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二小松原文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詩詞問答
問:書院二小松的作者是誰?答:李群玉
問:書院二小松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李群玉書院二小松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兩株小松為這普通的小院增添了一抹幽趣之色,小松初生的枝葉如堆煙般掛在松樹上。
從此靜靜的書窗外便有了松聲竹韻,如古琴般悅耳,在讀書之餘更添了一份清幽。
注釋
秋煙:特指植物,比綠樹、綠草等聚於一處,遙看之下,如堆煙。
詩文賞析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或將蒼松聯想為飛龍,或賦貞松以比君子,這類詩篇數量不少。而李群玉的這首詩,卻別開生面,是其中富於獨創性而頗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運用絕句中“明起”的手法,從題目的本意說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詩題。句中的“一雙”,點明題目中的“二小松”。這一句,有如我國國畫中的寫意畫,著重在表現兩株小松的神韻。詩人用“幽色”的虛摹以引起人們的想像,以“出凡塵”極言它們的風神超邁,不同凡俗。如果說這一句是意筆,或者說虛寫,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筆,是實寫。“數粒秋煙”,以“秋煙”比況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綠的針葉,這種比喻是十分新穎而傳神的,前人似乎沒有這樣用過;而以“粒”這樣的量詞來狀寫秋煙,新奇別致,也是李群玉的創筆,和李賀的“遠望齊州九點菸”的“點”字、有同一機杼之妙。張揖《廣雅》:“松多節皮,極粗厚,遠望如龍鱗。”詩中的“二尺鱗”,一方面如實形容松樹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應前面的“數粒”,切定題目,不浮不泛,點明並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詩人扣緊題目中的“二小松”著筆,寫來情味豐盈,以下就要將“二小松”置於“書院”的典型環境中來點染了。
在詩人們的筆下,松樹有遠離塵俗的天籟,如儲光羲《石子松》詩的“冬春無異色,朝暮有清風”,如顧況《千松嶺》詩的“終日吟天風,有時天籟止。問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從此靜窗聞細韻”,李群玉詩的第三句可能從前人詩句中得到過啟發,但又別開生面。庭院裡的兩株小松,自然不會松濤澎湃,天籟高吟,而只能細韻輕送了。“細韻”一詞,在小松的外表、神韻之外,又寫出它特有的聲音,仍然緊扣題旨,而且和“靜窗”動靜對照,交相映發。“琴聲長伴讀書人”,結句的“琴聲”緊承第三句的“細韻”,並且將它具象化。“長伴讀書人”,既充分地抒發了詩人對小松愛憐、讚美的情感,同時也不著痕跡地補足了題目中的“書院”二字。這樣,四句詩脈絡一貫,句連意圓,構成了一個新穎而和諧的藝術整體。
松樹是詩歌中經常歌詠的題材,容易寫得落套,而此詩卻能翻出新意,別具情味,這就有賴於詩人獨到的感受和寫新繪異的藝術功力了。
標籤:詠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飈,徒有霜華無霜質。鮑照《梅花落·中庭多雜樹》
-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 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八回》
-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 榴葉擁花當北戶,竹根抽筍出東牆。湯允績《浣溪沙·燕壘雛空日正長》
- 閨中風暖,陌上草薰
-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佚名《增廣賢文·下集》
- 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秦觀《南鄉子·妙手寫徽真》
- 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左丘明《國語·周語·邵公諫厲王弭謗》
- 白髮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