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府招登蓮花峰

作者:佘翔 朝代:明代

袁明府招登蓮花峰原文

托乘出城闉,眷言丘壑美。

桑柘迷術阡,園林錯山趾。

芳樹煙中攢,怪石岩巔峙。

徑仄步紆迴,亭幽隨至止。

蘿谷嘯獼猴,松岑縈葛藟。

丹壁倩神扶,翠屏役鬼徙。

仰觀鳥篆荒,俯視虹橋迤。

竹影散輕飆,榕陰逗晴晷。

快矣坐青林,陶然命綠蟻。

遠水泛仙鳧,空山懷石髓。

暮靄迎炎涼,林花簇朱紫。

揮麈言彌玄,秉燭歡未已。

岳蓮氣盪胸,隴麥歌盈耳。

峴首慕羊公,勒石齊芳軌。

伊余汗漫遊,庶幾若蓬累。

即景恣雕搜,將無慚巴里。

詩詞問答

問:袁明府招登蓮花峰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袁明府招登蓮花峰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佘翔的名句有哪些?答:佘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參考注釋

托乘

1.比喻得人援引。

城闉

城內重門。亦泛指城郭。《魏書·崔光傳》:“誠宜遠開 闕里 ,清彼 孔 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宮廟。”《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 李善 註:“闉,城曲重門也。” 宋 陸游 《野興》詩:“東望城闉十里遙,野人生計日蕭條。” 清 姚燮 《歲暮》詩:“獨立城闉移遠目,忍將舊事説安饒。”

眷言

亦作“睠言”。回顧貌。言,詞尾。《詩·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眷言懷桑梓,無乃將為魚。”《隋書·高祖紀上》:“眷言誠節,實有可嘉,宜超恆賞,用沮勸。” 明 夏完淳 《六君詠·祁中丞》:“睠言從 彭鹹 ,乘風駕縹緲。”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桑柘

(1).桑木與柘木。《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無伐桑柘,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蠶絲之利,甲於東南,迄今尤盛。” 元 張養浩 《寨兒令·綽然亭獨坐》曲:“楊柳風微,苗稼雲齊,桑柘翠煙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詩:“林邊桑柘好,何地認烽煙。”

(2).指農桑之事。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惟思滌瑕垢,長去事桑柘。” 清 黃宗羲 《鄭蘭生八十壽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術阡

道路。《文選·謝靈運<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險徑無測度,天路非術阡。” 呂延濟 註:“術阡,道也。” 唐 儲光羲 《採蓮詞》:“廣江無術阡,大澤絶方隅。” 清 方式濟 《采萱》詩:“曉起望術阡,萱花盈古道。”

園林

專供人遊玩休息的種植了花草樹木的地方

園林藝術

山趾

亦作“ 山址 ”。山腳。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鹹》:“原出陵足,行於山趾。” 唐 李翱 《獨孤常侍墓誌》:“公壽何迫,百年中止,喪車東去,託骨山趾。” 元 鄧牧 《伯牙琴·雪竇游志》:“次 妙高臺 ,危石突巖畔,俯視山址,環湊不見來路。” 清 顧炎武 《北嶽辨》:“ 恆山 之綿亘幾三百里,而 曲陽 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

芳樹

(1).泛指佳木;花木。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三:“芳樹垂緑葉,清雲自逶迤。”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芳樹籠 秦 棧,春流遶 蜀 城。” 明 餘思復 《寒食日游焦山》詩:“郭外參差一徑斜,亂煙芳樹帶樵家。”

(2).樂府曲名。《漢鐃歌》十八曲之一。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

怪石

(1).似玉的美石。《書·禹貢》:“ 岱 畎,絲、枲、鈆、松、怪石。” 孔 傳:“怪異好石似玉者。” 陸德明 釋文:“怪石,碔砆之屬。”《山海經·中山經》:“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無草木,多怪石。” 郭璞 註:“怪石,似玉也。” 宋 蘇軾 《後怪石供》:“ 蘇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諸石。”

(2).奇形怪狀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廻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唐 方乾 《題故人廢宅》詩之一:“閒花舊識猶含笑,怪石無情更不言。”

仄步

行走歪斜貌。 唐 孟郊 《寒溪》詩之二:“仄步下危曲,攀枯聞孀啼。” 宋 陸游 《舟過會稽山下因繫舟游近村》詩:“欣然捨畫楫,仄步捫青蘿。”

紆迴

同“ 紆迴 ”。曲折;迴環。 漢 班彪 《北征賦》:“涉長路之緜緜兮,遠紆回以樛流。” 南朝 梁 何遜 《登石頭城詩》:“ 馬嶺 逐紆回,犬牙傍隆窣。” 清 周亮工 《儀封曹白公進士冠日夢予過訪》詩:“殊慙急遽求吾友,近喜紆回過敝廬。”

(1).曲折;迴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此巖既高,加以 江 湍紆迴,雖途經信宿,猶望見此物。” 清 曹寅 《雨霽過滄浪亭遲悔庵先生不至和壁間漫堂中丞韻》:“領畧南禪茗一杯, 滄浪亭 上步紆迴。”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四:“ 灕水 很清潔,水流很緩,平穩地在兩岸的山峰中紆迴。” 柯靈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張舊報》:“ 上海 人民還可能以租界為掩護掙扎著生存,紆迴地戰鬥。”

(2).遲緩。《明史·朱謙傳》:“是役也,大帥無制勝才,師行紆迴,無紀律,邊民死者遍野。”《明史·孫承宗傳》:“倘臣言不當,立斥臣以定大計,無紆迴不決。” 清 戴名世 《丙戌南還日記》:“余佯為不聞,至是益信其為老爪之黨,而此日之小逕行,實欲速,反得紆迴,非有他也。”

獼猴

哺乳動物。猴的一種。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黃色,有光澤;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紅,兩頰有頰囊;臀部有紅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譁好鬧。以野果、野菜等為食物。 漢 淮南小山 《招隱士》:“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獼猴看櫪馬,鸚鵡喚家人。” 魯迅 《墳·人之歷史》:“ 中國 邇日,進化之語,幾成常言,喜新者憑以麗其辭,而篤故者則病儕人類於獼猴。”

葛藟

(1).植物名。又稱“千歲藟”。落葉木質藤本。葉廣卵形,夏季開花,圓錐花序,果實黑色,可入藥。《詩·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左傳·文公七年》:“葛藟猶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為比。” 楊伯峻 註:“葛藟為一物……亦單名藟,亦名千歲藟、虆蕪、蓷虆、苣瓜、巨荒,屬葡萄科,為自生之蔓性植物。” 宋 王安石 《重遊草堂寺次韻》之一:“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沉。”參見“ 千歲虆 ”。

(2).《詩·王風》篇名。內容描寫 周 室衰微,人民流離失所、求助不得的痛苦。後以“葛藟”借指流亡他鄉者的怨詩。 明 歸有光 《叔祖存默翁六十壽序》:“顧今垂老不遇於世,無以庇其九族,有《葛藟》之悲。” 清 何壯能 《族譜序七古長詩》:“擕兒扶老奔遐陬,悲歌《葛藟》失恃怙。”

翠屏

(1).綠色屏風。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紫帷鉿匝,翠屏環合。” 後蜀 鹿虔扆 《思越人》詞:“翠屏欹,銀燭背,漏殘清夜迢迢。”

(2).借指青翠的竹叢。 宋 梅堯臣 《縣署叢竹》詩:“寒生緑罇上,影入翠屏中。”

(3).形容峰巒排列的綠色山岩。《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李善 註:“翠屏,石橋之上石壁之名也。” 李周翰 註:“有石屏風如壁立,橫絶橋上。” 唐 杜甫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詩:“細雨荷鋤立,江猿吟翠屏。” 明 張居正 《和真一王孫八嶺山韻》:“仙城杳靄何因見,悵望青霄聳翠屏。” 清 汪中 《甘露寺》詩:“中流砰訇兩山動,翠屏金碧當空開。”

鳥篆

(1).篆體古文字。形如鳥的爪跡,故稱。《後漢書·酷吏傳·陽球》:“或獻賦一篇,或鳥篆楹簡,而位升郎中,形圖丹青。” 李賢 註:“八體書有鳥篆,象形以為字也。”《晉書·索靖傳》:“ 倉頡 既生,書契是為科斗鳥篆,類物象形。” 唐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詩:“陣勢魚麗遠,書文鳥篆奇。”

(2).指形如篆書的鳥的爪跡。 宋 張耒 《和晁應之大暑書事》:“青引嫩苔留鳥篆,緑垂殘葉帶蟲書。” 宋 陸游 《新涼書事》詩:“臥看鳥篆印蒼苔,窗戶涼生亦樂哉!” 元 鮮于樞 《湖上新居》詩:“樹古蟲書葉,莎平鳥篆汀。”

俯視

(1) 從高處往下看

從窗戶可以俯視下面的院子

(2) 從高處或居高臨下的地方向下看

靜靜地俯視他們下面的如畫美景

虹橋

(1).拱曲如虹的長橋。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許漢陽》:“池中荷芰芬芳,四岸砌如碧玉,作兩道虹橋,以通南北。”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事志》:“ 陳希亮 守 宿 ,以 汴 橋壞,率嘗損官舟害人,乃命法 青州 所作飛橋,至今沿 汴 皆飛橋,為往來之利,俗曰虹橋。”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二:“七里虹橋腐草腥,歌鐘詞賦兩漂零。” 許地山 《綴網勞蛛·命命鳥》:“他踏一彎虹橋,轉到水邊底樂亭,瞧沒有人,又折回來。”

(2).古代攻城用具。《三國演義》第六七回:“可竪雲梯,造虹橋,下觀城中而攻之。”

輕飆

見“ 輕飈 ”。

青林

(1).指雲煙,雲霧。《文選·揚雄<羽獵賦>》:“羽騎營營,昈分殊事,繽紛往來,轠轤不絶,若光若滅者,布乎青林之下。” 張銑 註:“煙色,青林映之,故云青林。” 晉 陸雲 《登台賦》:“北溟浩以揚波兮,青林煥其興蔚。”

(2).蒼翠的樹林,蒼翠的樹木。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宋 陸游 《舍北望水鄉風物戲作絕句》:“乞與畫工團扇本,青林紅樹一川秋。” 清 厲鶚 《七月十七日病起小園作》詩:“青林曲堵迴塘,臥起西風竹牀。”

(3).清靜的山林。青,通“ 清 ”。《文選·潘岳<射雉賦>》:“涉青林以遊覽兮,樂羽族之羣飛。”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青,靜也。” 劉良 註:“清林,清靜之林。”

(4).寺廟的別稱。《釋氏要覽·住持》:“禪門別號:叢林……青林。” 唐 王昌齡 《洛陽尉劉晏與府掾諸公茶集天宮寺岸道上人房》詩:“道安風塵外,灑掃青林中。” 清 厲鶚 《過硤石登西山廣福院》詩之三:“顧逋翁有讀書臺,白塔青林相對開。”

(5).星名。即天苑星。《文選·張衡<思玄賦>》:“建罔車之幕幕兮,獵青林之芒芒。” 李善 註:“罔車,畢星也。青林,天苑星也。” 清 吳錫麒 《星象賦》:“馭元氣之廣大,按六飛而巡行,遂集於青林之苑。”

陶然

閒適歡樂的樣子

仙鳧

(1).《後漢書·方術傳·王喬》:“ 王喬 者, 河 東人也。 顯宗 世,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後常以“仙鳧”作為履的典實。 唐 段成式 《光風亭夜宴妓有醉毆者》詩:“擲履仙鳧起,撦衣蝴蝶飄。” 唐 姚月華 《制履贈楊達》詩:“金刀翦紫羢,與郎作輕履。願化雙仙鳧,飛來入閨里。” 唐 孟浩然 《同張明府碧溪贈答》詩:“仙鳧能作伴,羅襪共凌波。”

(2).比喻足跡、行蹤。 明 何景明 《送寇定州》詩:“霄漢仙鳧去,風塵老驥行。”

(3).鴨的美稱。 唐 李邕 《鬥鴨賦》:“徵羽毛之好鳥,得渤澥之仙鳧。”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雲光杳,空山劍氣深。”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石髓

即石鐘乳。古人用於服食。也可入藥。《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 烈 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與 康 ,皆凝而為石。” 南朝 梁 沉約 《游沉道士館》詩:“朋來握石髓,賓至駕輕鴻。” 清 魏源 《黃山》詩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無可恃。得天惟雲液,得地惟石髓。”參見“ 石鐘乳 ”。

暮靄

黃昏時的雲霞與霧氣

暮靄沈沈楚天闊。—— 柳永《雨霖鈴》

炎涼

熱和冷,比喻對待地位不同的人或者親熱,或者冷淡的不同態度

世態炎涼

花簇

稠密的花長成一簇一簇的樣子

花簇錦繡

朱紫

(1).紅色與紫色。《文選·張衡<西京賦>》:“木衣綈錦,土被朱紫。” 李善 註:“朱紫,二色也。” 宋 梅堯臣 《洛陽牡丹》詩:“紅棲 金谷 妓,黃值 洛川 妃。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2).《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後因以“朱紫”喻正與邪、是與非、善與惡。《東觀漢記·宗資傳》:“ 汝南 太守 宗資 ,任用善士,朱紫區別。”《後漢書·陳元傳》:“夫明者獨見,不惑於朱紫;聽者獨聞,不謬於清濁。”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雌黃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劉知幾 《史通·編次》:“ 班固 踵武,仍加祖述於其間……朱紫以之混淆,冠履於焉顛倒。”

(3).比喻辭采。《南齊書·周顒傳》:“ 顒 音辭辯麗,出言不窮,宮商朱紫,發口成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是以括囊雜體,功在銓別,宮商朱紫,隨勢各配。”

(4).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色或服飾。謂朱衣紫綬,即紅色官服,紫色綬帶。《藝文類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方愧朱紫,永懵鈞衡。”

(5).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色或服飾。謂紅色、紫色官服。 唐 白居易 《偶吟》:“久寄形於朱紫內,漸抽身入蕙荷中。”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唯大賢忽為人縶維,官至朱紫。” 清 李漁 《奈何天·憂嫁》:“下官只因宦途偃蹇,家計蕭條,不以朱紫為榮,但覺素封可羨。”

揮麈

揮動麈尾

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歐陽修《和聖俞聚蚊》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未已

不止;未畢。《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韓愈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正當窮冬寒未已,借問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彥 《驀山溪·大石》詞:“落日媚 滄洲 ,泛一棹、夷猶未已。” 明 劉基 《漫成》詩之二:“一寸愁心千萬里,不見行人應未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二人喜其詞致,談至月上未已。”

岳蓮

亦作“岳蓮”。1.指西嶽 華山 蓮花峰 。 唐 杜甫 《題鄭縣亭子》詩:“雲斷 岳蓮 臨大路,天晴宮柳暗 長春 。” 仇兆鰲 註:“ 岳蓮 ,西嶽 蓮花峰 也。《華山記》:‘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因名。’”

(2).指 衡山 蓮花峰 ,為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因狀如蓮花而得名。 清 王夫之 《月斜》詩:“杳靄 岳蓮 出,蕭條露葉橫。”

峴首

山名。即 湖北 襄陽縣 南的 峴山 。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府都督》詩:“ 峴首 晨風送, 江陵 夜火迎。” 清 錢謙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銘》:“ 峴首 之涕, 牛山 之悲,又於吾身親見之,是能不為之嘆息哉!”參見“ 峴山 ”、“ 峴山碑 ”。

勒石

刻字於石。亦指立碑。《隋書·史萬歲傳》:“於是勒石頌美 隋 德。” 宋 程頤 《明道先生墓表》:“勒石墓傍,以詔後人。”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 秦始皇帝 東遊,勒石自頌之所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公又請倣 漢 唐 故事,擇儒臣校正十三經文字,勒石太學。”

伊余

自指,我。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伊余小子,恃寵驕盈。” 五代 貫休 《古離別》詩:“只恐 長江 水,儘是兒女淚。伊余非此輩,送人空把臂。” 明 劉基 《北上感懷》詩:“伊余朽鈍材,嬾拙更無比。”

汗漫遊

世外之游。形容漫遊之遠。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復見 陶唐 理,甘為汗漫遊。” 仇兆鰲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謂 盧敖 曰:‘吾與汗漫遊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過雲川和劉正叔韻》:“西域風塵汗漫遊,十年辜負舊漁舟。” 清 方文 《路灌溝喜遇談長益話舊》詩:“聞爾京師去,真成汗漫遊。” 清 鈕琇 《觚賸·神僧》:“我將從師為汗漫遊,師許之乎?” 葉玉森 《一島》詩:“煙蘿半壁能分我,請息諸天汗漫遊。”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蓬累

飛蓬飄轉飛行。比喻人之行蹤無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張守節 正義:“蓬,沙磧上轉蓬也;累,轉行貌也。言君子得明主則駕車而事,不遭時則若蓬轉流移而行,可止則止也。” 宋 宋祁 《早濟江步》詩:“薄宦真蓬累,歸期問藁砧。” 清 黃景仁 《濟南病中雜詩》之一:“微軀等蓬累,隨處足勾留。”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雕搜

謂刻意修飾文辭。搜,通“ 鎪 ”。《通志·圖譜》:“義理之學尚攻擊,詞章之學務雕搜。”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六:“講學者動以詞藻為雕搜之技,工文者則舉拙語為談笑之資,若柄鑿不相入,無論也。”

將無

莫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太保居在 正始 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頃一夕,忽夢以罪貶海上,何耶?將無是乎?”

巴里

“巴人下里”之省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巴里之曲,有厪聖懷,皆微臣之罪也。”參見“ 巴人下里 ”。

標籤:荷花

詩詞推薦

袁明府招登蓮花峰原文_袁明府招登蓮花峰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