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韻呈天石長老·其一原文
不二門中試往參,了無文字況言談。
安心有法何從覓,應事隨機已熟諳。
午榻偶聽風竹響,春廚時薦野蔬甘。
勞生自愧多煩惱,寧止嵇康七不堪。
詩詞問答
問:三用韻呈天石長老·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三用韻呈天石長老·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三用韻呈天石長老·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覃韻
參考注釋
不二門
同“ 不二法門 ”。 唐 姚合 《寄不疑上人》詩:“是法修行遍,方棲不二門。”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應宿同游浮山》詩:“異哉不二門,兼紹洞山統。”
中試
中間階段的試驗;正式投產前的試驗
去年,該廠與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室合作的高純三氧化鎢萃取新工藝完成中試,並通過鑑定
無文
(1).沒有文字記述。《書·洛誥》:“ 周公 曰:‘王肇稱 殷 禮,祀於新邑,鹹秩無文。’” 孔 傳:“言王當始舉 殷 家祭祀,以禮典祀於新邑,皆次秩不在禮文者而祀之。”一說,文通“ 紊 ”,不紊亂。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下》:“今案,文當讀為紊。紊,亂也。” 唐 蔣防 《連州廖先生碑銘》:“仙書無文,仙語無詞;以心傳心,天地不知。” 明 賈仲名 《書<錄鬼簿>後》:“自 宮大用 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傳……餘者皆無文焉。”
(2).指言語、辭章沒有文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禮記·禮器》:“﹝禮﹞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
(3).沒有彩藻之飾;沒有紋飾。《後漢書·郎顗傳》:“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無文。”
(4).謂樸實無華。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 少霞 無文,乃孝廉一叟耳,固知其不妄矣。” 金 元好問 《朝列大夫張公墓表》:“若夫確固而不移,質直而無文;直前逕行,唯義所存。”
言談
談話;談論
言談大有緣。——《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安心
(1) 放心
工作沒幹完他不安心
(2) 心情安定
安心工作
何從
(1).猶怎么辦。多用於對問題的抉擇。《史記·大宛列傳》:“﹝ 宛 貴人﹞約曰:‘ 漢 毋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 漢 軍食。即不聽,我盡殺善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漢 軍熟計之,何從?’”
(2).從何處,從哪兒。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見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亂者,何從而得之?”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 中國 文字如此之難,工農何從看起?”
(3).猶何嘗,何曾。《白雪遺音·馬頭調·又是想來》:“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從有真心。”《紅樓夢》第一百回:“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
應事
處理世務;應付人事。《列子·說符》:“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 漢 賈誼 《新書·傅職》:“不見禮義之正,不察應事之理。”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時時應事作俗下文字,下筆令人慙。”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那三更時分空空靜靜的只是存天理,即是如今應事接物的心。”
隨機
(1) 依照情勢
必須具有一定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才能完成任務
(2) 自由組合
隨機抽樣
熟諳
熟悉;清楚地了解
熟諳史實
汝自幼飽讀兵法,熟諳戰法。——《三國演義》
酒瓮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於貧。——唐· 杜荀鶴《自敘》
野蔬
野菜;山間野地所產蔬菜。 唐 王維 《濟州過趙叟家宴》詩:“上客搖芳翰,中廚饋野蔬。” 唐 羅隱 《雪》詩:“撅凍野蔬和粉重,掃庭松葉帶酥燒。” 清 王琛 《閒居》詩:“山妻具粗飯,稚子擷野蔬。”
勞生
《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後以“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 唐 張喬 《江南別友人》詩:“勞生故白頭,頭白未應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題》詩:“勞生未了還東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劉基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之二:“無用文章豈療飢,勞生筋骨已支離。” 郁達夫 《夜偕陳世鴻氏、松永氏宿鼓山》詩:“供宿 贊公 房,一洗勞生悴。”
煩惱
(1) 煩悶苦惱
自尋煩惱
(2) 煩擾
那伙鳥男女來煩惱南旺營。——《蕩寇志》
寧止
(1).安樂。止,無實義。《詩·周頌·良耜》:“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2).安處。 漢 蔡邕 《讓高陽侯章》:“至德元功,器量宏大,猶且踧踖,無心寧止,況臣無功德而散怠茸闒,何以居之?”
(3).謂所當止。 明 李贄 《答周若莊書》:“苟所知未止,亦未為知止也……世固有終其身覓良師友,親近善知識,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
七不堪
三國 魏 嵇康 不滿當時執政的 司馬師 司馬昭 等。 司馬 集團的 山濤 推薦他做選曹郎,他表示拒絕,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列陳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後來詩文中把“七不堪”作為疏懶或才能不稱的典故。 唐 孟浩然 《京還贈張維》詩:“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 宋 范成大 《公退書懷》詩:“四無告者僅一飽,七不堪中仍百忙。” 明 唐順之 《復官後報京師友人》詩:“疎狂自分三宜黜,嬾病其如七不堪。” 清 趙翼 《遣興》詩:“四宜休敢稱高士,七不堪難起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