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詩原文
紅杜溪邊艤小舟,青蓮宇內作清游。
土花繡碧淡如畫,嵐翠潑雲濃欲流。
短李清風存古意,大蘇團月洗春愁。
摩挲泉石舒長嘯,未羨神仙十二樓。
詩詞問答
問:惠山詩的作者是誰?答:王仁輔
問:惠山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惠山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五十一
參考注釋
溪邊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天帝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 郭璞 註:“或作谷遺。” 畢沅 曰:“草木鳥獸之名多雙聲,當為谷遺。”
青蓮宇
佛寺。 唐 李紳 《望鶴林寺》詩:“鶴棲峯下青蓮宇,花發江城世界春。” 明 何景明 《游西山》詩之二:“岧嶤碧巖際,縹緲青蓮宇。”
內作
宮延內製造器物的作坊。 宋 王安石 《尚書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謝公行狀》:“議 昭武皇帝 不宜配上帝,請罷內作諸奇巧。”
清游
亦作“ 清游 ”。清雅游賞。 晉 潘岳 《螢火賦》:“翔太陰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宋 范成大 《送汪仲嘉侍郎使虜》詩:“清游不可遲,日日檥船待。”《紅樓夢》第七六回:“ 黛玉 道:‘我先起一句現成的俗語罷。’因念道:‘三五中秋夕,’ 湘雲 想了一想,道:‘清游擬上元。’” 郁達夫 《重訪藍亭有贈》詩:“去年今日題詩處,記得清游第二回。”
見“ 清游 ”。
花繡
以針在人體臂胸等部刺成各種花紋,然後以青墨塗之。又名札青、刺青,蓋源於古代南方民族文身的舊俗。舊時江湖上人及市井遊民常有此習。《水滸傳》第七四回:“﹝ 燕青 ﹞將一身花繡把衲襖包得不見。”
如畫
景色如繪畫一般美麗
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宋· 張孝祥《水調歌頭·桂林中秋》
嵐翠
蒼翠色的山霧。 唐 白居易 《早春題少華東岩》詩:“三十六峰晴,雪銷嵐翠生。” 前蜀 韋莊 《天井關》詩:“斸開嵐翠為高壘,截斷雲霞作巨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九》:“至如山外之山,甸外之甸,稍遠輒為嵐翠掩映,無能拈出。”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辛亥春,讀書 小白陽山 之僧舍,塵氛退避,日在雲光嵐翠中,几上有山,不必開門見山也。”
短李
指 唐 代詩人 李紳 。《新唐書·李紳傳》:“﹝ 紳 ﹞為人短小精悍,於詩最有名,時號 短李 。”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笑勸 迂辛 酒,閒吟 短李 詩。”《山靜居詩話》引 清 洪簡 《自遣》詩:“獨行已少 長沮 耦,覓句難齊 短李 才。”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古意
(1) 古代的風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風範
“摘星山莊”每天機車來來去去,損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跡的情意
長安古意
大蘇
(1) 即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他和他父親蘇洵(稱老蘇)、弟弟蘇轍(稱小蘇)均是宋代著名文學家,合稱“三蘇”
春愁
春日的愁緒。 南朝 梁元帝 《春日》詩:“春愁春自結,春結詎能申。” 唐 李白 《愁陽春賦》:“春心蕩兮如波,春愁亂兮如雲。” 唐 張祜 《折楊柳枝》詩之一:“傷心日暮煙霞起,無限春愁生翠眉。” 宋 陸游 《行武擔西南村落有感》詩:“騎馬悠然欲斷魂,春愁滿眼與誰論?”
摩挲
用手撫摩
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後漢書·薊子訓傳》
泉石
指山水。《梁書·徐摛傳》:“﹝ 朱異 ﹞遂承間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愛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養。’ 高祖 謂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並經為之,卿為我臥治此郡。’” 宋 楊萬里 《送劉惠卿》詩:“舊病詩狂與酒狂,新來泉石又膏肓。”
舒長
(1). 漢 王符 《潛夫論·愛日》:“治國之日舒以長,故其民閒暇而力有餘。”後因以借指安寧,太平。 宋 蘇轍 《謝入伏早出狀》之二:“膺化國之舒長,念暑雨之咨怨。” 宋 陸游 《戊申嚴州勸農文》:“服勞南畝,各終藨蓘之功;無犯有司,共樂舒長之日。”
(2).久長。《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晨濃霧,旋即放晴,陽景舒長,天氣亦熱。”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十二樓
(1).指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居處。《史記·封禪書》:“方士有言‘ 黃帝 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 執期 ,命曰 迎年 ’。上許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 。”《漢書·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樓。”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 崑崙 玄圃 五城十二樓,仙人之所常居。”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又見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門,門廣四里,內有五城十二樓。” 唐 李白 《經亂離後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明 顧鹹正 《登華山》詩:“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妝十二樓。”
(2).泛指高層的樓閣。 唐 王昌齡 《放歌行》:“南渡 洛陽 津,西望十二樓。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明 何景明 《送樊生》詩:“岧岧 南京 十二樓,波浪蹴踏金銀闕。”
(3).見“ 十二重樓 ”。
標籤: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