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煞·這早晚二更過

作者:張壽卿 朝代:元代

賺煞·這早晚二更過原文

這早晚二更過。初更罷。

撲粉面香風颯颯。夜靜歸來路兒滑。

露溶溶濕潤衣紗。哎。

你個解元嗏。覷著這幾朵梨花。

更一片銀河隔彩霞。貪和你書生打話。

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下。

詩詞問答

問:賺煞·這早晚二更過的作者是誰?答:張壽卿
問:賺煞·這早晚二更過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賺煞·這早晚二更過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問:張壽卿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壽卿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紅梨花 第一折

參考注釋

這早晚

亦作“ 這蚤晚 ”。猶言這個時候。常指時間晚。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四折:“我已著 張林 拘那姦夫去了,怎生這蚤晚還不到來?” 明 王錂 《尋親記·移屍》:“這早晚我也不該在此久站,我是個婦人家,只合閉門在家中坐。”《紅樓夢》第四三回:“你往那裡去了,這早晚纔來?”

二更

指晚上九時至十一時。又稱二鼓。《南史·儒林傳·沉洙》:“ 梁 代舊律,測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盡於二更。” 唐 王維 《秋夜獨坐》詩:“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雖是憂愁,讀書還不歇。那日讀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楊嫂》:“二更的鑼聲響了,我和三哥便把母親抄給我們讀的一本《白香詞譜》闔了起來。”

初更

舊時毎夜分為五個更次。晚七時至九時為“初更”。 宋 孫光憲 《臨江仙》詞:“暮雨淒淒深院閉,燈前凝坐初更。” 宋 范成大 《燒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後,排門然火如晴晝。”《水滸傳》第五回:“約莫初更時分,只聽得山邊鑼鳴鼓嚮。”

粉面

(1).傅粉的臉。亦謂面顏白晳,有如傅粉。 唐 劉禹錫 《歷陽書事七十韻》:“坐久羅衣皺,杯傾粉面騂。” 宋 陳師道 《臨江仙》詞:“粉面初生明月,酒容欲退朝霞。”《紅樓夢》第三回:“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2).借指美人。 宋 賀鑄 《定風波·桃》詞:“粉面不知何處在?無奈! 武陵 流水卷春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坐中若有 杜十娘 ,斗筲之量飲千觴;院中若識 杜老媺 ,千家粉面都如鬼。”

香風

(1).帶有香氣的風。 南朝 梁簡文帝 《六根懺文》:“香風浄土之聲,寶樹鏗鏘之響,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楊師道 《賦終南山用風字韻應詔》:“登臨日將晚,蘭桂起香風。”《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錢青 貼里貼外,都換了時新華麗衣服,行動香風拂拂,比前更覺標緻。” 劉半農 《餓》詩:“同時擔子上的小火爐,煎著醬油,把香風一陣陣送來,叫他分外的餓。”

(2).比喻奢靡淫逸的風氣。如: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戰士,衝破十里洋場的香風迷霧,保持了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

颯颯

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秋風颯颯

寒雨颯颯

來路

(1) 來的道路

擋住敵人的來路

(2) 來歷

來路不明

溶溶

(1) 寬廣的樣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辭·九嘆·愍命》

(2) 水緩緩流動的樣子,也用來形容月光蕩漾

二川溶溶,流入宮牆。——唐· 杜牧《阿房宮賦》

月色溶溶

濕潤

(1) 土壤、空氣等潮濕而滋潤

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百合花》

(2) 因心裡難過或激動而眼含熱淚

她眼睛濕潤了

你個

(1).猶言你這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都只被你箇可憎姐姐,引得眼花心亂,悄似風魔。”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二折:“險些兒慌殺你箇 周公 旦 !” 明 王九思 《錦上花·壽康對山太史》套曲:“尋思了自嘆喜逢著太平年 嘉靖 ,華夷海嶺,盡把皇恩歌詠,看你個老龍頭受皇恩還須自省。”

(2).猶言你的。表示領屬關係。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俺也須是你箇哥哥,看人似無物。據恰纔的做作,心腸料必如土木。”

解元

(1).科舉時,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為等第後久方及第》:“奈何取捨之源,殆不踵此!或解元永黜,或高等尋休。”《明史·選舉志二》:“而士大夫又通以鄉試第一為解元。” 清 袁枚 《新齊諧·鑄文局》:“ 句容 楊瓊芳 , 康熙 某科解元也。”

(2). 宋 元 以後對讀書人的通稱或尊稱。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可憐自家,母子孤孀,投託解元子箇!”《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俞良 便挨身入去坐地。只見茶博士,向前唱個喏,問道:‘解元喫甚么茶?’”

梨花

亦作“棃花”。1.梨樹的花,一般為純白色。 南朝 梁 蕭子顯 《燕歌行》:“ 洛陽 梨花落如雪,河邊細草細如茵。” 唐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明 高啟 《飲陳山人園次能翁韻》:“桃花棃花已狼籍,躑躅花開如火炎。”

(2).一種較小的酒杯名。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回仙》:“ 陸元光 《回仙録》云:‘…… 回公 曰:飲器中,惟鐘鼎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棃花、蕉葉最小。’”

(3).指梨花槍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你到老營去住幾天,請 劉芳亮 將爺指點指點,去掉花槍,回到梨花正宗。”自註:“梨花,即梨花槍,亦即 楊 家槍法。”參見“ 梨花槍 ”。

(4).指梨花大鼓。詳“ 梨花大鼓 ”。

(5).舊武器名。參見“ 梨花槍 ”。

一片

(1).數量詞。用於平而薄的東西。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 李陵 ﹞令軍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後漢書·周燮等傳序》:“﹝ 閔仲叔 ﹞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 元 張養浩 《游香山》詩:“寶剎千間窮土木,殘碑一片失 遼 金 。”

(2).數量詞。用於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蕩寇志》第八六回:“只見 永清 的後面一層人霍地分開,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 秦皇島 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楊朔 《中國人民的心》:“嶺腳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龍潭池 。”

(3).數量詞。用於呈片狀或連線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銘》:“瑞雪一片,仙童兩人。”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春日游鏡湖鄉人請賦山陰風物遂作四絕句》之二:“東風忽送笙歌近,一片樓臺泛水來。”

(4).數量詞。用於瀰漫散布的景色、氣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詩:“澗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三:“ 長安 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宋 方岳 《山居》詩:“我愛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遠方的天邊有一片紅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動,那是 南京路 一帶霓虹燈光的照耀。”

(5).數量詞。用於集聚在一起的聲音。 宋 朱淑貞 《元夜》詩之一:“一片笑聲連鼓吹,六街燈火麗昇平。”《水滸傳》第三三回:“ 花榮 一片聲叫道:‘我得何罪?’”《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慌慌張張爬到牆上,踹的那瓦一片山響。” 劉賓雁 《在橋樑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鑿岩速度,響聲連成一片。”

(6).數量詞。用於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詞:“一片 宋玉 情懷,十分 衛郎 清瘦。”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則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腸,在這功名之上。”《西遊記》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誠, 雷音 只在眼下。” 顧笑言 《你現在想什麼》十三:“老伴還真沒有辜負了 烏長青 的一片心愿。”

(7).數量詞。用於文字、語言。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義,自做一片文字。”《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 十三妹 聽了 鄧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著勸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麼談吐來。”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二回:“ 樺林霸 隨手研墨蘸筆,鋪開一張大紙,寫了一片字交給 康順風 。”

(8).整片;整體。《陸象山語錄》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渾然一片。”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靜坐用功,頗覺此心收斂,遇事又斷了,旋起箇念頭去事上省察,事過又尋舊功,還覺有內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堅持艱苦奮鬥,密切聯繫民眾》:“在戰時,要密切聯繫民眾,要官兵打成一片,軍民打成一片。”

銀河

完整地環繞天球伸展的一條寬而發亮的不規則光帶,看起來像一條河,銀河只在晴天夜晚可見,它是由無數暗星(恆星)的光引起的

彩霞

彩色的雲霞

書生

(1) 讀書人

白面書生

(2) 指抄寫的人

打話

〈方〉∶交談;聊天

路不遠,打著話一會就走到了

暢好是

真是;正是。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三折:“兀的是誰家一個匹夫,暢好是膽大心麄。”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哎喲,勿勿勿,暢好是冷得來奇怪。” 清 洪昇 《長生殿·聞樂》:“恰纔的追涼後雨困雲淹,暢好是酣眠處粉膩黃黏。”

兜兜

貼身護在胸腹部的東西,多用布、絲綢等做成

因此上

猶因此。上,助詞,無義。多見於通俗文學。《七國春秋平話後集》卷上:“ 齊王 見 袁達 勢惡,方免 孫子 之命。 孫子 因此上得病不出。”《 * 詞話》第七一回:“但歇息呵,論前王后王,恰合眼,慮興邦喪邦,因此上曉夜無眠想萬方。”《紅樓夢》第五回:“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柳青 《銅牆鐵壁》第七章:“坦白地說,我也有這個心思,因此上派你以來,心裡總有些不服氣。”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誰家

(1).何家,哪一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問那人道:‘你是誰家伴當?怎地只顧將酒食來請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2).誰,何人。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曰:‘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他題的名姓兒別,語話兒差,空著我擔個沒來由牽掛,這不識羞的漢子你是誰家?” 孫犁 《澹定集·致鐵凝信(三)》:“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列有對照表(即真人與書中人),也沒有聽說有誰家向作者提出抗議,或是起訴。”

(3).何處。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 城。” 宋 張元乾 《石州慢》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貪和你書生打話,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

(4).怎樣。 唐 王建 《寄劉蕡問疾》詩:“年少病多應為酒,誰家將息過今春。” 宋 張炎 《數花風·別義興諸友》詞:“好遊人老,秋鬢蘆花共色。征衣猶戀去年客。古道依然黃葉,誰家蕭瑟!”

(5).怎能。 唐 韓愈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詩:“歸來身已病,相見眼還明。更遣將詩酒,誰家逐後生。” 宋 吳文英 《瑞龍吟·送梅津》詞:“ 西湖 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為什麼。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一:“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雲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宋 蘇軾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雙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帶月鋤花,童子誰家,貪看 西湖 ,懶誦《南華》。”

(7).甚么。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出:“生: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眾:《燭影搖紅》。” 錢南揚 校註:“誰家調弄,猶雲‘甚么曲調’。” 宋 張炎 《台城路·抵吳書寄舊友》詞:“雁拂沙黃,天垂海白,野艇誰家分曉?”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8).甚么東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雲]誰家一個黃口孺子,焉敢駡我?”參見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誰家》。

詩詞推薦

賺煞·這早晚二更過原文_賺煞·這早晚二更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