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澹懷堂原文
書堂倚碧岑,庨豁且深沈。
展帙堪稽古,披圖又對今。
觸緣信明志,契要總澄心。
絜矩思為政,淳風個裡尋。
詩詞問答
問:題澹懷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澹懷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澹懷堂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書堂
(1).學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就經黌舍,略見書當;習武兵欄,偏知劍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達生 辭了母親,又到書堂中去了。”
(2).書房。 唐 趙嘏 《送權先輩歸覲信安》詩:“小齋松島上,重葉覆書堂。” 宋 陸游 《戲詠閒適》:“暮秋風雨暗江津,不下書堂已過旬。”
碧岑
青山。 唐 杜甫 《上後園山腳》詩:“自我登隴首,十年經碧岑。” 明 陳子龍 《南鄉子·春閨》詞:“草色萋迷郎去路,沉沉,一帶浮雲斷碧岑。” 清 李雯 《太平寺聞子規》詩:“谿山月出滿青林,杜宇千聲怨碧岑。”
庨豁
(1).高峻深邃貌。《文選·張衡<西京賦>》:“ 枍詣 承光 ,睽罛庨豁。” 張銑 註:“ 枍詣 、 承光 皆臺名,餘皆高峻深邃貌。” 宋 蘇舜欽 《處州照水堂記》:“遂構廣廈,且以照水題之,庨豁虛明,坐視千里,雖甚盛暑,洒然如秋。”
(2).開闊豁達貌。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游》詩:“下開迷惑胷,庨豁斸株橜。”
深沈
亦作“ 深沉 ”。1.深刻周密。《漢書·王嘉傳》:“相 (梁相) 計謀深沉, 譚 ( 鞫譚 )頗知雅文。” 老舍 《且說屋裡》:“ 方文玉 把菸灰彈在地毯上,而後用左手捏了鼻子兩下,似乎是極深沉地搜尋妙策。”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造物者的意旨,何等的深沉呵!”
(2).沉著持重。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下》:“光祿大夫 周舉 、待中 杜喬 ,深沉正直,當世名臣。” 宋 曾鞏 《張久中墓志銘》:“君為人,深沉有大度。”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當他的眼珠定住的時候,他好像是很深沉,個性很強似的。”
(3).形容極深。《藝文類聚》卷八引 晉 夏侯湛 《江上泛歌》:“凌波兮願濟,舟檝不具兮江水深沉。” 唐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龍蟠。” 清 陳維崧 《花發沁園春·月夜布席》詞:“夜深沉,我醉休扶,和月和花同宿。” 阿章 《寒夜的別離》:“她那雙跟媽媽一模一樣的眼睛裡,含著一眶淚水,就像潭水那么深沉。”
(4).重;沉重。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瞻九犗而深沉,望密蔚而曾逝。”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一:“但等工作一完畢,又靜了下來,苦悶卻更加深沉了。”
(5).深邃隱蔽。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連障疊巘崿,青翠杳深沉。” 宋 梅堯臣 《邃隱堂》詩:“華宇何深沉,但聞列圖籍。” 許地山 《空山靈雨·處女底恐怖》:“深沉院落,靜到極地。”
(6).低沉。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以上諸篇,或豪宕悲壯,或深沉感慨,有無窮義味。”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一時作者,深沉鬱於泉淵,逸嚮振於金石。” 華山 《山中海路》:“一聲深沉的嘆息,聲音更緩慢了。”
稽古
考察古事。《書·堯典》:“曰若稽古。 帝堯 曰 放勛 。”《漢書·武帝紀贊》:“ 高祖 撥亂反正, 文 景 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晉書·裴頠傳》:“博學稽古,自少知名。”《明史·鄧繼曾傳》:“割恩以定禮,稽古以崇孝。” 清 方文 《單質生見訪僧舍並惠三忠集畣此》詩:“稽古式芳躅,懷忠耿遐眷。”
披圖
展閱圖籍、圖畫等。《後漢書·盧植傳》:“今同宗相後,披圖案牒,以次建之,何勛之有?”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 舜 以甲子之朝,披圖而巡 洛 。” 沉宗畸 《題高麗閔王妃遺像》詩:“釃酒難招海國魂,披圖喜識春風面。”
明志
表明心志。 清 姚鼐 《<禮箋>序》:“夫其所服膺者,真見其善而後信也;其所疑者,必核之以盡其真也,豈非通人之用心、烈士之明志也哉!” 姜妙香 《追懷往事》:“抗 日 戰爭時期, 蘭芳 先後隱居 香港 和 上海 ,息歌息舞,蓄髭明志。”
澄心
(1).使心情清靜。《文子·上義》:“ 老子 曰:‘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反於虛無,可謂達矣。’” 唐 呂岩 《水龍吟》詞:“萬事澄心定意,聚真陽、都歸一處。”《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 晁梁 澄心定慮了一會,將那寺中房廊、屋舍、園圃、庭堂合他住過的禪房榻炕,都能想記無差。”
(2).靜心。 晉 陸機 《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 唐 王魯復 逸句:“清泉繞屋澄心遠,曙月銜山出定遲。”
絜矩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鄭玄 註:“絜,猶結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謂當執而行之,動作不失之。” 朱熹 集註:“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則上下四方,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葉適 《陳彥群墓志銘》:“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奮豪傑以特興,亦多微妙奇偉,非穎秀士親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他兩個既有這番志嚮,又説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他兩個辦起來,才是個‘絜矩之道’。”
為政
(1).治理國家;執掌國政。《詩·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左傳·宣公元年》:“於是 晉侯 侈, 趙宣子 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然天下不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 清 姚鼐 《<左傳補註>序》:“ 魏獻子 合諸侯,乾位之人,而述其為政之美,詞不恤其夸。”
(2).指執政者。《儀禮·大射》:“﹝司射﹞自阼階前曰:‘為政請射。’” 鄭玄 註:“為政謂司馬也。司馬,政官,主射禮。”
(3).處理政事。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唐 岑參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詩:“應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為政不相師友》:“公雖受知於 文端 ,而為政不相師友,一切聽從民便。”
(4).做主。《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七:“蓋金微,不能為政,但隨氣所勝,革化而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宮。《論語·為政》:“子奚不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他日,妻謂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明 宋濂 《趙侯神道碑銘》:“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節於危難之時,蓋為政以及物者易,而殺身以成仁者難。”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之三:“時艱為政好,地逈得官閒。”
淳風
淳厚樸實的風土人情
個裡
亦作“ 個裡 ”。此中;其中。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居室》:“諦觀熟視,方知個裡情形。”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胡慎容 ﹞《窺采齊曉粧》云:‘徘徊明鏡漫凝神,個裡伊誰解效顰?’”
箇裏:此中;其中。 唐 王維 《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遊有懷靜者季》詩:“香車寶馬共喧闐,箇里多情俠少年。” 宋 黃庭堅 《卜運算元》詞:“天上人間有底愁,向箇里,都諳盡。” 宋 辛棄疾 《朝中措》詞:“長怪春歸何處,誰知箇里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