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蟬

作者:無慍 朝代:元代

聞蟬原文

侵曉堆桅坐,蟬聲出樹林。

分明宣祖意,何處有凡心。

歷歷消清夢,悠悠助獨吟。

時人皆共聽,誰謂少知音。

詩詞問答

問:聞蟬的作者是誰?答:無慍
問:聞蟬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聞蟬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侵曉

天色漸明之時;拂曉

樹林

通常範圍比樹叢大而比森林小的成片生長的許多樹木

帶孩子們到附近一個樹林裡去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祖意

(1).祖師的心意。 唐 李山甫 《賦得寒月寄齊己》:“高謝萬緣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師心。”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複次韻述懷》:“神仙懶學古, 浮丘 祖意慵。”

(2).指仿效他人詩文的含意。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六》有《〈沉園〉詩祖意》,謂 宋 陸游 《沉園》詩仿 唐 妓 徐月英 《送人》詩意。《光明日報》1982.7.11:“筆者以為‘何瓦琴句’的上聯,祖意於 三國 虞翻 的一段話。”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凡心

世俗的情思。 唐 李逢吉 《重建石壁寺甘露壇碑》:“不嚴重,何以肅凡心?”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一折:“有 天台山 桃源洞 二仙子,係是紫霄玉女。只為凡心偶動,降謫塵寰。”《紅樓夢》第一一八回:“你想 妙玉 也是帶髮修行的。--不知他怎樣凡心一動,才鬧到那個分兒!” 巴金 《神--一個寫給朋友的信》:“他因為凡心多,沒法安靜地生活下去而信教,想拿宗教來消滅凡心,而結果恐怕只會得著一場空罷。”

歷歷

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清夢

猶美夢。 宋 陸游 《枕上述夢》詩:“江湖送老一漁舟,清夢猶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覽鏡見須髯消落為之流涕》詩:“青山是我安魂處,清夢時時賦大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妾少解按摩之術,願盡技能,以侑清夢。” 劉大白 《五一運動歌》:“五一運動,醒來啊! * 人的清夢!”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獨吟

(1).獨自吟詠。 唐 白居易 《秋雨中贈元九》詩:“莫怪獨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唐 白居易 《郡中閒獨寄微之及崔湖州》詩:“酒散更無同宿客,詩成長作獨吟人。”

(2).獨自啼叫。 唐 杜甫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詩之一:“山雉防求敵,江猿應獨吟。”

時人

當時的人;同時代的人。《漢書·藝文志》:“《論語》者, 孔子 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 五代 顏紅郁 《農家》詩:“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穀自生。” 孫犁 《秀露集·歐陽修的散文》:“這篇被時人稱為‘天下文章,莫大於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個字。”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詩詞推薦

聞蟬原文_聞蟬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