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後口號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出關後口號原文

重關一出旅魂消,白草黃雲入望遙。

野鳥撩人羈思惡,邊風吹我鬢毛焦。

危牆壘石三家市,急水奔流獨木橋。

此景縱教收拾盡,不應無處借詩瓢。

詩詞問答

問:出關後口號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出關後口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出關後口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參考注釋

重關

險要的關塞。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 海重關二虎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1).層層的宮殿門或屋門。 漢 王充 《論衡·雷虛》:“王者居重關之內,則天之神宜在隱匿之中。王者居宮室之內,則天亦有太微、紫宮、軒轅、文昌之坐。” 唐 李嘉祐 《送陸士倫宰義興》詩:“知君日清浄,無事掩重關。” 明 邊貢 《再送王文熙》詩:“明發不在茲,重關為誰掩。” 清 顧炎武 《元日》詩:“肅然至殿門,雙扉護重關。”參見“ 重門 ”。

(2).兩道閉門的橫木。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美女嬌且閒,高門結重關。”

(3).謂重深的關塞。 唐 虞世南 《從軍行》之一:“馬凍重關冷,輪摧九折危。”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山河四塞, 崤 函 重關。” 清 錢良擇 《關山道中》詩:“於役方知行路難,兼程莽莽過重關。”

(4).佛教語。謂悟道的難關。《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釋迦 關無窮之業,拔重關之險。”

一出

(1).謂出生或出現一次。《商君書·農戰》:“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數年不食。”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謂出行或出來任事。“一”,語氣助詞。《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故 子貢 一出,存 魯 、亂 齊 、破 吳 、彊 晉 而霸 越 。” 宋 陸九淵 《陸修職墓表》:“介其鄉之賢者致禮以延公,公卻之再三,請益固,公為一出, 桐嶺 學者於是變而樂義理之言。”

(3).完全出於。《史記·呂太后本紀》:“元年,號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答曰:‘今日與 謝孝 劇談一出來。’”

(5).猶一套。《景德傳燈錄·潭州雲岩曇晟禪師》:“ 藥山 乃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齣?’曰:‘我弄得一出。’”

(6).傳奇劇本結構上的一個段落。《醒世姻緣傳》第六九回:“擺酒唱戲,公同餞行。當中坐首席的點了一本《荊釵》,找了一出《月下斬貂蟬》,一出《獨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魂消

見“ 魂銷 ”。

白草黃雲

形容邊塞秋季的荒涼景象。

入望

進入視野。 唐 劉德仁 《監試蓮花峰》詩:“ 太華 萬餘重,岧嶤只此峯。當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貫 《冬日登江樓》詩:“遠村雖入望,危檻不堪憑。” 元 陳雷 《寄劉仲原經歷》詩:“ 鴛鴦湖 水漾晴暉,鏡里遙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見黑雲浮動,湖岸上的秋葉,一叢叢的紅意迎人,幾座樓台在遠處,旋轉的次第入望。”

撩人

誘人;動人。 宋 楊萬里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風顛雨急關儂事,時序撩人只暗嘆。” 明 徐渭 《遮葉牡丹》詩:“終是傾城嬌絶世,只須半面越撩人。”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閒情記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冰心 《往事·六一姊》:“她顧盼撩人,一顰一笑,都能得眾女伴的附和。”

羈思

亦作“羇思”。羈旅之思。 南朝 宋 鮑照 《紹古辭》之三:“紛紛羇思盈,慊慊夜絃促。” 唐 賈島 《送友人游蜀》詩:“欲暮多羇思,因高莫遠看。” 宋 周邦彥 《虞美人》詞:“相將羈思亂如雲,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 清 程岫 《過方叟宅看菊》詩:“賴有故人能醉客,鄉愁羈思總茫然。”

鬢毛

鬢角的頭髮

鄉音無改鬢毛衰。——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壘石

投擊敵人的巨石。《漢書·李陵傳》:“單于遮其後,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顏師古 註:“言放石以投人。” 王先謙 補註:“石重積而下,高若軍壁然,故云壘石。”

三家

(1).極言人戶之少。《韓非子·難勢》:“無慶賞之勸,刑罰之威,釋勢委法, 堯 舜 戶説而人辯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陸游 《野意》詩:“隄長逾十里,村小隻三家。”

(2).指 春秋 魯 大夫 孟孫氏 、 叔孫氏 、 季孫氏 。《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 朱熹 集註:“三家, 魯 大夫 孟孫 、 叔孫 、 季孫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鄉興賢能論》:“天欲 魯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晉 之三卿 韓 、 趙 、 魏 。《鶡冠子·武靈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韓 用此而東分。”《史記·天官書》:“三家分 晉 ,並為戰國。”

(4).指 漢 代傳《詩》的 齊 、 魯 、 韓 三派。《漢書·藝文志》:“ 漢 興, 魯 申公 為《詩》訓詁,而 齊 轅固 、 燕 韓生 皆為之傳……三家皆列於學官。”

(5).指 漢 代傳《尚書》的 歐陽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後漢書·劉陶傳》:“ 陶 明《尚書》《春秋》,為之訓詁,推三家《尚書》。” 李賢 註:“三家謂 夏侯建 、 夏侯勝 、 歐陽和伯 也。”

(6).指解說《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緒言:“於《春秋》,則採三家之精華,斥 安國 之迂謬。”

(7).指古代天文學中的蓋天、宣夜和渾天三種學派。《晉書·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8).指三皇。《後漢書·馬融傳》:“軼越三家,馳騁五帝。” 李賢 註:“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漢 王充 《論衡·正說》:“案《禮》,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損益之制,較著不同。” 漢 王符 《潛夫論·斷訟》:“五代不同禮,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蓋世推移而俗化異也。”參見“ 三代 ”。

急水

指常水或酸性水。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六:“二 廣 有草名胡蔓,以急水吞之即死,慢水即緩死。”按,胡蔓指馬錢科的胡蔓藤,俗稱斷腸草(與 江 南所稱斷腸草的雷公藤不同),含有劇毒成分鉤吻鹼。如將胡蔓與常水或酸性水同服,此種生物鹼易於溶出,中毒反應就會較快出現。如與慢水(鹼性水或含有某些重金屬離子之水)同服,其有毒成分不易溶解,可延緩腸道內的吸收過程,中毒反應較慢出現。

奔流

(1) 流得很急

這條河奔流入海

(2) 流得很急的水流

獨木橋

(1) 簡單的人行橋,常用一面砍平的一根圓木做成

(2) 比喻困難危險的路程

收拾

(1) 整理;布置;整頓

收拾房間

我一面應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鄉》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機壞了,你給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莊稼

(4) 懲治

收拾這個壞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奧楚蔑洛夫向他恐嚇說。——《變色龍》

(5) 殺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斂

收拾起笑容

(7) 收攏;收攬

收拾人心

(8) 烹調

到廚下去收拾幾樣菜

(9) 準備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憂愁

(11) 消滅

游擊隊只用了二十分鐘就把據點裡的敵人給收拾了

(12) 整治

國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不應

(1).不回響;不應和。《墨子·旗幟》:“當應鼓而不應,不當應而應鼓,主者斬。”《荀子·正論》:“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動……不應不動,則上下無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應。《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 去 齊 ,宿於 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儘夫人問當,夫人説話,不應一句。”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陳霞仙》:“女力勸之納簉室,生終不應,曰:‘百歲歡娛,能有幾何,豈可使他人間之哉!’”

(3).不符合;不應驗。《韓非子·存韓》:“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訓》:“風興雲蒸,事無不應。”

(1).不應該。 宋 蘇軾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懷子由》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此地著 鴟夷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后》:“仙人不應若是。”

(2).不須。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評請序解經詩》:“訓釋雖工君尚少,不應急務世人傳。” 宋 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 西州 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

(3).不是。 宋 黃庭堅 《王立之詩報梅花已落盡次韻戲答》:“定是 沉郎 作詩好,不應春能生許愁。” 宋 陳師道 《十五夜月》詩:“不應明白髮,似欲勸人歸。” 宋 陸游 《九月晦日》詩:“自是老來多感慨,不應蕭瑟為秋風。”

(4).不曾;未嘗。 唐 韓翃 《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 徐州 見柳花。” 宋 晁補之 《洞仙歌·詠菊》詞:“不應夸絶艷,曾妬春華,因甚東君意不到?” 宋 辛棄疾 《新荷葉·再和趙德莊韻》:“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

(5).不知;不顧。 宋 陳師道 《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 宋 謝薖 《定風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陳虛中》詞:“寂寞江天正雲霧,回顧,不應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詞:“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遠,橫槊看詩成。”

(6).古代法律名詞。謂非有意犯罪。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四折:“失誤了官身,本該扣廳責打四十,問你一個不應罪名。”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問個不應。”《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並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

無處

(1).無所處。謂沒有處置的理由。《孟子·公孫丑下》:“若於 齊 ,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 趙岐 註:“我在 齊 無事,於義未有所處也。義無所處而餽之,是以貨財取我。”

(2).猶無為,無常。《呂氏春秋·圜道》:“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 高誘 註:“有處,有為也。有為則不能化,乃無處為也。”

(1).沒有處所;沒有地方。《楚辭·九辯》:“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無處。”《漢書·高后紀》:“汝為將而棄軍, 呂氏 今無處矣。” 顏師古 註:“言見誅滅,無處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這樣的苦悶卻又無處可以告說。”

(2).無一處,沒有任何地方。 唐 方乾 《送孫百篇游天台》詩:“遠近常時皆藥氣,高低無處不泉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漫山遍野,無處不到,並無一些下落。”

詩瓢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唐球》:“ 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 ,方外之士也。為詩捻藳為圓,納入大瓢中。後臥病,投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至 新渠 ,有識者曰:‘ 唐山人 瓢也。’”後以“詩瓢”指貯放詩稿的器具。 元 袁桷 《送吳成季五絕》之四:“詩瓢淅瀝風前樹,雪在深村月在梅。” 明 陳與郊 《義犬》第一出:“且掛詩瓢學 許由 ,北鄰看竹東鄰酒。” 清 周亮工 《丁亥除夕獨宿邵武城樓永夜不寐成詩四章》之二:“晨窺粟瓮思僮減,歲驗詩瓢喜橐增。”

詩詞推薦

出關後口號原文_出關後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