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題冷泉亭)原文
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聲急。
聞道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
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
山木潤,琅玕濕。
秋露下,瓊珠滴。
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
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
恨此中、風月本吾家,今為客。
詩詞問答
問:滿江紅(題冷泉亭)的作者是誰?答:辛棄疾
問:滿江紅(題冷泉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滿江紅(題冷泉亭)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詩文賞析
作者在南歸之後、隱居帶湖之前,曾三度在臨安做官,但時間都很短。乾道六年(1170)夏五月,作者三十一歲時,受命任司農寺主簿,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這段時間是三次中較長的一次,本詞可能就是這次在杭州作的。
冷泉亭在杭州靈隱寺前的飛來峰下,為唐剌史元所建。白居易《冷泉亭記》說 :“東南山水,餘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 ;由寺觀,冷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尋,廣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概,物無遁形 。”它不但靠近靈隱寺和飛來峰,而且就近登山,還有三天竺、韜光寺、北高峰諸名勝。詞的上闋寫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來峰;下闋寫游亭的活動及所感。
上闋自上而下 ,從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澗寫起。
“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 。”說山路兩旁,整齊排列的高大的樹木,象戴冠垂纓的官吏,氣概堂堂地夾道拱立。這在修辭上是擬人手法;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直節堂堂”,形容“拱立”的樹木高大挺拔,倒戟而出,形成突兀雄偉的氣勢,並寄託了作者的志趣;第二句綰合上句,並形容樹木枝葉的茂盛垂拂。“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聲急。”說兩旁翠綠谿谷的流泉,漸次流下,聲音琤琤琮琮,象神仙衣上的環珮叮噹作響一樣。其意本於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 。”這也是擬人的寫法。上一層以列隊官吏擬路旁樹木,有氣勢,但讀者不易領會,稍嫌晦澀;這一層比擬,由粗入細,形象自然、優美,比較容易理解 。“辛詞才氣橫溢 ,常不擇粗細 ”,信手拈來,但都能靈活驅使,此處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下面四句 ,集中寫飛來峰,由“誰信”二字直領到底。飛來峰並不高,但是形勢奇矯如靈鷲《淳祐臨安志》引晏殊《輿地記》說:“晉鹹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茲山,嘆曰 :‘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爾耶?’因掛錫造靈隱寺,號為飛來峰。”岩有矯龍、奔象、伏虎、驚猿等名稱,是因為遠看有高峻之感。“天峰飛墮地 ”,狀飛來;“傍湖”,指在西湖之濱;“千丈”,狀高;“青壁”指山峰,承“天峰墮地”;“開”承“飛”字 。“誰信”二句描寫飛來峰,氣勢雄偉,但和起兩句比較,則辭意細密,峭而不粗。“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方壺 ,《列子·湯問》所寫的海上五個神山之一。句中意思是:飛來峰象是仙人用“玉斧”削成的神山一樣,可惜時間一久,滄桑變幻,現在已無人能認識它“ 當年”的來歷和面貌,以補充解釋、描寫飛來峰作結,調子轉為舒和。
下闋“山木潤,琅玕濕。秋露下,瓊珠滴 ”,寫亭邊的木石。琅玕,美石;瓊珠,即秋露。因秋露結成瓊珠般的水點下滴,所以木石都呈濕潤。這四句形式平列,但前後有因果關係 。“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上句寫游亭,下句寫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
以上幾句,調子承上闋的歇拍,仍然舒和 。“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轉寫自己游亭活動,觸動豪情和身世,調子又轉為豪邁激昂。”“醉舞”句寫豪情,“鸞鳳”自喻 ,“浩歌”句寫感慨,“魚龍”因泉水而聯想。“恨此中、風物本呈家,今為客。”為什麼醉舞還會發出悲痛的“浩歌”,怕歌聲會使“魚龍”感泣呢?這二句正可說明其內在的,複雜的原因。作者的家鄉在歷城(今濟南 ),是山東的“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勝地,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其中也有叫冷泉的;那裡大明湖、趵突泉附近有許多著名的亭子,如歷下亭、水香亭、水西亭、觀瀾亭等,也有可觀的美景“風物本吾家 ”,即謂冷泉亭周圍景物,有和作者家鄉相似的地方。為什麼又會因此而產生“恨”呢?原因是作者南歸之後,北方失地未能收復,不但素願難酬,而且永難再回故鄉。只能長期在南方作客,鬱郁不得志,因而觸景懷舊,便有了無限傷感。要想排遣這種傷感,只能通過醉中的歌舞,但事實上是排遣不了的。話說得平淡、含蓄,“恨”卻是很深沉的。
這個“恨”,不僅是關係個人思鄉之“恨”,而且是關係整個國家、民族命運之“恨 ”,自然會引起讀者強烈的同情。
這首詞由西湖景物觸動作者的思鄉之情聯想到國家民族的悲哀,表達含蓄悲憤深廣 ;寫景形容逼肖,而開闔自然。它並非是作者刻意經營的,但是能見出作者詞作的風格特點和功力。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晏殊《玉樓春·春恨》
-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頻欹。
- 台榭空濛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
-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
- 綠葉漸成陰,下有遊人歸路。
- 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韋莊《章台夜思》
- 桐葉落,蓼花殘。雁聲天外寒。張淑芳《更漏子·秋》
-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