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笑令原文
側身兒的悄行。
側身兒的悄行。
暗揣他聲息相傳。呀。
小可的猛將有數十員。
大都來雄兵有十餘萬。
大都來雄兵有十餘萬。
馬咆哮。
渾身也掛著鐵甲明耀日。
戈矛刀劍立如山。
戈矛刀劍立如山。
赤緊的號令霜嚴。
詩詞問答
問:調笑令的作者是誰?答:王玉峰
問:調笑令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焚香記 第三十二出
參考注釋
側身
身體側面向前地
聲息
(1) 聲音
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荷塘月色》
(2) 情況或訊息
領導和民眾聲息相聞,脈搏相通
他們在戰亂中失散了,至今聲息全無
相傳
(1) 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遞相傳授
小可的
尋常的人或事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雖是些假意兒,小可的難到此。”《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來往的都是大頭兒,要十兩放光,才宿一夜哩。可知小可的也近他不得。” 清 李漁 《蜃中樓·運寶》:“明晃晃奩資輝耀,不枉了龍宮多異寳。小可的是明珠十斛,白璧千雙,錦多箱,金幾窖。”
猛將
勇敢、威猛的武將。比喻不怕困難,敢於進取的人
有數
數目不多
有數的幾天
都來
(1).統統,完全。《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只為長時,驅馳辛苦,形貌精神,都來失緒。” 唐 羅隱 《晚眺》詩:“天如鏡面都來靜,地似人心總不平。” 宋 柳永 《慢卷綢》詞:“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
(2).總共;共有。《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經説比丘之眾,其數都來多少?經:‘千二百五十人俱。’”
(3).算來。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懷舊》詞:“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春歸恁寒悄,都來幾日意懶心喬?” 徐朔方 等註:“都來,算來。”
(4).總是,老是。《敦煌變文集·董永變文》:“日日都來總不織,夜夜調機告吉祥。” 蔣禮鴻 通釋:“都來和總連用,意思一樣,就是日日總不織。加上‘都來’僅僅湊足七個字而已。” 唐 秦韜玉 《問古》詩:“都來總向人間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雄兵
戰鬥力強大的軍隊。 元 關漢卿 《五侯宴》楔子:“奉命出師統雄兵,勦除草寇建功能。”《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況他那裡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雲,謀臣似雨。” 郭小川 《秋歌》:“看,無數戰馬,百萬雄兵,永遠向前奔行。”
大都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建設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咆哮
(1) (如猛獸、海浪、人等)發出洪亮有力的迴蕩的聲音
大海在咆哮
(2) 高聲大叫
對他的兒子大聲咆哮
渾身
全身
嚇得渾身發抖
鐵甲
(1) 古代用鐵片連綴而成的戰衣;鐵制的鎧甲
(2) 裝甲的
鐵甲車
明耀
見“ 明曜 ”。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詩·秦風·無衣》:“王於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漢 張衡 《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後漢書·孔融傳》:“ 建安 元年,為 袁譚 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 融 隱几讀書,談笑自若。” 清 顧炎武 《廣昌道中》詩之一:“出車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軍隊。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詩:“此府雄且大,騰凌盡戈矛。”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三折:“喒囑付您箇 張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統戈矛,今番不是強誇口。”
(3).戰爭;衝突。 唐 王昌齡 《箜篌引》:“便令海內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遠侯 。”《 * 詞話》第一回:“雨意雲情不遂謀,心中誰信起戈矛。” 清 孫枝蔚 《譏老翁》詩:“豈無貧親戚,視之若贅瘤。還聞骨肉間,往往生戈矛。”
刀劍
(1).刀和劍。古代兵器。《史記·春申君列傳》:“ 趙 使欲夸 楚 ,為瑇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 春申君 客。”《漢書·循吏傳·龔遂》:“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
(2).泛指武器。《水滸傳》第一一五回:“ 張橫 睜開眼,看了 宋江 並眾將,刀劍如林,軍士叢滿。”
赤緊的
(1).猶言實在是;真箇是。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他為臣不守法,將官府敢欺壓,將妻女敢奪拿,將百姓敢蹅踏,赤緊的他官職大的忒稀詫!”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小姐呵,你不合臨去也回頭兒望。待颺下教人怎颺?赤緊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腸。”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二折:“非是我 王仲宣 胸次高,赤緊的 晏平仲 他那度量窄。”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一折:“遙望見竹籬茅舍兩三家,赤緊的人依古道,鴈落平沙。”
(2).猶言無奈,沒奈何。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婆婆,你道那水牀上熱熱的蒸餅你要吃一個兒……赤緊的喒手裡無錢呵,可著甚的去買那!” 元 沙正卿 《鬥鵪鶉·閨情》套曲:“愁的是針拈著玉筍,怕的是燈點上銀釭,恨的是簾控著金鉤,赤緊的爺娘又不解,語話也難投。”
(3).猶言想不到,沒料到。 元 無名氏 《隔江鬥智》第一折:“[ 孫權 雲]:‘妹子,你休得推託,你那生時年月,我已寫的去了也。’[正旦唱]:‘赤緊的老萱堂將我年月時早送與新壻家,怎再辭?’”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你道他弟兄雖多兵將少……赤緊的將 夏侯惇 先困了。”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二折:“兀的不氣堵住我咽喉,哥也,赤緊的君子落在您這小兒彀!”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二折:“你因甚相通這書一緘?莫怪我等閒特故來搖撼。赤緊的 張橫渠 不肯貪婪,只待要坐取公侯伯子男。”
(4).形容時間短促,猶言一時間、轉眼間。 元 鄭光祖 《王粲登樓》第二折:“ 荊王 云:‘賢士可曾投託人么?’正末唱:‘赤緊的難尋東道主。’” 元 劉伯亨 《朝元樂》套曲:“見如今老菊匆匆瘦,赤緊的新梅漸漸肥,刀尺臨逼。”
(5).形容迅速,疾忙。 元 周文質 《鬥鵪鶉·自悟》套曲:“赤緊的烏緊飛,兔緊催,暫時相賞莫相違。” 明 金白嶼 《粉蝶兒·重過蔣南泠休園》套曲:“眼見的金飇送爽,怎禁他玉露凋傷。赤緊的流光逝水,卻又早碧梧涼影墮銀牀。” 清 洪昇 《長生殿·驚變》:“稱兵的 安祿山 ,赤緊的離了 漁陽 ,陷了 東京 ,破了 潼關 。” 清 洪昇 《長生殿·刺逆》:“趁著這殘更頻報,赤緊的向心窩刺一刀。”
(6).猶言著急的,擔心的。 元 關漢卿 《喬牌兒》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緊的是衣食。” 明 馮惟敏 《端正好·淶邑初度自述》套曲:“為民為國非乾譽,赤緊的君恩未報,民命難蘇。”
號令
(1) 指揮部隊軍事行動的命令和指示的統稱
以出號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愬軍號令。——《資治通鑑·唐紀》
傳號令以誅奸賊。——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發布號令
(2) 傳呼命令。古代以傳叫之法發布命令,故稱號令
號令召三老。——《史記·陳涉世家》
號令明肅。——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號令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