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甘澗二首·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西甘澗二首·其二原文

山泉瀉澗總成甘,坳處僧房架兩三。

不事莊嚴樂幽僻,謂他隱士傳無慚。

詩詞問答

問:西甘澗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西甘澗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西甘澗二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覃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

參考注釋

山泉

山地湧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總成

(1) 成全;作成(多見於早期白話)

總成我這樁美事

(2) 也作“總承”

(3) 把零部件最後組裝成成品

僧房

僧人居住的房舍。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臨浚流,列僧房。” 唐 張籍 《逢賈島》詩:“僧房逢著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 宋 黃庭堅 《次韻答曹子方雜言》:“喚取 張侯 來平章,烹茶煑餅坐僧房。”

兩三

幾個。表示少量。《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九·相逢行》:“兄弟兩三人,中子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懷閻士和》詩:“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見歸雲兩三片。” 元 薩都剌 《秋詞》:“清夜空車出 建章 ,紫衣小隊兩三行。” 老舍 《駱駝祥子》一:“兩三個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來了。”

不事

(1).不侍奉,不服事。《易·蠱》:“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2).指不任以官職。《晉書·劉寔傳》:“臣以為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資治通鑑·晉懷帝永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謂不使任事。”

(3).不服勞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舉家不事,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事。”《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立石 東海 上 胊 界中,以為 秦 東門。因徙三萬家 麗邑 ,五萬家 雲陽 ,皆復不事十歲。”《資治通鑑·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

(4).不辦事;不做事。《新唐書·李齊運傳》:“ 萬年 丞 源邃 不事, 齊運 怒,捽辱之,死於廷。” 巴金 《海的夢》前篇:“這島國和許多別的國度一樣,有幾個坐在宮殿里發命令統治人民的酋長,有一些終日娛樂不事的貴族,又有一些從早晨勞動到晚的奴隸。”

莊嚴

佛家語。佛家對表相事物,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加強,稱為莊嚴。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為莊嚴

幽僻

幽靜偏僻

幽僻的山溝

隱士

隱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隱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無慚

亦作“ 無慙 ”。 1.無所慚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神之來格,所貴無慚。”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舅氏多人物,無慚困翮垂。”

(2).引申指不遜於或當得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筆,研思之士,無慚匠石矣。”《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枰中舉國莫爭先,女將馳名善戰。玉手無慙國手,秋波合喚秋仙。高居師席把棋傳,石作門生也眩。”

(3).不知羞愧。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六:“惟孜孜以安閒不擾為務,而不肯斯須就勞者,故聖人斥之為無慚人。”

詩詞推薦

西甘澗二首·其二原文_西甘澗二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