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十五首·其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古風十五首·其五原文

隆冬無溽暑,盛夏無祁寒。

寒暑協太和,往來相推遷。

蚩蚩彼眾氓,努力籌逢年。

我當惜寸陰,黽勉期前賢。

詩詞問答

問:古風十五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古風十五首·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四

參考注釋

隆冬

嚴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時期

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枯樹。——《晉書·王獻之傳贊》

溽暑

潮濕悶熱

唐主苦溽暑。——《新編五代史平話》

盛夏

夏天最熱的日子

盛夏酷暑

農夫小民,盛夏力作。——宋· 蘇軾《教戰守》

一般得春景天,雨後,刮東風,才有海市。於今正當盛夏,豈不是空想?——《海市》

祁寒

嚴寒。《書·君牙》:“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 蔡沉 集傳:“祁,大也。” 南朝 梁 沉約 《梁明堂登歌·歌黑帝》:“祁寒坼地,晷度迴天。”《金史·宣宗紀中》:“京師丐食死於祁寒。”

寒暑

(1) 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歷了幾十個寒暑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相推

(1).互相推移。《易·繫辭下》:“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清 侯方域 《姑射何高》詩:“春秋自運,日月相推,於古聖賢,而為土灰。”

(2).彼此推背而行。極言擁擠。《莊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3).互相推讓。《南齊書·王奐傳》:“ 晏 位遇已重,與 奐 不能相推。”

蚩蚩

(1).敦厚貌。一說,無知貌。《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毛 傳:“蚩蚩者,敦厚之貌。” 朱熹 集傳:“蚩蚩,無知之貌。” 宋 王禹偁 《君者以百姓為天賦》:“徒觀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誠》:“翁輟泣愕然,不能喜,亦不能悲,蚩蚩以立。”

(2).惑亂貌;紛擾貌。 漢 揚雄 《法言·重黎》:“大國蚩蚩,為 嬴 弱 姬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於是素交盡,利交興,天下蚩蚩,鳥驚雷駭。” 李善 註:“《廣雅》曰:‘蚩,亂也。’” 呂延濟 註:“蚩蚩,猶擾擾也。” 清 姚鼐 《詠七國》:“蚩蚩六國主,蟲豸力爭競。”

(3).象聲詞。 茅盾 《速寫一》:“這是一個擦得耀眼的紫銅質的大傢伙,雖然關著嘴,可是那轉柄的節縫中卻蚩蚩地飛迸出兩道銀線一樣的細水,斜射上去約有半尺高。”

努力

儘量將力量使出來

努力鑽研業務

逢年

謂遇到豐年。《史記·佞幸列傳》:“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無虛言。”

惜寸陰

極言珍惜時間。語本《淮南子·原道訓》:“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晉書·陶侃傳》:“﹝ 陶侃 ﹞常語人曰:‘ 大禹 聖人,乃惜寸陰;至眾人,當惜分陰。’” 唐 綦毋潛 《送章彝下第》詩:“三十名未立,君還惜寸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褚生》:“僕家貧,辦束金不易,即不能惜寸陰,而加以夜半,則我之二日,可當人三日。”

黽勉

(1) 勉力;努力

黽勉同心。——《詩·邶風·谷風》

伏乞黽勉,並候捷音。——清· 黃世仲《洪秀全演義》

(2) 另見 měng

前賢

前代的賢人或名人。 晉 陸機 《豪士賦》:“巍巍之盛,仰邈前賢。洋洋之風,俯冠來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 單豹 養於內而喪外, 張毅 養於外而喪內,前賢所戒也。”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一:“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清 龔自珍 《歌哭》詩:“西鄰弔罷東鄰賀,歌哭前賢較有情。” 郁達夫 《離亂雜詩》之十一:“長歌正氣重來讀,我比前賢路已寬。”

詩詞推薦

古風十五首·其五原文_古風十五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