋無限意, * ,腸斷 吳 蠶兩處眠。”

(2).道觀名,在 四川 成都 。傳說 李老君 曾於此坐局腳玉床講經,因而得名。《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設道場。” 胡三省 註:“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記》曰: 後漢 永壽 元年, 李老君 與 張道陵 至此,有局腳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為 道陵 説《南北斗經》,既去而坐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蘇軾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詩:“莫欺老病未歸身, 玉局 他年第幾人。” 元 袁桷 《張虛靖圜庵扁曰歸鶴次韻》:“ 玉局 講殘春換劫,石臺丹在草通靈。” 明 王世貞 《九支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書後,漸與金僊相對雄。”

(3). 蘇軾 曾任 玉局觀 提舉,後人遂以“玉局”稱 蘇軾 。 宋 劉克莊 《摸魚兒·賞海棠》詞:“悵 玉局 飛仙, 石湖 絶筆,孤負這風韻。”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見公書,稍涉 玉局 筆意。” 清 趙翼 《再題焦山寺贈巨超練塘兩詩僧》詩:“我本才非 蘇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燒豬。” 清 程文正 《錢王廟》詩:“殘碑有字還堪讀, 玉局 鴻文筆力遒。”

石田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無用之物。《左傳·哀公十一年》:“得志於 齊 ,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 唐 寒山 《詩》之六六:“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清 薛福成 《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得之則曰猶獲石田,失之則曰不勤遠略。” 梁啓超 《論生利分利》:“顧同一土地也,在野蠻民族之手,則為石田;在文明民族之手,則為奇貨。”

(2).貧瘠的田地。 宋 秦觀 《次韻子由題蜀井》:“ 蜀 岡精氣滀多年,故有清泉發石田。” 元 王逢 《贈龍虎山人鄭良楚》詩之二:“石田歲稔茅屋好,種菊乞詩 虞翰林 。”《剪燈新話·天台訪隱錄》:“有居民四五十家,衣冠古樸,氣質淳厚,石田茅屋,竹戶荊扉,犬吠雞鳴,桑麻掩映,儼然一村落地。”

(3).指石硯。 清 鈕琇 《觚賸·石言》:“ 石戶 之封可守,石田之穫不虛;傳子孫而無累,貽朋友而欣愉。” 清 方文 《病中寄鄧柬之》詩:“藥裹但隨庭草積,學徒應共石田荒。”

伊昔

從前。《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伊昔有皇,肇濟黎蒸。” 李善 註:“《爾雅》曰:‘伊,惟也。’ 郭璞 曰:‘發語辭也。’”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王侍中》:“伊昔值世亂,秣馬辭帝京。” 唐 劉希夷 《相和歌辭·白頭吟》:“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韻事

風雅的事,舊時多指文人名士吟詩作畫等活動

這鬥草之戲,雖是我們閨閣中一件韻事。——《鏡花緣》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情物

指思想內容。《南齊書·文學傳·陸厥》:“意者亦質文時異,古今好殊,將急在情物,而緩於章句。”

旋轉

繞一個軸轉動

車輪在旋轉

猶然

(1).舒遲貌。《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書·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釋:“猶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莊子·逍遙遊》:“ 宋榮子 猶然笑之。” 陸德明 釋文:“ 崔 李 云:‘猶,笑貌。’”

(3).尚且。《史記·遊俠列傳》:“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節壽詩》:“世變節義如輕塵,男子猶然況婦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張勝 的心,死後猶然相從。”《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對料絲燈﹞今已六十餘年,猶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這幅畫景,猶然清清楚楚的擺在腦際。”

(6).仍然如此。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葉子格, 五代 、國初猶然,後漸廢不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關鎮雜記·秦皇島》:“﹝ 秦皇 ﹞下馬拜,荊皆垂首向地,如頓伏狀。至今猶然。”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稱某某拜,開國猶然,近人多易以‘頓首’二字。”

剪拂

(1).修整擦拭。比喻推崇,讚譽。《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顧盼增其倍價,剪拂使其長鳴。” 李善 註:“湔拔、剪拂,音義同也。” 清 吳偉業 《讀史偶述》詩之六:“ 龍媒 剪拂上華茵, 嚴助 丹青拜詔新。”

(2).削除。 宋 張商英 《護 * 》:“高超三界,穎脫六塵,清涼身心,剪拂業累。”

(3).江湖隱語。謂行下拜禮。《水滸傳》第五回:“原來強人下拜,不説此二字,為軍中不利,只喚做‘剪拂’,此乃吉利的字樣。”

易俗移風

改變習俗,轉移風氣。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下·梓潼士女》:“其高者,則 嚴君 味道,易俗移風。”《南史·儒林傳序》:“時 荀顗 、 摯虞 之徒,雖議創製,未有能易俗移風者也。” 宋 范仲淹 《鑄劍戟為農器賦》:“有以見我後易俗移風,敦天下之大本者也。” 陳去病 《論戲劇之有益》:“惟茲新戲,最洽人情,易俗移風,於是焉在。”參見“ 移風易俗 ”。

標籤:牡丹

詩詞推薦

溫牡丹行原文_溫牡丹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