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寶月樓原文
液池南岸向西巡,中據瓊樓俯綺闉。
拾級便因登寶月,披窗恰正值韶春。
六街三市誠殷富,育物對時在拊循。
設更箕疇驗卿士,顒哉吁俊佐經綸。
詩詞問答
問:登寶月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寶月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登寶月樓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七
參考注釋
液池
即 太液池 。 漢 、 唐 、 元 等朝皆有開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 漢 太液池 也稱 蓬萊池 ,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起 蓬萊 、 方丈 、 瀛洲 、 壺梁 ,像海中神仙、龜、魚之屬。 明 楊慎 《白雲岩為謝左溪賦》:“ 震澤 昔從龍, 液池 曾下鵠。”參見“ 太液 ”。
中據
指證人、證據。 清 袁枚 《續新齊諧·受私橋》:“﹝兩人﹞互相爭詈,觀者如堵。問 張 ,則言 李 無良;問 李 ,則言 張 冒騙。兩無中據,難定曲直。”
瓊樓
亦作“璚樓”。形容華美的建築物。詩文中有時指仙宮中的樓台。 南朝 梁 陸倕 《天光寺碑》:“珉陛凌虛,瓊樓鬱起,可使 龍城 愧飾, 雁塔 慙珍。”一本作“ 瓊籬 ”。 唐 皮日休 《臘後送內大德從勗游天台》詩:“夢入瓊樓寒有月,行過石樹凍無煙。” 明 張昱 《中秋望月》詩:“月里分明見九州,浮雲西北是璚樓。” 清 龔自珍 《天仙子》詞:“天仙偶厭住瓊樓,乞得人間一度游。”
拾級
逐級登階
拾級而上
寶月
明月。 南朝 梁 吳均 《碎珠賦》:“寶月生焉, 越 浦 隋 川,標 魏 之美,擅 楚 之賢。” 唐 鮑溶 《懷惠明禪師》詩:“雪山世界此涼夜,寶月獨照瑠璃宮。” 明 梁潛 《元夜陪駕燕午門》詩:“銀漢橫空寶月團,六鰲飛出五雲端。” 丘逢甲 《元夕無月》詩:“滿城燈市盪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恰正
(1).正當,適逢。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恰正 張生 悶轉加,驀見 紅娘 歡喜煞。”
(2).恰好。《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才貌恰正相等,心情自然相投。”
韶春
美好的春光。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趙學士探梅》:“玉顏須傍韶春笑,莫斗嚴風與惡霜。”
六街三市
亦稱“ 六街三陌 ”。 唐 時 長安 左右有六街,後代都城多保存此制,遂以“六街三市”指都市中熱鬧繁華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六街三市通車馬,風流人物類京華。”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二折:“恰便似玉琢成六街三陌,恰便似粉粧就殿閣樓臺。”《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六街三市,競放花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這種地方好叫名勝,那六街三市,沒有一處不是名勝了。”參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這種地方好叫名勝,那六街三市,沒有一處不是名勝了。”參見參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這種地方好叫名勝,那六街三市,沒有一處不是名勝了。”參見參見參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這種地方好叫名勝,那六街三市,沒有一處不是名勝了。”參見“六街”。
殷富
殷實富足;繁盛,富足
國家殷富
士民殷富。——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對時
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濤集·跨著東海》:“據他說,我的情形是很輕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個對時。” 葉紫 《行軍掉隊記》:“看形勢,被害至多總還不到一個對時,大約是在昨天上午。”
拊循
(1).亦作“ 拊巡 ”。安撫;撫慰。《荀子·富國》:“垂事養民,拊循之,唲嘔之。” 楊倞 註:“拊循,慰悅之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勾踐 自 會稽 歸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用以報 吳 。” 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勉慰痍傷,拊巡餓渴。” 宋 司馬光 《橫山札子》:“伏望陛下且以拊循百姓為先,以征伐四夷為後。” 明 歸有光 《通政使司張公墓表》:“至則減損戶徭,拊循流亡。”
(2).護養。《荀子·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將日日暴露毀折之中原;我今將修飾之,拊循之,掩蓋之於府庫。” 宋 李綱 《與呂相公書》:“州縣殘破,民力凋弊,非假以歲月,拊循整葺,未易就緒。”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又上世習於戰鬭鈔暴,而擁眾多者常勝,其遇外族亡命,常尉薦拊循之,以為己子。”
(3).訓練;調度。《史記·淮陰侯列傳》:“且 信 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 宋 陳亮 《酌古論·韓信》:“且 信 之精兵已詣 滎陽 ,而所存者皆非素拊循之兵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史條陳》:“查北洋所練第一、二、三、四、五、六鎮,均係 袁世凱 舊部,拊循多年,將士用命。”
箕疇
指《書·洪範》之“九疇”。相傳“九疇”為 箕子 所述,故名。 宋 張孝祥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詞:“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開神祕、留茲地。” 明 王錂 《春蕪記·慶壽》:“會‘箕疇’斂福,軒筴長春。” 清 錢謙益 《兵部尚書李公神道碑銘》:“皇天何私,荷此百祿,‘箕疇’有徵,惟德作福。”
卿士
(1).指卿、大夫。後用以泛指官吏。《書·牧誓》:“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 孫星衍 疏:“大夫卿士不雲卿大夫士,蓋以此士,卿之屬也。”《史記·宋微子世家》:“ 殷 既小大好草竊姦宄,卿士師師非度,皆有罪辜,乃無維獲,小民乃並興,相為敵讎。”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謀及卿士,謀及庶人,國疑則詢,國遷則詢,議郎博士,非西官也。”
(2). 周 王朝的執政者。總管王朝的政事。《詩·小雅·十月之交》:“ 皇父 卿士, 番 維司徒。” 朱熹 集註:“卿士,六卿之外,更為都官,以總六官之事也。”《左傳·隱公三年》:“ 鄭武公 、 莊公 為 平王 卿士。” 杜預 註:“卿士,王卿之執政者。”《史記·周本紀》:“ 厲王 不聽,卒以 榮公 為卿士,用事。”
吁俊
求賢。《書·立政》:“迪惟 有夏 ,乃有室大競,吁俊尊上帝。” 孔穎達 疏:“招呼賢俊之人,與共立於朝,尊事上天。” 蔡沉 集傳:“當王室大強之時,而求賢以為事天之實也。”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