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芝田蘅薄,明珠翠羽。
想當年、洛水凌波步。
尚憶君王,留怨種、枕遺金縷。
為多情、遲君東路。
神人閒阻。
神光離合,空怊悵、斜陽煙樹。
今日東阿,也鄴下、風流終古。
最傷心、感甄遺賦。
詩詞問答
問:《解佩令·賦余氏女子繡洛神圖》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芝田
傳說中仙人種靈芝的地方。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爾迺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 晉 王嘉 《拾遺記·崑崙山》:“第九層,山形漸小狹,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羣仙種耨焉。” 宋 曾鞏 《丹霞洞》詩:“初誰鑿險搆樓觀,更使遶舍開芝田。” 明 焦竑 《焦氏筆乘續集·金陵舊事下》:“射茲谷鮒,洌彼寒泉,分甘玉液,流潤芝田。”
明珠
珍珠,比喻珍愛的人或美好珍貴的事物
掌上明珠
翠羽
(1).翠鳥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飾物。《逸周書·王會》:“正南: 甌鄧 、 桂國 、 損子 、 產里 、 百濮 、 九菌 ,請令以珠璣、瑇瑁、象齒、文犀、翠羽、菌鶴、 * 為獻。”《文選·曹植<七啟>》:“戴金搖之熠燿,揚翠羽之雙翹。” 劉良 註:“金搖,釵也;熠爍,光色也;又飾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盧照鄰 《劉生》詩:“翠羽裝劍鞘,黃金鏤馬纓。”
(2).翠鳥。 唐 顧況 《芙蓉榭》詩:“文魚翻亂葉,翠羽上危欄。” 宋 楊萬里 《憩懷古堂》詩:“便有白鷗下,驚起翠羽飛。”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涼山》詩:“飛來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陽坐衰草。”
(3).綠色的羽毛。 唐 羅隱 《鸚鵡》詩:“莫恨雕籠翠羽殘, 江 南地暖 隴 西寒。”
(4).指鳥翼。 前蜀 韋莊 《歸國謠》詞:“早晚得同歸去,恨無雙翠羽。”
(5).比喻青蔥的樹葉。 唐 楊炯 《折楊柳》詩:“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唐 杜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銀漢。” 宋 蘇軾 《浣溪沙》詞:“廢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凍真珠。”
(6).借指珍寶。《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金膏翠羽將其意,脂韋便辟導其誠。” 李周翰 註:“將其意,謂以寳幣申厚意也。” 唐 高適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翠羽乾平法,黃金撓直繩。”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洛水
(1).古水名。即今 河南省 洛河 。 漢 揚雄 《羽獵賦》:“鞭 洛水 之 宓妃 ,餉 屈原 與 彭胥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 洛水 出 京兆 上洛縣 讙舉山 。” 唐 王維 《奉和聖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賦掩 陳王 作,杯如 洛水 流。”
(2).古水名。一名 北洛水 。即今 陝西省 北洛河 。《山海經·西山經》:“ 丹水 出焉,東南流注於 洛水 ,其中多水玉,多人魚。”
(3).古水名。即 雒水 。今 四川省 沱江 諸源之一。
(4).古水名。一名 洛澗 。即今 安徽省 洛河 。
凌波
(1) 急速奔流的水波
(2) 形容女子腳步輕盈,飄移如履水波
凌波而至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遺金
(1).遺落的金子。《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 羊子 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 唐 方乾 《處州獻盧員外》詩:“落地遺金終日在,經年滯獄當時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孟沂 見了丫鬟敘述道:‘昨日多蒙娘子美情,拾還遺金,今日特來造謝。’”
(2).《韓詩外傳》卷十:“ 吳 延陵季子 游於 齊 ,見遺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臣,有友不友,當暑衣裘,吾豈取金者乎?’”後人常以“遺金”讚嘆 吳季子 其事。 北周 庾信 《五月披裘負薪贊》:“雖逢 季子 ,不拾遺金。” 南朝 陳 張正見 《行經季子廟》詩:“地絶遺金路,松悲懸劍枝。”
(3).謂留給子孫以黃金。語本《漢書·韋賢傳》:“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宋 梅堯臣 《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未若歸教子,遺金徒滿籝。” 宋 黃庭堅 《題胡逸老致虛庵》詩:“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籝常作災。”
(4).指遺產中的金錢。 清 嚴榑 《紀王備五事》詩:“君不見富家子弟爭遺金,鬩墻禍起干戈尋。”
贈送金錢。《前漢書平話》卷中:“遺金收 趙 ,修書赫 燕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只知道看街上賣的那三五文一小本的淫詞俚曲,鬧得他滿肚皮的佳人才子,贈帕遺金的故事。”
多情
重感情;富於感情,多指重愛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 柳永《雨霖鈴》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東路
(1).猶東方,東部地區。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初刻拍案驚奇》卷八:“那些嘍囉聽得是東路聲音,便問道:‘你是那裡人?’ 陳大郎 戰兢兢道:‘小人是 蘇州 人。’”
(2).通往東方的道路。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汎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 南朝 宋 顏延之 《還至梁城作》詩:“振策睠東路,傾側不及羣。”
神人
(1) 神仙;道教指得道的人
(2) 才貌出眾世上罕見的人
同捨生…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神光
(1).神異的靈光。《楚辭·王逸<九思·哀歲>》:“神光兮熲熲,鬼火兮熒熒。”原註:“神光,山川之精能為光者也。”《漢書·郊祀志下》:“ 西河 築 世宗廟 ,神光興於殿旁,有鳥如白鶴,前赤後青。” 宋 蘇軾 《谷庵銘》:“谷庵之中空無物,非獨無應亦無答,洞然神光照毫髮。”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神光人共見,天語帝親聞。” 劉大白 《愛》詩:“如其你願長住在我底愛里,我用我滿心的愛底神光,籠罩著你。”
(2).精神;神采。《素問·本病論》:“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徙倚傍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 張國相 ﹞年八十餘,猶演《宗澤繳印》,神光不衰。”
(3). 漢 代宮名。《文選·揚雄<羽獵賦>》:“啾啾蹌蹌,入西園切 神光 。” 李善 注引 張晏 曰:“ 神光 ,宮名也。”
離合
分開和結合;分離和聚會
離合器
悲歡離合
怊悵
悲傷不如意的樣子
怊悵自失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煙樹
亦作“煙樹”。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 南朝 宋 鮑照 《從登香爐峰》詩:“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 唐 孟浩然 《閒園懷蘇子》詩:“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 元 周孚先 《蝶戀花》詞:“舟艤津亭何處?曉起瓏璁,回首 * 樹。”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我記住遠地煙樹,就系君去處。”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東阿
(1).指 三國 魏 曹植 。 植 曾封為 東阿王 ,故稱。《文選·左思<魏都賦>》:“勇若 任城 ,才若 東阿 ,抗旍則威噞秋霜,摛翰則華縱春葩。” 劉逵 註:“ 彰 後為 任城王 , 植 為 東阿王 。” 清 趙執信 《海鷗小譜·夜合花》:“ 東阿 才費, 文園 渴劇,端為卿卿。”
(2).東隅。《宋書·後廢帝紀》:“晚至 新安寺 就 曇度道人 飲酒。醉,夕扶還於 仁壽殿 東阿氈幄中臥。”
(3).指阿膠。中藥阿膠以產於 東阿縣 (今屬 山東省 )者為貴,因以代稱。 宋 蘇軾 《小圃五詠·地黃》:“投以東阿清,和以北海醇。” 王文誥 註:“《本草》: 陶隱居 云:阿膠出 東阿 ,其用皮有老少,則膠有清濁。”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終古
(1).久遠。《楚辭·離騷》:“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朱熹 集註:“終古者,古之所終,謂來日之無窮也。”《漢書·溝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賢令兮為 史公 ,決 漳水 兮灌 鄴 旁,終古舄鹵兮生稻粱。’” 清 顧炎武 《精衛》詩:“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魯迅 《集外集·<哀范君>詩之三》:“此別成終古,從茲絶緒言。”
(2).往昔,自古以來。《楚辭·九章·哀郢》:“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終古雖遠,曠焉如面。” 唐 李白 《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詩:“惟君固 房陵 ,誠節貫終古。”
(3).經常。《周禮·考工記·輪人》:“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鄭玄 註:“ 齊 人之言終古,猶言常也。”《莊子·大宗師》:“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
(4).複姓。相傳為 夏桀 內史 終古 之後。見《通志·氏族四》。
傷心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感甄
三國 魏 曹植 求 甄逸 女不遂,廢寢與食。 甄 女後歸 曹丕 ,被讒死。 黃初 中 植 入朝, 丕 示以 甄后 遺物玉鏤金帶枕。 植 還,將息 洛水 上,思 甄后 ,遂作《感甄賦》。 丕 子 明帝 諱其事,改為《洛神賦》。見《文選·曹植〈洛神賦〉》 李善 題注。後用為追思戀人之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 班女 思移 趙 , 思王 賦《感甄》。” 呂志伊 《讀史感賦》詩:“石磨 公幹 猶平視,枕薦 陳思 竟感 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