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邦人詩原文
我本江海人,來守仙佛國。
年豐訟牒稀,公事不留積。
豈無一樽酒,約客飛大白。
重念此邦人,朝飽不謀夕。
頃遭兩年荒,十九皆菜色。
城中多餓殍,倒死臭熏陌。
幸茲連歲豐,粒米棄狼籍。
嬉嬉不營生,便爾輕牟麥。
三日天不雨,沙田已龜坼。
十家九無儲,何以度飢厄。
我為此邦憂,夜眠不安席。
願天歲歲豐,願爾痛儉嗇。
一年三年儲,三年九年食。
堯湯雖在上,豐歉豈可測。
詩詞問答
問:示邦人詩的作者是誰?答:蕭振
問:示邦人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蕭振的名句有哪些?答:蕭振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2. 《天台續集別編》卷五
參考注釋
江海人
指浪跡四方,放情江海之人。 南朝 宋 謝靈運 《自敘》詩:「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唐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屢喜王侯宅,時邀江海人。」 宋 蘇軾 《送曹輔赴閩漕》詩:「我亦江海人,市朝非所安。」 清 龔鼎孳 《姑山草堂歌》:「浩蕩江海人,何意來京師?」
佛國
(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維摩經略疏》卷一:「言佛國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國。」 宋 陸游 《掩戶》詩:「 泰山 蟻垤初何有?佛國魔宮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一:「佛國三秋別,雲臺五色連。」 清 方文 《痲城訪稿木大師》詩:「普天披髮奈渠何,我黨逃名佛國多。」
訟牒
訴狀。 宋 韓琦 《答孫植太博後園宴射》詩:「鈴索聲沉訟牒稀,優遊大司養疎拙。」 元 張養浩 《牧民忠告·弭訟》:「起訟有原,書訟牒者是也。」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倪幼蓉》:「訟牒朝投,判牘夕下,署無留案,獄無滯囚。」
公事
(1) 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公事公辦
(2) 公文,檔案
處理公事
(3) 案件;事件
* 公事
(4) 即公事人。罪犯
樽酒
(1).杯酒。《易·坎》:「樽酒簋貳,用缶。」 唐 杜甫 《客至》詩:「盤飱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2).代指酒食。 唐 羅隱 《讒書·後雪賦》:「 梁王 詠嘆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大白
(1) 徹底顯露、完全清楚
真相大白
(2) 用來粉刷牆壁的白色堊土
重念
猶再思。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 嘉慶 ( 趙伯美 )為大蓬供職,後復有申省狀云:『重念 嘉慶 重遭誣罔,沮於威勢,不容分疏。』」 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重念蒙 君實 視遇厚,於反復不宜鹵莽。」
邦人
(1).國人;百姓。《書·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按,《史記·魯世家》作「國人」。 宋 沉遼 《和穎叔西園春宴》:「太守樂邦人,縱觀迨時豊。」 清 方文 《東湖行》:「郡縣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諸侯。《詩·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諸友。」 毛 傳:「邦人諸友,謂諸侯也。」
(3).鄉里之人;同鄉。《韓詩外傳》卷十:「臣 麥丘 之邦人。」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輓詞》之三:「里社當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啟 《死亭灣》詩:「邸吏驚赤綬,邦人候朱輪。」 清 吳廷華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幾喪明,邦人請旌留孝名。」
謀夕
為晚上的事預作打算。《左傳·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謀夕,何其長也?」 楊伯峻 註:「言早尚不能為夕計謀,何能念及長遠庇民。」 晉 葛洪 《抱朴子·微旨》:「夫衣無蔽膚之具,資無謀夕之儲,而高談 陶朱 之術,自同 猗頓 之策,取譏論者,其理必也。」
兩年
一年是365天,兩年就是730天。十九
十分之九。謂絕大多數。《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唐 韓愈 《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萬五千,其不樂為兵,願歸為農者十九,悉縱之。」 曹靖華 《飛花集·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閒看!》:「如此『土氣』的穿著,加之滿口土腔,甚至問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菜色
因主要用菜充飢而營養不良的臉色
餓殍
餓死的人。亦作“餓莩”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孟子·梁惠王上》
倒死
猶倒斃。《元典章·兵部一·正軍》:「如種地不敷元額,所收籽粒數少,牛隻倒死瘦弱數多,及有隱匿物斛,定是責罰。」
連歲
1.見"連歲"。
狼籍
見「 狼藉 」。
嬉嬉
(1).喜笑貌。《易·家人》「婦子嘻嘻」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卷二:「嘻嘻, 張 作嬉嬉, 陸 作喜喜。」 宋 柳永 《拋球樂》詞:「是處麗質盈盈,巧笑嬉嬉,手簇鞦韆架。」
(2).和樂貌。 明 許潮 《武陵春》:「見了些處堂燕雀嫚嬉嬉,棟將焚全不知幾。」 清 唐甄 《潛書·仁師》:「市集攘攘,老幼嬉嬉,婦子依依。」
營生
(1) 謀生方式和手段
飼養牲畜是他的營生
(2) 職業和工作
找個營生
牟麥
1.大麥,稞麥。牟,通"麰"。三日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龍旂。」
沙田
含沙量大的田地(特別是由沙灘開闢成的田地)
龜坼
(1).形容天旱土地裂開。龜,通「 皸 」。 宋 王炎 《喜雨賦》:「視衍沃而龜坼,況高田之未耰,苗已悴而半槁,懼西疇之不收。」 清 趙翼 《大雨》詩:「何況高原距水遙,眼看龜坼地不毛。」 宋 蘇軾 《用前韻作雪詩留景文》:「東齋夜坐搜雪句,兩手龜坼霜須折。」 清 劉大櫆 《胡節婦傳》:「嚴寒時,兩手常見龜坼也。」
(2).手足皮膚凍裂。龜,通「 皸 」。
十家
(1).指先 秦 十個學術派別。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漢書·藝文志》:「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2).指 荀卿 、 宋玉 、 枚乘 、 司馬相如 、 賈誼 、 王褒 、 班固 、 張衡 、 揚雄 、 王延壽 等辭賦家十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觀夫 荀 結隱語,事數自環; 宋 發巧談,實始淫麗; 枚乘 《兔園》,舉要以會新; 相如 《上林》,繁類以成艷; 賈誼 《鵩鳥》,致辨於情理; 子淵 《洞簫》,窮變於聲貌; 孟堅 《兩都》,明絢以雅贍; 張衡 《二京》,迅發以宏富; 子云 《甘泉》,構深瑋之風; 延壽 《靈光》,含飛動之勢。凡此十家,並辭賦之英傑也。」
(3).指 唐 開元 中十王宅諸王。 唐 鄭嵎 《津陽門》詩:「上皇寬容易承事,十家三國爭光輝。」參見「 十王宅 」。
(4).指唐宮中得到皇帝寵幸的女伎藝人。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教坊內人》:「妓女入 宜春院 ,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前頭也。其家在教坊內,謂之內人家,四季給米。得幸者,謂之十家。」
無儲
(1).沒有積蓄。《管子·臣乘馬》:「 桓公 問 管子 曰:『請問乘馬。』 管子 對曰:『國無儲,在令。』」《東觀漢記·趙咨傳》:「老母八十,疾病須養,居貧無儲,乞少置衣糧,妻子餘物無所惜。」
(2).猶很少,不多。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翼》詩:「君子義休偫,小人德無儲。」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飢厄
飢餓困厄。飢,通「 飢 」。《三國志·魏志·陶謙傳》「 太祖 以糧少引軍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今四民流移,託身他方……飢厄困苦,亦已甚矣。」
為此
因為這個;有鑒於此
我們都為此感到歡欣鼓舞
不安
(1)
不安寧的
世界局勢動盪不安
(2)
感到煩惱、不寧或不祥之兆的
坐立不安
(3)
客套話。表達歉意和感激
老來痲煩您,真是不安
歲豐
年穀豐收。 漢 劉向 《說苑·君道》:「宋人聞之,夙興夜寐,早朝晏退,弔死問疾,戮力宇內,三年歲豐。」 南朝 宋 劉義康 《歲飢平糶議》:「又緣 淮 歲豐,邑地沃壤,麥既已登,黍粟行就。」 唐 白居易 《太平樂詞》詩之一:「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
儉嗇
(1).節儉。《史記·貨殖列傳》:「﹝ 鄒魯 ﹞地小人眾,儉嗇,畏罪遠邪。」 唐 柳宗元 《問答·晉問》:「有茅茨采椽土型之度,故其人至於今儉嗇。」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 崔 翰林 伯善 性儉嗇,家居止蔬食為常。」 清 劉大櫆 《繭齋先生傳》:「先生以家之中落,治以儉嗇,而與人交,財利未嘗有纖介之苟。」
(2).吝嗇。《詩·魏風·葛屨序》:「其民機巧趨利,其君儉嗇褊急,而無德以將之。」《南史·曹武傳》:「 武 性儉嗇,無所餉遺。」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二》:「且其為利,又至陋劣不足道,則馴至卑懦儉嗇,退讓畏葸,無古民之樸野,有末世之澆漓,又必然之勢矣。」
在上
(1).《書·呂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孔穎達 疏:「言 堯 躬行敬敬之道在於上位。」後因以「在上」尊稱帝王。 唐 鄭萬鈞 《大唐故代國長公主碑》:「翌日,勑使來問,﹝公主﹞口自附奏:『在上千萬珍重。』」
(2).在上位。對長輩或上司等的敬語。《水滸傳》第八回:「 林沖 執手對丈人説道:『泰山在上,年災月厄,撞了 高衙內 ,吃了一場屈官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爭位》:「元帥在上,小將本不該爭論。」《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眾人連忙一齊跪倒,口稱:『太老爺在上,小人們都是些亂民。』」
豈可
表示反詰。相當於怎麼可以。《左傳·哀公七年》:「大國不以禮命於諸侯,苟不以禮,豈可量也?」《漢書·史丹傳》:「且皇后謹慎,先帝又愛太子,吾豈可違指!」 金 王若虛 《五經辨惑》:「論事者顧是非何如耳,豈可以人而移之?」 清 李漁 《巧團圓·拉引》:「老爺要去會他,豈可不通知一聲,叫他前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