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魯國宣靖曾公三首·其三

作者:劉摯 朝代:宋代

哀魯國宣靖曾公三首·其三原文

不慭天何理,雲亡國所嗟。

還應騎列宿,但說去流沙。

清廟陪烝享,鴻樞見世家。

悲風溱洧路,哀咽滿簫笳。

詩詞問答

問:哀魯國宣靖曾公三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哀魯國宣靖曾公三首·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哀魯國宣靖曾公三首·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麻韻

參考注釋

不慭

見“ 不憖遺 ”。

亡國

(1).亡失國家。《禮記·檀弓下》:“ 晉獻公 之喪,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 孔穎達 疏:“言寡人聞前古以來,失亡其國,恆於此喪禍交代之時;得其國家,亦恆在於此交代之時。”《後漢書·李固傳》:“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趙高 隱而不發,卒害 扶蘇 ,以至亡國。” 宋 蘇軾 《私試策問》之一:“ 呂氏 既已滅矣,而 吳 楚 之憂,幾至於亡國。”

(2).滅亡了的國家。《孫子·火攻》:“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史記·太史公自序》:“存亡國,繼絶世。”

(3).將亡之國。 漢 桓寬 《鹽鐵論·非鞅》:“譬若秋蓬被霜,遭風則零落,雖有十 子產 如之何?故 扁鵲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國也。”

列宿

眾星宿。特指二十八宿。《楚辭·劉向<九嘆·遠逝>》:“指列宿以白情兮,訴五帝以置詞。” 王逸 註:“言己願後指語二十八宿,以列己清白之情。”《淮南子·天文訓》:“熒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 宋 方鳳 《物異考·金石異》:“ 魏明帝 青龍 中,水涌寳石負圖,象如靈龜,有石馬七隨之,上有列宿鳥獸之形。”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妙峰山》:“人煙輻輳,車馬喧闐,夜間燈火之繁,燦如列宿。”

流沙

隨風或水移動的沙

清廟

(1).《詩·周頌》篇名。《詩·周頌·清廟序》:“《清廟》,祀 文王 也。”

(2).指古帝王祭祀祖先的樂章。《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 鄭玄 註:“清廟謂作樂歌;《清廟》也。”《尚書大傳》卷二:“古者帝王升歌《清廟》之樂。” 鄭玄 註:“《清廟》,樂章名。”《後漢書·逸民傳·法真》:“臣願聖朝就加袞職,必能唱《清廟》之歌,致來儀之鳳矣。”

(3).即太廟。古代帝王的宗廟。《詩·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昭具儉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登明堂,坐清廟。” 郭璞 註:“清廟,太廟也。” 清 孫致彌 《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但聽臨春歌《玉樹》,不聞清廟奏朱弦。” 章炳麟 《訄書·訂文》:“清廟之所奏,同律之所被,箸於賦頌者,四千名而足。”

烝享

祭祀。《國語·楚語下》:“烝享無度,民神同位。”

鴻樞

舊謂中央政權的顯要之職。 宋真宗 《天禧三年賜王欽若判杭州十韻》:“一參黃閣推良畫,再陟鴻樞顯至榮。” 宋 秦觀 《代賀中書僕射范相公啟》:“昔執鴻樞,既致干戈之戢;今居端揆,何難禮樂之興。” 宋 陸游 《賀葉樞密啟》:“恭審顯膺明詔,進貳鴻樞。”

見世

現時;當今。 元 鍾嗣成 《一枝花·醜齋自述》套曲:“有時軟烏紗抓札起鑽天髻,乾皂靴出落著簌地衣,向晚乘閒後門立,猛可的笑起,似一箇甚的,恰便似見世 鍾馗 號不殺鬼。”《水滸傳》第五三回:“原來 薊州 人都知道 羅真人 是個見世的活神仙。”

悲風

使人倍覺淒涼的風聲

高樹多悲風。——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

溱洧

(1). 溱水 與 洧水 。在今 河南省 。《詩·鄭風·溱洧》:“ 溱 與 洧 ,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孟子·離婁下》:“ 子產 聽 鄭國 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 溱 洧 。” 趙岐 註:“ 溱 洧 ,水名。” 唐 白居易 《經溱洧》詩:“《鄭風》變已盡, 溱 洧 至今清。”

(2).《詩·鄭風》篇名。詩寫男女春遊之樂。舊注謂其“刺 * 也”,後因以“溱洧”指 * 。 宋 陸游 《避暑漫抄·群居解頤》:“ 元和 初,達官與中外之親為婚者,先已涉 溱 洧 之譏。”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微詞·舜禹詩》:“ 元祐 中,大官有婚於中表者,已涉 溱 洧 之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以其初涉 溱 洧 ,故旌典不及,今亦不著其氏族也。”

哀咽

(1).悲傷哽咽。《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欲舒氣兮恐彼驚,含哀咽兮涕沾頸。” 晉 陸雲 《與戴季甫書》:“重惟痛恨,言增哀咽。” 唐 無名氏 《冥音錄》:“﹝女﹞每至節朔,輒舉觴酹地,哀咽流涕。”

(2).形容聲音悲涼而滯澀。 明 李東陽 《捕魚圖歌》:“岸高罾小扳不足,漁歌哀咽愁人心。” 清 納蘭性德 《清平樂》詞:“角聲哀咽,襆被馱殘月。”

簫笳

管樂器名。笳即胡笳。 三國 魏 曹植 《與吳季重書》:“若夫觴酌凌波於前,簫笳發音於後。” 唐 盧綸 《送張郎中還蜀歌》:“須臾醉起簫笳發,空見紅旌入白雲。” 宋 蘇舜欽 《游南內九龍宮》詩:“簫笳迭終日,旌仗展無窮。”

詩詞推薦

哀魯國宣靖曾公三首·其三原文_哀魯國宣靖曾公三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