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遙聞太乙下清都,五夜香風溢四衢。
楊柳連營垂虎帳,芙蓉壓水引金吾。
蟾宮送月雲頭淨,相府延春夜禁無。
粉扇榴裙歌下里,雞皮鶴髮舞寒胡。
花枝插燭頻頻換,泉乳澆茶細細娛。
假面拳毛獅子嘯,散花煙火壽星扶。
興闌更自巡城鑰,時泰還欣絕警枹。
游騎追隨雜耆老,吹笳激烈混笙竽。
飄飄吟句參軍送,落落神情長史趍。
自嘆衰遲多白髮,苦無錦句付奚奴。
詩詞問答
問:《元日觀燈復陪指揮巡城東同行諸公》的作者是誰?答:陳謨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陳謨的名句有哪些?答:陳謨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虞韻
參考注釋
遙聞
(1).遠遠地聽到。《呂氏春秋·長攻》:“因以 代君 之車迎其妻。其妻遙聞之狀,磨笄以自刺。” 南唐 張佖 《晚次湘源縣》詩:“煙郭遙聞向晚雞,水平舟靜浪聲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我遙聞北窗外吃吃有笑聲,室中弗聞也。”
(2).在遠處嗅。 唐 韓愈 《風折花枝》詩:“浮艷侵天難就看,清香撲地只遙聞。”
太乙
見“ 太一 ”。
清都
(1).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闕。《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 清都 。”《列子·周穆王》:“ 清都 、 紫微 、 鈞天 、 廣樂 ,帝之所居。” 宋 蘇軾 《隆祐宮設慶宮醮青詞》:“伏以 長樂 告成,光動紫宮之像; 清都 下照,誠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晉 左思 《魏都賦》:“蓋比物以錯辭,述清都之閒麗。” 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皇家以中樞北極,清都有天子之宮。” 宋 陸游 《謝賜曆日表》之二:“詔班新曆,雖舉彝章;地近清都,獨先下拜。”
五夜
(1).即五更。《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六日不辨,五夜不分。” 李善 注引 衛宏 《漢舊儀》:“晝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黃門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唐 王建 《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頭五夜風中立,從未圓時直到圓。”《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燈昏被冷若為情。”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長至日上公獻壽》詩:“五夜鐘初動,千門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陽鍾歌》:“萬鈞猛虡懸雲陛,五夜蒲牢驚翠幬。”
香風
(1).帶有香氣的風。 南朝 梁簡文帝 《六根懺文》:“香風浄土之聲,寶樹鏗鏘之響,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楊師道 《賦終南山用風字韻應詔》:“登臨日將晚,蘭桂起香風。”《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錢青 貼里貼外,都換了時新華麗衣服,行動香風拂拂,比前更覺標緻。” 劉半農 《餓》詩:“同時擔子上的小火爐,煎著醬油,把香風一陣陣送來,叫他分外的餓。”
(2).比喻奢靡淫逸的風氣。如: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戰士,衝破十里洋場的香風迷霧,保持了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
四衢
(1).四通八達的大路。《後漢書·李固傳》:“ 冀 乃封 廣 、 戒 而露 固 屍於四衢。”
(2).指四出的通路。《宋書·符瑞志上》:“帝懼,欲出奔,而月明,邀候急,四衢斷絶,不得去。”
(3).通達四方。 南朝 梁 沉約 《八關齋》詩:“四衢道難闢,八正扉猶掩。”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四:“四衢,四達之謂也。 郭璞 曰:‘交道四出也’。”
(4).交錯歧出貌。《山海經·中山經》:“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葉大尺餘。” 郭璞 註:“言枝互動四出。”
楊柳
(1) 楊樹和柳樹的合稱
(2) 專指柳樹
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 古曲名,即“折楊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唐· 王之渙《涼州詞》
連營
(1).紮營相連。《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帝聞 備 兵東下,與 權 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里。”《北史·宇文護傳》:“ 護 連營漸進,屯軍 弘農 。”
(2).指連綿不絕的營寨。 唐 李白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詩:“ 函谷 絶飛鳥, 武關 護連營。” 清 王省山 《秣陵紀事》詩:“沿江數十里,連營高壘起。”
(3).星名。《晉書·天文志上》:“貫索九星在其前,賤人之牢也……一曰連營,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強也。”
虎帳
(1).舊時指將軍的營帳。 唐 王建 《寄汴州令狐相公》詩:“三軍江口擁雙旌,虎帳長開自教兵。” 宋 邵雍 《和人聞韓魏公出鎮永興過洛》:“虎帳夜寒心益壯,鳳池波暖位猶空。” 明 錢邦芑 《送侯若孩從軍》詩:“大帥 龍堆 朝卷幔,書生虎帳夜談兵。”
(2).用虎皮編成的大幄。 宋 陸游 《南唐書·徐知諤傳》:“一日游 蒜山 ,除地為場,連虎皮為大幄,號虎帳。”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水引
亦稱“ 水引麪 ”。亦稱“ 水引餺飥 ”。麵條的別名。《初學記》卷二六引 晉 范汪 《祠制》:“孟秋下雀瑞,孟冬祭下水引。”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麪條子》:“麪條子,曰切麪、曰拉麪、曰索麪、曰掛麪,亦曰麪湯,亦曰湯餅,亦曰索餅,亦曰水引麪。”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麪條子》:“水引餺飥者,湯餅中水引麪條也……水引餺飥之名,則又今之湯餑餑,亦謂之扁食。”
金吾
古官名。負責皇帝大臣警衛、儀仗以及徼循京師、掌管治安的武職官員。其名稱、體制、許可權歷代多有不同。 漢 有執金吾, 唐 宋 以後有金吾衛、金吾將軍、金吾校尉等。《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師,有兩丞、侯、司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執金吾’。”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吾者,御也,掌執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晉 崔豹 《古今注》:“車輻棒也。 漢 朝‘執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銅為之,黃金塗兩末,謂為‘金吾’。”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醉曾衝宰相,驕不揖金吾。”《遼史·儀衛志四》:“金吾、黃麾六軍之仗, 遼 受之 晉 , 晉 受之 後唐 , 後唐 受之 梁唐 ,其來也有自。” 清 周亮工 《御溝橋櫻桃》詩:“ 長安 俠少舊金吾,立馬牆頭自彈烏。”
蟾宮
(1).月宮;月亮。 唐 許晝 《中秋月》詩:“應是蟾宮別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明 朱鼎 《玉鏡台記·閨思》:“歲月易推遷,倏爾經年,又是秋之半,蟾宮幾缺圓。” 清 程麟 《此中人語·紅樓夢竹枝詞》:“鎮日蟾宮鎖不開,紫云何日上瑤臺。”
(2). 唐 以來稱科舉及第為蟾宮折桂,因以指科舉考試。 南唐 李中 《送黃秀才》詩:“蟾宮須展志,漁艇莫牽心。”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陶副車求薦見忌》:“好去蟾宮是歸路,明年應折桂枝香。”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一聲霹靂乾坤撼,看蟾宮步,雁塔名,瓊林宴,八珍異饌天廚薦。”越劇《二度梅》第四場:“我與你夫妻南北離天涯,願你蟾宮著錦袍。”參見“ 蟾宮折桂 ”。
雲頭
(1)
(2) 成朵的雲
(3) 雲彩上面
相府
(1). 漢 代丞相治事的官邸。《史記·張丞相列傳》:“ 蒼 又善用算律歷,故令 蒼 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 唐 杜甫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墓》詩:“貪趨相府今晨發,恐失佳期後命催。”《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中書是宰相視事之堂,相府是陛下優賢之地。”
(2).借指相國。 唐 包佶 《元日觀百僚朝會》詩:“萬國賀 唐堯 ,清晨會百僚。花冠 蕭相府 ,繡服 霍嫖姚 。”
夜禁
夜間禁止通行
榴裙
紅如榴花的裙子。 元 王逢 《聽鄭廷美彈琴》詩:“榴裙蕙帶辭羅洞,玉佩珠瓔脫飛鞚。”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銀塘風味,豈甘心叢林自棲。誰念我桃葉無緣,幸逢卿榴裙堪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榴裙裂破舞風腰,鸞鞾翦碎凌波靿。”
下里
用在數目字後面,表示方面或方位
人群忽拉一下向四下里散開
雞皮鶴髮
皮膚起皺,頭髮變白。形容衰老。 唐玄宗 《傀儡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 清 王韜 《淞隱漫錄·仙人島》:“詢舊時之戚族友朋,盡已物故;即有一二存者,亦已潦倒龍鍾,雞皮鶴髮,覿面不復可辨。”亦作“ 雞膚鶴髮 ”。 唐 白居易 《老病相仍以詩自解》:“蟲臂鼠肝猶不怪,雞膚鶴髮復何傷。”
花枝
(1).開有花的枝條。 唐 王維 《晚春歸思》詩:“春蟲飛網戶,暮雀隱花枝。” 明 謝讜 《四喜記·花亭佳偶》:“淺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燒。” 蕭紅 《夏夜》:“她過來似用手打我,嘴裡似乎咒我,她依過的那花枝,立刻搖閃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韋莊 《菩薩蠻》詞:“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宋 張景修 《虞美人》詞:“旁人應笑髯公老,獨愛花枝好。” 清 唐孫華 《五舫詩為同年狄向濤太史賦》:“花枝斜倚鏡臺前,晚妝人倦嬌相向。”
插燭
形容跪拜時連續磕頭的動作。《水滸傳》第四回:“那女孩兒濃妝艷裹,從裡面出來,請 魯達 居中坐了,插燭也似拜了六拜。”《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便在紅氊上插燭也似價拜了四拜。”
頻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或情況在一定時間或範圍內重複出現,相當於“屢次”、“連續多次”
頻頻舉杯
細娛
指遊樂。遊樂對軍國大事言為細事。《漢書·賈誼傳》:“今不獵猛獸而獵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翫細娛而不圖大患,非所以為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其朝野上下莫不翫細娛而苟近安,安其危而利其菑。”
假面
假面具
拳毛
(1).捲曲的毛髮;毛髮捲曲。 明 徐渭 《竹枝詞·自燕京至馬水》:“流出 蘆溝 成大鏡,石橋獅影浸拳毛。” 清 洪昇 《長生殿·合圍》:“這一員莽兀喇拳毛高鼻,那一員惡支沙雕目胡顏。”
(2).拳手騧。亦泛指良馬。 宋 蘇舜欽 《先公之愛馬以病寄他廄今死矣》詩:“方目照 代 夜,拳毛刷 渭 津。”
獅子
(1).猛獸名。體大雄壯,身毛呈棕黃色,尾端生叢毛。雄獅頸部有長鬣。產於 非洲 和 亞洲 西部。捕食羚羊、斑馬、長頸鹿等動物,吼聲很大,有“獸王”之稱。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三》:“ 烏弋國 去 長安 萬五千三百里,出獅子、犀牛。” 唐 元稹 《西涼伎》詩:“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水滸傳》第十五回:“拳打來,獅子心寒;腳踢處,蚖蛇喪膽。”
(2).指獅子補。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兵部·武弁僭服》:“今武弁所衣繡胸,不循欽定品級,概服獅子。”參見“ 獅子補 ”。
散花
(1).使花朵飄散。 南朝 梁簡文帝 《應令詩》:“遠煙生兮含山勢,風散花兮傳馨香。”
(2).謂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書·釋老志》:“ 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 、 太宗 之業,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於四月八日,輿諸佛像,行於廣衢,帝親御門樓,臨觀散花,以致禮敬。”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明寺》:“尚書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軀。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陽門 ,向 閶闔宮 前受皇帝散花。” 唐 宋之問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散花多寶塔,張樂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眾和尚﹞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
(3).指 * 。 宋 張元乾 《西江月·和蘇庭藻》詞:“ 維摩 丈室久空空,不與散花同夢。”參見“ * ”。
(4).佛教稱經之散文為散花。參見“ 散華 ”。
(5).舞曲名。《隋書·音樂志下》:“行曲有《單交路》,舞曲有《散花》。”
(6).樓名。在 四川 成都 。 唐 李白 《登錦城散花樓》詩:“日照 錦城 頭,朝光 散花樓 。” 王琦 註:“ 散花樓 ,在 摩訶池 上, 蜀王 秀 所建。”
方言。坍塌。 叢深 《百年大計》:“將來柱子上邊跑起大吊車來,震動的那樣厲害,要再遇著地上有個震動啥啦的,那不就散花了嗎?”
煙火
(1) 火和煙
嚴禁菸火
滿面塵灰煙火色。——唐· 白居易《賣炭翁》
(2) 熟食
不食人間煙火
(3) 煙花
教賁四叫花兒匠來,做幾架煙火。——《 * 》
(4) 祭祖時點的香火,借指後嗣
(5) 指烽火
壽星
(1) 稱長壽的老人
(2) 指老人星,古人把它作為長壽的象徵,畫成額頭隆起的老人。也叫“壽星老兒”
(3) 被祝壽的人
今日我生辰,我是壽星
興闌
興殘,興盡。 唐 王維 《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詩:“ 楊子 談經所, 淮王 載酒過。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
更自
更加。《白雪遺音·馬頭調·有心事兒》:“有心事兒常常夢,思想多情,醒後的淒涼更自兒不同。”《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但是作姐姐的心事更自不同,只可為自己道,難為知者言。”
巡城
(1).巡視城防、街市。《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春, 衛 人伐 邢 ,二 禮 從 國子 巡城。”《南史·賊臣傳·侯景》:“ 簡文 慮人情有變,乃請上輿駕巡城。”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御淮》:“巡城徹昏曉,這軍民苦勞。”
(2).御史職名之一。職掌京城治安。 明 陸噓雲 《世事通考·文職公署類》:“巡城、巡關……俱正七品。”《西湖二集·周城隍辨冤斷案》:“次日巡城御史拘左右鄰里審問夫婦被殺之故。”
沿城,靠城。《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巡城三面不堪居,長者煩怨心猶預。”
游騎
(1).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陳書·侯安都傳》:“ 徐嗣徽 、 任約 等引 齊 寇入據 石頭 ,游騎至於闕下。”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狄陷 岳陽 ,游騎至 平江 。”《水滸傳》第九二回:“只見 花榮 等五將,領游騎從西哨探過東來。”《花月痕》第四五回:“對面忽來一隊游騎,車夫望風而遁,當頭一個少年望著 碧桃 ,便跳下馬搶了,飛鞭而去。”
(2).武官名。《隋書·百官志下》:“吏部又別置……武騎、屯騎、驍騎、游騎、飛騎、旅騎、雲騎、羽騎八尉。其品則正六品以下,從九品以上。”
指流動突襲的騎兵。《晉書·苟晞傳》:“初, 越 疑 晞 與帝有謀,使游騎於 成皋 間獲 晞 使,果得詔令及朝廷書,遂大構疑隙。”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 渾公 先與 羌 軍和好,使其游騎引之,取路於 東原 而入。” 明 何景明 《隴右行送徐少參》:“ 熟羌 賣馬嘗入塞,將軍游騎不出邊。”
追隨
(1)
(2) 仿效前人的事跡
(3) 跟隨
經常追隨著他的記者們
耆老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
激烈
(1)
(2) 劇烈
激烈爭辯
(3) 聲音高亢激昂;激越
激烈的演說
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類,故常聯用。竽亦笙屬樂器,有三十六簧。《禮記·檀弓上》:“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 晉 左思 《吳都賦》:“蓋象琴築並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華宮》詩:“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秋》:“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 清 黃宗羲 《黃季真先生墓志銘》:“門成 魯 衛 ,祭抱笙竽。”
飄飄
(1).風吹貌。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雲。” 唐 韓愈 《豐陵行》:“清風飄飄輕雨灑,偃蹇旗斾卷以舒。”
(2).飛揚貌。 漢 張衡 《西京賦》:“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 南唐 馮延巳 《春光好》詞:“飄飄輕絮滿南園,牆下草芊眠。” 元 張埜 《水龍吟·詠遊絲》詞:“落花天氣初晴,隨風幾縷來何處。飄飄冉冉,悠悠颺颺,欲留還去。”
(3).飛翔貌。《文選·潘岳<秋興賦>》:“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 李善 註:“飄飄,飛貌。” 唐 李鹹用 《投所知》詩:“誰能借與摶扶勢,萬里飄飄試一飛。” 宋 王安石 《春從沙磧底》詩:“萬里卜鳳凰,飄飄何時至?”
(4).輕盈舒緩,超塵脫俗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説,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閒意。” 宋 王安石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飄飄凌雲意,強御莫能懾。”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璨璨乎珠玉之輝,飄飄乎雲霞之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五:“﹝ 韓老六 ﹞把 楊老疙疸 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鐵鍬有幾個齒了。”
(5).形容動盪不安、不平靜。《隋書·文學傳·孫萬壽》:“如何載筆士,翻作負戈人。飄飄如木偶,棄置同芻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波瀾飄飄,風雨任運推轉,何必越性乾祈。” 宋 曾鞏 《寄孫正之》詩:“貌癯心苦氣飄飄,長餓空林不可招。”
(6).漂泊貌。形容行止無定。 晉 陸機 《從軍行》:“苦哉遠征人,飄飄窮四遐。” 唐 劉長卿 《睢陽贈李司倉》詩:“飄飄 洛陽 客,惆悵 梁園 秋。” 明 王雲鳳 《送客》詩:“雲氣溟濛雨欲絲,飄飄遊子別離時。”
(7).迅疾貌,倏忽貌。《淮南子·兵略訓》:“與飄飄往,與忽忽來,莫知其所之。”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飄飄四季過,迢迢一年矣。” 明 何景明 《暮春》詩:“飄飄歲月此雙燕,渺渺江湖聊一槎。”
(8).形容思想、意趣高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志飄飄焉,嶢嶢焉,似若狹六合而隘九州。”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落落詞高,飄飄意遠。文異水而湧泉,筆非秋而垂露。” 宋 王安石 《次韻酬陸彥回》:“款款故情初未憖,飄飄新句總堪傳。”
(9).形容遙遠、久遠。 三國 魏 徐幹 《室思詩》:“浮云何洋洋,願因通我詞,飄飄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明 何景明 《送望之赴汶上》詩之二:“賔朋半海內,弟妹各天涯。駐馬臨岐處,飄飄獨望家。”
參軍
中國古代諸王及將帥的幕僚,官名
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願往。”——《三國演義》
落落
(1) 形容舉止瀟灑自然;豁達開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別人合不來;孤獨 <落落寡合>
(3) 堆積的樣子
落落大滿。——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神情
面部表露出來的內心活動
露出愉快的神情
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虞初新志·魏學洢·核舟記》
長史
官名。秦置。西漢時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屬官均設長史,後歷代相沿
尚書長史。——諸葛亮《出師表》
孫權長史。——《資治通鑑》
長史張昭
衰遲
衰年遲暮。謂年老。 唐 鄭谷 《中年》詩:“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 宋 陸游 《排悶》詩:“貧悴只如行卷日,衰遲忽過掛冠年。”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有司分考》:“前此就教者,類皆年力衰遲,今則多少壯矣。” 胡蘊 《雜詩》之五:“衰遲儘有未消福,浪説無錢又買書。”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錦句
華美的文句。 清 李漁 《風箏誤·囑鷂》:“飛去殘詩不值錢,索來錦句太垂憐。”
奚奴
(1).《周禮·天官·序官》“奚三百人” 漢 鄭玄 註:“古者從坐男女沒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後因稱奴僕為“奚奴”。 唐 李商隱 《李賀小傳》:“恆從小奚奴,騎距驉,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宋 陸游 《觀花》詩:“暮歸奚奴負錦囊,路人爭看 放翁 狂。” 郁達夫 《題寫真答荃君》詩之二:“亂世何人識典謨,遺民終老作奚奴。”
(2).指北方少數民族之為奴者。 唐 曹唐 《暮春戲贈吳端公》詩:“深院吹笙聞 漢 婢,靜街調馬任奚奴。” 明 詹同 《出獵圖》詩:“酪漿跪進瑪瑙盤,黃面奚奴眼睛緑。”
(3).用作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淳紹歲幣》:“ 紹興 癸丑,國信使 鄭汝諧 一詩云:‘忍恥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