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丁雲鵬羅漢卷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丁雲鵬羅漢卷原文

幻化空中傳幻化,卻教圖作紫磨身。

機心息後龍能伏,業境忘來虎亦馴。

瓶缽繽紛饒法味,伽黎圍繞足精神。

懸知笑會拈花處,倒退聲聞八百人。

詩詞問答

問:題丁雲鵬羅漢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丁雲鵬羅漢卷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丁雲鵬羅漢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三十

參考注釋

幻化

變幻,奇異的變化

雪後的山谷,幻化成一個奇特的玻璃世界

空中

(1) 作為飛機活動的場所

空中優勢

(2) 中間是空的

空,使動用法

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宋· 蘇軾《石鐘山記》

紫磨

上等黃金。 漢 孔融 《聖人優劣論》:“金之優者,名曰紫磨,猶人之有聖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溫水》:“華俗謂上金為紫磨金,夷俗謂上金為陽邁金。”《法書要錄》卷四引 唐 張懷瓘 《二王等書錄》:“往在翰林中,見古鐘二枚……上有古文三百許字,記 夏禹 功績,字皆紫磨金鈿,光采射人。”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其金,紫磨也,光艷溢目,異常金。”

心息

心無所念;心灰意冷。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莫不輟鏡徙倚,擥瑟心息。”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道消詩興發,心息酒為徒。”

瓶缽

(1).僧人出行所帶的食具。瓶盛水,缽盛飯。 唐 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歸嵩陽蘭若》詩:“唯將舊瓶鉢,卻寄白雲中。” 唐 姚合 《寄無可上人》詩:“終須執瓶鉢,相逐入 牛頭 。”

(2).指僧人化緣。 南朝 梁簡文帝 《為人作造寺疏》:“巖飾之理難階,瓶鉢之資已罄。”

(3).指僧人。 唐 翁承贊 《題景祥院》詩:“一溪拖碧遶崔嵬,瓶鉢偏宜向此隈。”

繽紛

繁多而雜亂

五彩繽紛

色彩繽紛

法味

佛教語。謂因參悟妙法而產生的悅樂。《華嚴經·十回向品》:“願一切眾生,得無量法味。” 南朝 梁 蕭統 《僧正》詩:“已知法味樂,復悅玄言情。”《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遙觀以覺人風美,近禮方知法味濃。”

伽黎

見“ 伽梨 ”。

圍繞

(1).包圍;環繞。《東觀漢記·周嘉傳》:“ 嘉 從太守 何敞 討賊, 敞 為流矢所中,賊圍繞數十重。” 明 袁宏道 《天目道中和陶石簣韻》:“四顧盡兒孫,纍纍爭圍繞。” 魯迅 《<花邊文學>序言》:“因為這類短評,在報上登出來的時候往往圍繞一圈花邊以示重要。”

(2).謂以某一問題或事情作中心。 毛 * 《解決“五多”問題》:“農村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圍繞著農業生產而為它服務的。”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懸知

料想;預知。 北周 庾信 《和趙王看伎》:“懸知曲不誤,無事畏 周郎 。”《太平廣記》卷七一引《玄門靈妙記》:“法之效驗,未敢懸知。” 宋 秦觀 《和東坡紅鞋帶》:“懸知百年事已定,卻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吳承恩 《移竹寺中得詩》之四:“懸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拈花

(1).見“ 拈花一笑 ”。

(2).繡花。《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那女子生得有十二分顏色,善能描龍畫鳳,刺繡拈花。”

倒退

(1)

(2) 向後退

從門那裡倒退出去

(3) 時間上回到過去

倒退到上個世紀的一個事件

(4) 向採取的立場後退

在好些問題上公開倒退

聲聞

(1).亦作“ 聲問 ”。音信。《國語·越語上》:“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使其下臣 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呂氏春秋·贊能》:“ 孫叔敖 、 沉尹莖 相與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漢書·蘇武傳》:“前發 匈奴 時, 胡 婦適產一子 通國 ,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北史·儒林傳下·劉炫》:“ 炫 與妻子,相去百里,聲聞斷絶。”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丁晉公 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與朝廷聲問中斷。”

(2).亦作“ 聲問 ”。名聲。《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南陽 宋仲子 於 荊州 與 蜀郡 太守 王商 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州耆舊傳》:“ 商 字 文表 , 廣漢 人,以才學稱,聲問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論師﹞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 宋 沉遼 《真覺開堂》:“自諸祖述作已達者,皆著聲問。” 清 曹寅 《題雲辨上人小照》詩:“行識自來矜色相,聲聞何惜證飛仙。”參見“ 聲聞過情 ”。

梵文意譯。佛家稱聞佛之言教,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羅漢。《大乘義章》卷十七:“觀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聲聞。”《大乘義章》卷十七:“從佛聲聞而得道者,悉名聲聞。”《敦煌變文集·維摩經押座文》:“五百聲聞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證。”

百人

(1).滿百人的概數。《國語·吳語》:“陳士卒百人,以為徹行。”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縣之宰;有武者,必置於百人之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給九旒鑾輅,黃屋左纛……虎賁班劒百人。”

(2).山名。在今 湖北省 漢陽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 江水 左逕 百人山 南,右逕 赤壁山 北。”

詩詞推薦

題丁雲鵬羅漢卷原文_題丁雲鵬羅漢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