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長發弟孝廉

作者:何吾騶 朝代:明代

別長發弟孝廉原文

三十年餘世外盟,長安握手愧為兄。

每憐濁酒寒留宿,一折柔條雨送行。

話盡家山都夢後,重來馬首看雲生。

半堂積雪堪相托,新市橋邊我去耕。

詩詞問答

問:別長發弟孝廉的作者是誰?答:何吾騶
問:別長發弟孝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別長發弟孝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何吾騶的名句有哪些?答:何吾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世外

塵世之外

世外之交

長安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握手

通常用於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後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願,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

濁酒

未濾的酒

濁酒一杯家萬里。——宋· 范仲淹《漁家傲》

留宿

(1) 為客人提供居住場所

(2) 停留下來過夜

今晚他就在這裡留宿

柔條

(1).嫩枝;柔軟的枝條。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宋 陳亮 《賀新郎·同劉元實唐與正陪葉丞相飲》詞:“手弄柔條人健否?猶憶當時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斷了那柔條。”

(2).特指垂柳的枝條。 唐 李白 《惜餘春賦》:“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糾結。” 宋 沉遘 《發瓦橋十里而河梁敗還坐客亭復上馬戲詠道旁垂柳》:“柔條秀絶向人甚,忍不從容折一枝。”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細腰,行人幾度折柔條。”

送行

(1) 送人啟程遠行

到機場送行

(2) 餞行

設宴為他送行

盡家

指全家族。《管子·入國》:“有三幼者,無婦征。四幼者,盡家無征。”

山都

獸名。又稱豚尾狒狒,是狒狒類中最大的一種。《爾雅·釋獸》“狒狒” 晉 郭璞 註:“其狀如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 交 廣 及 南康郡 山中有此物,俗呼之曰‘山都’。”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山魈啼稚子,林狖掛山都。” 明 袁宏道 《新安江》詩:“山都吟復笑,猩語是耶非。” 清 王士禛 《泰和道中寄陳說岩都憲》詩:“木客山都人比舍,功曹主簿鳥多名。”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馬首

(1) 馬頭

(2) 指作戰時主將的馬首所向

馬首裂。——明· 魏禧《大鐵椎傳》

瞻余馬首。——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積雪

(1).堆積如雪;堆積起來的雪。《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 王逸 註:“言己乘船,遭天盛寒,舉其櫂楫,斲斫冰凍,紛然如積雪。”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五:“ 袁安 困積雪,邈然不可乾。”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詩:“荒林藏積雪,亂石起驚湍。” 宋 徐鉉 《木蘭賦》:“伊庭中之奇樹,有木蘭之可悅。外爛爛以凝紫,內英英而積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積雪未化。”

(2).積久下雪。《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始晴,廳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

相托

請求幫助;委託

相托給他人

詩詞推薦

別長發弟孝廉原文_別長發弟孝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