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裴爾成

作者:李棄 朝代:明代

吊裴爾成原文

幾年同筆硯咿唔,醴酒頻供我湎濡。

醉里妄言始妄聽,醒時莊語識莊圖。

絲從漸染分黃黑,眼眩蒼暝混雁鳧。

世人結交雲雨幻,三人臭味若生無。

詩詞問答

問:吊裴爾成的作者是誰?答:李棄
問:吊裴爾成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吊裴爾成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參考注釋

同筆硯

亦作“ 同筆研 ”。謂在一起學習。亦指在一起學習的人,同學。 宋 陳亮 《與勾熙載提舉書》:“今之君子,或少同筆硯,或二十年游從之舊,一旦貴賤少異,便如路人。”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 萬曆 癸未, 蘇工部 濬 入闈,取 李相公 廷機 為首卷,二君蓋同筆研桑梓,至相善也。”參見“ 同硯席 ”。

咿唔

象聲詞,形容讀書的聲音

醴酒

甜酒。《禮記·喪大記》:“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 唐 元稹 《祭淮瀆文》:“維 元和 九年歲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使謹遣某,用少牢醴酒之奠,昭禱於 淮瀆 長源公 之靈。”《東周列國志》第三八回:“ 晉文公 聞 太叔 和 隗氏 俱已伏誅,乃命駕親至 王城 ,朝見 襄王 奏捷。 襄王 設醴酒以饗之。”

妄言

(1).謬說。《管子·山至數》:“不通於輕重,謂之妄言。”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皇家撰《晉史》,多取此書。遂採 康王 之妄言,違 孝標 之正説。”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尊稱聖人,自謂教主,而猶為是妄言。”

(2).指謊言,假話。《史記·東越列傳》:“ 餘善 刻‘武帝’璽自立。詐其民,為妄言。”《北齊書·孝昭帝紀》:“陛下昔見 文宣 以馬鞭撻人,常以為非,而今行之,非妄言耶?” 宋 蘇軾 《和子由次月中梳頭韻》:“從來白髮有公道,始信丹經非妄言。”

(3).胡說;隨便說說。《史記·項羽本紀》:“ 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 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後漢書·方術傳下·王真》:“﹝ 郝孟節 ﹞為人質謹不妄言,似士君子。”《紅樓夢》第八六回:“那小廝道:‘這個沒聽見大爺説,小的不敢妄言。’” 魯迅 《準風月談·偶成》:“那邊妄言,這邊妄聽。”

(4).指詛咒,漫罵。《史記·五宗世家》:“而又信巫祝,使人禱祠妄言。”《史記·大宛列傳》:“ 漢 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駡詈。”

(5).佛教十惡之一。《無量壽經》下:“妄言綺語。”

妄聽

(1).《莊子·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後以“妄聽”謂隨便聽聽,不認真看待。 魯迅 《準風月談·偶成》:“時代已遠,真偽難明,那邊妄言,這邊妄聽。”參見“ 妄言妄聽 ”。

(2).亂聽;偏聽。《淮南子·主術訓》:“夫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封神演義》第十七回:“望陛下以祖宗天下為重,不得妄聽女子之言,有廢忠諫之語。”

莊語

嚴正的議論;正經話。《莊子·天下》:“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 王先謙 集解:“莊語,猶正論。”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客至,請入莊語而已。” 清 惲敬 《張子實臨徐俟齋尺牘書後》:“ 俟齋 隨手作書,莊語謔詞,具見格調。”

漸染

猶漸冉,延續。《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漢 道陵遲,世失其序” 裴松之 注引《漢獻帝傳》:“自 漢 德之衰,漸染數世, 桓 靈 之末,皇極不建。”

漬染;沾染。《楚辭·東方朔<七諫·沉江>》:“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 王逸 註:“稍積為漸,污變為染。”《後漢書·馮衍傳下》:“ 楊朱 號乎衢路兮, 墨子 泣乎白絲;知漸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 唐 柳宗元 《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吾自得友君子,而後知中庸之門戶階室,漸染砥礪,幾乎道真。” 明 徐復祚 《一文錢》第六出:“城中有個 盧至 員外,元是阿羅漢,向謫塵寰,遂為世緣漸染。”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宋· 周敦頤《愛蓮說》

結交

與人交際往來,聯絡友誼

結交各種各樣的婦女

雲雨

(1) 雲和雨

(2) 指男女合歡

臭味

臭惡之氣味。《周禮·天官·內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漢 鄭玄 註:“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別其不可食者,則所謂者皆臭味也。” 清 趙翼 《裙帶魚臭如醃鯗莪洲白門乃酷嗜詩以調之》:“臭味輼輬不可親,嗜痂偏作席間珍。”

(1).氣味。 漢 仲長統 《昌言下》:“性類純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蘇軾 《題楊次公蕙》詩:“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 唐 元稹 《與吳端公崔院長五十韻》:“吾兄諳性靈, 崔子 同臭味。投此掛冠詞,一生還自恣。” 清 方苞 《贈潘幼石序》:“豈臭味之同,雖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類。《左傳·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誰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預 註:“言同類。” 唐 李百藥 《房彥謙碑》:“且復留連宴賞,提攜臭味,登山臨水,必動詠言。” 宋 蘇軾 《下財啟》:“夙緣契好,獲媾婚姻,顧門閥之雖微,恃臭味之不遠。”

詩詞推薦

吊裴爾成原文_吊裴爾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