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歌原文
一冬晴明人不厭,臘月雪飛尤所喜。從古農占重三白,來年有秋預可擬。
昨夜長風廣莫來,號空捲地初停雷。
斯須漫漫撒玉屑,千樹萬樹梅花開。
大地平鋪皆一色,光輝未數瓊瑤白。
四山蒼翠不可尋,但見凌空聳銀壁。
憑高四顧真奇觀,日上扶桑朝不寒。
昔人勞農享臘惟此時,更說來年豐有期。
村村腰鼓聚宴飲,庶幾時平今見之。
嗟予菲德臨九五,燮理功能寄丞輔。
舉觴相樂拜天庥,永念皇天與皇祖。
詩詞問答
問:喜雪歌的作者是誰?答:朱瞻基
問:喜雪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瞻基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瞻基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明人
(1).明白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只要存了心,何時非報恩之時,何地非報恩之地,明人還要細説么?” 海默 《從城裡來的姑娘》:“可來了救命的明人了,你說這筆款到底該記在貸方,還是記在借方的賬上呢?”
(2).指 明 代人。 巴金 《沉落集·沉落》:“我最近買了一部很好的 明 人小品。”
(3).指心地光明的人。參見“ 明人不做暗事 ”。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臘月
農曆十二月
寒冬臘月
重三
(1).即重卦。兩個三爻的單卦相重。《京氏易傳》卷下:“重三成六,能事畢矣。”參見“ 重卦 ”。
(2).即上巳。指農曆三月初三日。 唐 張說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 宋 陸游 《上巳》詩:“殘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則三月三日亦宜曰重三也。” 清 趙翼 《金二雅繪禊游圖》詩:“重三從此增故事,不數典午 永和 時。”參見“ 上巳 ”。
來年
未來的一年;下一年
有秋
豐收,有收成;豐年。《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晉 陶潛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詩:“司田春有秋,寄聲與我諧。飢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書倉部員外郎》:“乃詔執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實倉廩。” 明 李贄 《復楊定見書》:“如種田相似,年年不輟,時時不改,有秋之穫如此,無成之歲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棄前事耶?”
昨夜
(1).昨天夜裡。 南朝 宋 鮑照 《上潯陽還都道中》詩:“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蘆洲 。” 前蜀 毛文錫 《醉花間》詞之一:“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 巴金 《探索集·長崎的夢》:“昨夜,我夢見我在 長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夫人與 鄭恆 親。雖然昨夜見許,未足取信。”
長風
(1).遠風。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御長風,狎翫 靈胥 。” 劉逵 註:“長風,遠風也。” 唐 杜甫 《龍門閣》詩:“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啟 《夢遊仙》詩:“長風八萬里,夜入通明天。”
(2).暴風;大風。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一引《兼明苑》:“風暴疾而起者謂之長風。”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五十:“長風烈烈,難行折舵之舟。”
廣莫
亦作“ 廣漠 ”。1.遼闊空曠。《左傳·莊公二十八年》:“狄之廣莫,於 晉 為都。”《莊子·逍遙遊》:“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魏書·崔玄伯傳》:“國家雖統廣漠之土,逮於陛下,應運龍飛。”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三:“以 喀木 糧富而 青海 廣莫,故令子孫遊牧 青海 而 喀木 納其賦。” 馮至 《在贛江上》:“面前是個廣漠的、原始般的世界。”
(2).即廣莫風。 晉 木華 《海賦》:“颺凱風而南逝,廣莫至而北征。” 明 劉基 《述志賦》:“駕廣漠而南征兮,呌 重華 於 九疑 。”參見“ 廣莫風 ”。
(3).猶廣博。 宋 葉適 《<徐斯遠文集>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決,出豪芒之奇,可以運轉而無極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玄虛廣莫,好事偏攻,而亦洽聞所眤也。”
(4).指冗長空泛。 黃遠庸 《中國銀行之歸部轄》:“但此廣漠之文章,究有何種精確之意義。”
(5).指廣漠之野。假想的空曠地區。語出《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 唐 陸龜蒙 《和酒中十詠·酒鄉》:“廣莫是鄰封, 華胥 為附麗。”
捲地
謂貼著地面迅猛向前推進。多指風。 唐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宋 范成大 《次韻知郡安撫九日南樓宴集》之二:“碧城香霧連天暝,黃葉霜風捲地涼。” 元 薩都剌 《題雪山壁圖》詩:“長空萬里絶飛鳥,捲地旋風吹馬倒。”亦形容來勢迅猛。 清 李玉 《一捧雪·訐發》:“那裡許多人馬,捲地而來。”
從地面席捲而過。形容勢頭迅猛。 唐 韓愈 《雙鳥》詩:“春風捲地起,百鳥皆飄浮。” 宋 蘇軾 《錢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詩:“ 鳥府 先生鐵作肝,霜風捲地不知寒。”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天威捲地過 黃河 ,萬里 羌 人盡漢歌。”
斯須
一會兒的功夫,片刻
斯須就斃
且停斯須
漫漫
(1) 廣遠無際
水漫漫
(2) 長;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緩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霧漫漫
(5) 眾多
漫漫群生
(6) 昏憒糊塗
縣官漫漫
玉屑
(1).玉的碎末。《周禮·天官·玉府》“王齊則共食玉” 漢 鄭玄 註:“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御水氣。 鄭司農 云:‘王齊當食玉屑。’”《三國志·魏志·衛覬傳》:“昔 漢武 信求神仙之道,謂當得雲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宋 謝翱 《後桂花引》:“修月仙人飯玉屑,瑤鴨騰騰何處爇。”
(2).碎末的美稱。 唐 李賀 《題趙生壁》詩:“大婦然竹根,中婦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類選·雙忠記·張母憶兒》:“又節屆端陽,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
(3).謂華而不實的文詞。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故玉屑滿篋,不為有寳;詩書負笈,不為有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自 元 暨 成 ,降意圖籍,美玉屑之譚,清 金馬 之路。”
(4).轉以喻美好的文辭。 元 許有孚 《觀雪冷然台》詩:“ 坡 詩誦得聚星堂,字字珠璣飛玉屑。”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迭韻詩》:“話舊尚能霏玉屑,延齡端不藉金丹。”
(5).比喻雪末。 金 元好問 《讀書山雪中》詩:“似嫌衣錦太寒乞,別作玉屑粧山川。”《群音類選·升仙記·復度文公》:“萬里雲彤,玉屑銀砂亂灑空。這雪聲敲窗紙,勢壓梅梢,色映簾籠。” 茅盾 《新疆風土雜記》詩:“紛飛玉屑到簾櫳,大地銀鋪一望中。”
(6).紙名。即麻紙。產於 蜀 地。 南唐 李後主 請 蜀 箋工製造,因與玉屑無異,故名。參閱 宋 高晦叟 《珍席放談》卷下。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地平
(1).謂水土得到治理。參見“ 地平天成 ”。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地平江動 蜀 ,天闊樹浮 秦 。” 唐 劉禹錫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詩:“羣動翛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3).地平面;地平線。 清 惲敬 《雜說》:“蓋地之體九萬里,地平之上, 中國 所見日出,東西不及五萬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地無正平,目所見處皆為平,至廣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處,其圓中規,中高而四隤之證也,是為地平。圓規之外,目不見者則地平下矣。” 黃瀾 《送李生孟夐留學美利堅》詩:“星精倚馬憂天墜,日馭揮戈上地平。”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濛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註:“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岩》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光輝
光明,燦爛
我們生活在一個開闢人類新歷史的光輝時代。——《土地》
瓊瑤
(1) 美玉
身居錦秀心無愛,足步瓊瑤意不迷。——《西遊記》
(2) 比喻別人酬答的禮物、詩文、書信等
瓊瑤滿匣
(3) 比喻似玉的雪
只見朔風凜凜,冷氣嗖嗖,卻已瓊瑤密布,飄下一天雪來。——《鏡花緣》
蒼翠
嫩綠的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凌空
(1) 高架在空中
鐵路橋凌空架在兩山之間
(2) 從天空通過
飛機凌空而過
(3) 高升到天空,聳立空中
憑高
登臨高處。 唐 李白 《天台曉望》詩:“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 渤 。” 前蜀 韋莊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苦吟。” 明 劉基 《念奴嬌·紅樹》詞:“憑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遠。”
亦作“ 憑高 ”。憑藉高處。 清 黃鷟來 《回瀾閣》詩:“河流此日望迴瀾,傑閣憑高縱大觀。” 清 黃鷟來 《文選樓懷古》詩:“不用凴高嘆陳跡,江山文藻自長存。”
四顧
向四面環視
阿Q忽而大叫起來,抬了頭倉皇的四顧。——《阿Q正傳》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難》
奇觀
奇異的景象;奇怪而少見的事
世界七大奇觀
扶桑
(1) 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 郭沫若《沁園春》
昔人
前人;古人
勞農
(1).指工人和農民。 李大釗 《十月革命與中國人民》:“在十月革命的火光里,誕生了勞農民眾的國家和政府!” 瞿秋白 《赤俄之歸途》四:“雖然也有不少糊塗顢頇的蠢氣,卻不害其為世界第一新國--勞農的國家。”
(2).單指農民。 李大釗 《“少年中國”的“少年運動”》:“應該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綠野煙雨中,一鋤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勞農的伴侶。”
勸勉農耕。《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為天子勞農勸民,毋或失時。”《漢書·元帝紀》:“勞農勸民,無使後時。”按,《禮記·月令》:孟夏勞農,以勸耕作;孟冬勞農,以示休息。後來封建王朝多於仲春行之。參閱 宋 王應麟 《玉海》卷七六。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豐有
猶富有。豐足充實。 漢 焦贛 《易林·同人之明夷》:“ 太王 執政,歲熟民富,國家豐有,主者有喜。”《易·大有》“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晉 王弼 註:“居豐有之世,而不以物累其心,高尚其志,尚賢者也。”《長阿含經》卷七:“又語商主,君等車上若有穀草,便可捐棄,彼自豐有,不須重平。”
腰鼓
打擊樂器,短圓柱形,兩頭略小,掛在腰間敲打
宴飲
設宴聚飲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時平
時世承平。 南朝 梁簡文帝 《南郊頌》序:“塵清世晏,倉兕無用其武功;運謐時平,鵷鷺鹹修其文德。”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郡宴和韻》詞:“但得時平魚稻熟,這腐儒,不用青精飯。” 康有為 《過昌平城》詩:“時平堡堠生青草,欲出軍都吊鬼雄。”
菲德
薄德。常用為自謙之詞。《梁書·武帝紀中》:“朕以菲德,君此兆民。” 明 陸采 《懷香記·青瑣相窺》:“深慚菲德,繆望長生。”
九五
(1).《易》卦爻位名。九,謂陽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孔穎達 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晉書·東海王越傳》:“遂裂冠毀冕,幸百六之會;綰璽揚纛,窺九五之尊。”《舊唐書·突厥傳上》:“ 突厥 所以掃其境內,直入 渭 濱,應是聞我國家初有內難,朕又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三國演義》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孫中山 《治粵談》:“窺若輩之用心,無非欲登九五,破共和,復行專制而已。”
(2).指帝王。 南朝 梁 沉約 《辯聖論》:“若不登九五之位,則其道不行。”《隋書·越王侗傳》:“且 化及 偽立 秦王 之子,幽遏比於囚拘,其身自稱霸相,專擅擬於九五。” 元 無名氏 《連環計》第三折:“若遲三五日呵,太師登了九五之位,那時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歡。”
燮理
(1).協和治理。《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 孔 傳:“和理陰陽。” 明 唐順之 《觀道士祈雨》詩之二:“巫舞商陽古有之,神靈風雨灌壇時。陰陽燮理輸誰力?秪遣兒童頌法師。”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場:“都是相爺燮理陰陽之功。”
(2).指宰相的政務。 唐 孟浩然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詩》:“不覩豐年瑞,焉知燮理才。”
功能
(1) 效能;功效
發揮思想教育功能
腸胃功能紊亂
(2) 才能
亦以功能自進
丞輔
輔助。《呂氏春秋·介立》:“有龍于飛,周徧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 高誘 註:“丞,佐也;輔,相也。”《漢書·淮南衡山王傳贊》:“不務遵蕃臣職以丞輔天子,而剸懷邪辟之計,謀為畔逆。”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退之用丞輔字》:“《田氏先廟碑銘》:‘訖其外庸,可作丞輔。’”
舉觴
舉杯飲酒。《戰國策·魏策二》:“ 梁王 魏嬰 觴諸侯於 范臺 。酒酣,請 魯君 舉觴。”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宗之 蕭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清 郝明龍 《九日》詩:“秋光澹蕩野棠香,客里悲歌自舉觴。”
天庥
上天的庇祐。 明 汪廷訥 《種玉記·贈玉》:“從今後,管愁城打破,永荷天庥。”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八》:“聖人之教,詳戒禍,略求福;及其求之也,惟修天爵,迓天庥,俟天命也。” 新廣東武生 《黃蕭養回頭》:“藥一到,春回自迓天庥。”
永念
念念不忘。《書·大誥》:“予永念曰:‘天維喪 殷 ,若穡夫,予曷敢不終朕畝。’”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勛高當年,而茅土弗及。撫事永念,胡寧可昧。” 明 何景明 《青石崖棧》詩:“慎爾千金驅,永念垂堂語。”
皇天
對天及天神的尊稱。《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楚辭·離騷》:“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漢 許慎 《五經異義·天號》引《古尚書說》:“天有五號,各用所宜稱之:尊而君之,則曰皇天。” 唐 白居易 《哭微之》詩之一:“妻孥朋友來相弔,唯道皇天無所知。” 郭沫若 《女神·湘纍》:“皇天在上,后土在下,這樣的冤獄,要你們才知道呀!”
皇祖
(1).君主的祖父或遠祖。《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 孔 傳:“皇,君也,君祖 禹 有訓戒。”《儀禮·聘禮》:“孝孫某,孝子某,薦嘉禮於皇祖某甫。”《左傳·哀公二年》:“曾孫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列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漢 張衡 《南都賦》:“皇祖止焉, 光武 起焉。” 明 孫傳能 《剡溪漫談·曾孫》:“今朝廷祭告宗廟,高祖而上,概稱皇祖;自稱皆孝玄孫,乃不稱曾。”
(2).對已故祖父的敬稱。《隸續·晉右軍將軍鄭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伊皇祖之弱辰,逢時艱之孔棘。” 唐 韓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孫八人。惟兄與我,後死孤存。”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 清 梁章鉅 《稱謂錄·亡祖》:“ 李習之 述其大父事狀題曰《皇祖實録》。當時不以為怪;若施之近代,則犯大不韙矣。故古時稱有不可通於今者,此類是也。”
詩文賞析
【注釋】:(宣德六年十二月辛巳敕曰:"臘後五日之夜,大雪,迨?br>┒???欠崮曛?橐病r蜃鰲斷慚┲?琛罰?餚撼紀?種
?r衙?飴淮脫紓?湎ぷ磯?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