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山寺原文
古寺四月中,尚有木棉花。
殷紅照羚羊,苔壁何紛葩。
下有束江亭,俯臨硯洲沙。
牂牁萬里來,遠勢如修蛇。
高峽扼其沖,天險逾褒斜。
寺當兩峽口,石徑交㟏岈。
紅泉尚分飛,竹筧通坳窪。
西望端州城,七星莽周遮。
明當陟其巔,舉手搴匏瓜。
詩詞問答
問:羚山寺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羚山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麻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四
2. 沈佺期羚山寺賦雲中有紅泉分飛碧嶺
參考注釋
四月
一年有十二個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木棉
木棉科吉貝樹種子外面的絲質纖維。也指一種常綠喬木,產於熱帶,高可數十丈
殷紅
發黑的紅色
殷紅的血跡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羚羊
哺乳動物,形狀和山羊相似,四肢細長,蹄小而尖,有角,尾長短不一。多生活在草原或沙漠地區。角可入藥,肉味鮮美,毛皮可制褥子。
紛葩
(1).盛多貌。《文選·馬融〈長笛賦〉》:“紛葩爛漫,誠可喜也。” 李善 註:“紛葩,盛多貌。”一說,聲亂而多。見 呂向 注。
(2).開張貌。《文選·嵇康〈琴賦〉》:“霍濩紛葩。” 李善 註:“紛葩,開張貌。”一說,繁亂之音。見 張銑 注。
(3).議論紛紛;語言繁多。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二:“ 河陽 之會,詐稱 周王 ,是以其名紛葩。”《世說新語·輕詆》“ 簡文 與 許玄度 共語” 劉孝標 注引《邴原別傳》:“ 魏 五官中郎將嘗與羣賢共論曰:‘今有一丸藥,得濟一人疾,而君父俱病,與君邪?與父邪?’諸人紛葩。” 章炳麟 《文學說例》:“縱橫出自行人,短長諸策,實多口語,尋理本旨,無過數言,而務為紛葩,期於造次可聽。”
俯臨
(1).居高臨下。 唐 李中 《廬山》詩:“ 靖節 門遙對, 庾公 樓俯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琅邪秦碑》:“ 諸城 琅邪臺 秦 碑,石壁俯臨海岸,高數十丈。”
(2).屈尊下臨。 宋 王安石 《答交代張廷評啟》:“更書始下,已傾自附之誠;賜問俯臨,重荷相存之意。”
(3).下至。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一:“帝渥俯臨,輿情共慶。”
牂牁
見“ 牂柯 ”。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遠勢
謂遠物的氣勢、姿態。 唐 方乾 《東山瀑布》詩:“掛巖遠勢穿松島,擊石殘聲注稻畦。”
謂避免濫用權勢。 宋 李元綱 《厚德錄》卷二:“ 李翰林 宗諤 ,其父 文正公 昉 秉政時,避嫌遠勢,出入僕馬與寒士無辨。”
修蛇
亦作“ 修虵 ”。長蛇,大蛇。常比喻壞人。《漢書·揚雄傳上》:“屨般首,帶修蛇。”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銅頭鐵額,興暴皇年;封豨修虵,行災中國。” 唐 李白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詩:“修蛇橫 洞庭 ,吞象臨江島。”參見“ 脩蛇 ”。
天險
天然地勢險峻的所在
峽口
(1).指 西陵峽 口,為 長江 出 蜀 的險隘。 晉 陸機 《辨亡論下》:“彼若棄長技以就所屈,即 荊 楊 而爭舟楫之用,是天贊我也。將謹守峽口,以待禽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引《直都記》:“自 黃牛灘 東入 西陵 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 唐 杜甫 《峽口》詩之一:“峽口 大江 開,西南控百蠻。”
(2).泛稱峽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八》:“北即 蒼山 ,至此南盡。中穿一峽,西去甚逼,而峽口稍曠。” 清 阮元 《由龍洞岩下西過三龍潭》詩:“ 三龍潭 峽口,如防復如堂。” 楊朔 《黃河之水天上來》:“在這個極險的山峽中間, 河 水從三條峽口奔騰而出,真象千軍萬馬似的。”
石徑
亦作“ 石逕 ”。山間石路。 南朝 宋 鮑照 《出自薊北門行》:“鴈行緣石逕,魚貫度飛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徑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
紅泉
紅色的泉水。傳說 漢 東方朔 小時掘井,陷落地下,有人慾引往采仙草,中隔紅泉不得渡,其人以一屐與之,遂泛紅泉,至仙草之處,采而食之。見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後遂以紅泉為傳說中的仙境景色之一。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 銅陵 映碧澗,石磴瀉紅泉。” 唐 錢起 《山中酬楊補闕見過》詩:“日暖風恬種藥時,紅泉翠壁薜蘿垂。” 明 屠隆 《綵毫記·知幾引退》:“紅泉無恙,白雲千頃疎。”
分飛
語本《藝文類聚》卷四三《古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 黃姑 、 織女 時相見。”後因稱離別為分飛。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君是生人,我鬼也……既已分飛,將何表信於郎?” 宋 徐鉉 《送蕭尚書致仕歸廬陵》詩:“江海分飛二十春,重論前事不堪聞。”《剪燈餘話·江廟泥神記》:“徒使鸞鳳分飛,燕鴻交避,悠悠長恨,耿耿遐思。” 清 汪懋麟 《懷石林》詩之二:“憶昔分飛九月中,霜風搖落菊花叢。”《蔡廷鍇自傳·復入軍籍》:“與相處十月的同事暫時告別,以為十天后可以再相見,怎知從此東西分飛,永不再面。”
竹筧
引水的長竹管。 宋 陸游 《閉戶》詩之一:“地爐枯葉夜煨芋,竹筧寒泉晨灌蔬。”
坳窪
地面的低洼處。 唐 柳宗元 《永州龍興寺東丘記》:“凡坳窪坻岸之狀,無廢其故,屏以密竹,聯以曲梁。”
州城
舊時州署所在城邑。 宋 王偁 《東都事略·太宗紀》:“乃者,盜興畎畝,連陷州城。”《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現小女竟送到尊舟,如今若等尊舟到州城,水路難行,定不能勾。”《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古怪再古怪不過我們州城裡的這位新城隍爺咧!”
七星
(1).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鳥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顆。《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月在胃,昏七星中。” 孫希旦 集解:“七星,南方朱鳥之第四宿。”
(2).指北斗星。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長老傳言, 李冰 造七橋,上應七星。” 聞捷 《生活的讚歌·夜過玉門》:“我指著山頂的幾點燈光,說它是永恆的北斗七星。”
(3).七個星形的黑子或飾物。《晉書·桓溫傳》:“ 溫 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宋史·輿服志三》:“冕版以龍鱗錦表,上綴玉為七星。”
(4).古樂器名,屬管樂。《通典·樂四》:“七星,不知誰所作,其長盈尋。”《宋史·樂志四》:“大晟匏有三色:一曰七星,二曰九星,三曰閏餘,莫見古制。”
周遮
(1).遮掩;掩蓋。 唐 元稹 《胡旋女》詩:“傾天倒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見。” 唐 元稹 《感石榴》詩:“暗虹徒繳繞,濯錦莫周遮。”
(2).謂多方回護。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總論》:“凡人有好必有惡,有喜必有怒,有譽必有毀。聖人亦何以異哉!而學者一以春風和氣期之,凡忿疾譏斥之辭,必周遮護諱而為之説。”
(3).嚕囌;嘮叨。 唐 白居易 《戒老》詩:“矍鑠夸身健,周遮説話長。” 宋 朱熹 《答呂伯恭書》:“ 伊川 出《易》説七十餘家,不知 伊川 教人,如此周遮否?”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聞喜》:“秋過了平分日易斜,恨辭梁燕語周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媼曰:‘飯熟已久,有何長言,周遮乃爾?’”周遮,一本作“ 啁嗻 ”。
(4).猶阻攔;遮攔。 金 党懷英 《新泰縣環翠亭》詩:“山英異時合有情,周遮不放公馬行。” 褚人穫 《堅瓠八集·物幻詞》引 清 尤侗 《西江月·橘燈》詞:“心事任教分剖,風光尚費周遮,美人對影暗嗟呀,決意為郎吹罷。”
(1).囉嗦多語。《青箱雜記》卷五引 唐 路德延 《孩兒詩五十韻》:“週遮延客話,傴僂抱孫憐。” 宋 李元膺 《思佳客》詞:“燕驚午夢週遮語,蜨困春遊落拓飛。”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詩>》之二五:“週遮燕語春三月,蕩漾波紋日半廉。”
(2).連綿重迭。 明 孟稱舜 《死裡逃生》第三出:“奔離鬼窟,道路週遮,掙不出羊腸路,幾番害怯。”引申指深重。 清 洪昇 《長生殿·補恨》:“還只怕孽障週遮,緣尚蹇,會猶賒。”
(3).掩蓋;回護。 清 華偉生 《開國奇冤》第五出:“慢調查,何嘗半字週遮,似官場混邪。”
明當
猶明日,明天。《北史·蕭寶夤傳》:“ 寶夤 明當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維 《宿鄭州》詩:“明當渡 京水 ,昨晚猶 金谷 。” 宋 吳潛 《水調歌頭·和梅翁韻預賦山中樂》詞:“倚棹明當發,歸夢落三洲。”
明白得當。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見 陸丈 回書,其言明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古人不忌重韻》:“古人但取文理明當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復魯絜非書》:“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捨,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
匏瓜
(1).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老熟後可剖製成器具。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後因以喻未得仕用或無所作為的人。 漢 王粲 《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王安石 《韓持國見訪》詩:“餘生非匏瓜,於世不無求。” 明 沉鯨 《雙珠記·轅門遇友》:“ 孫兄 乃間世之英,非匏瓜之類,自能見機而作,不必掛懷。”
(2).星名。《史記·天官書》:“匏瓜,有青黑星守之。” 司馬貞 索隱引《荊州占》:“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 清 曹寅 《贈武元朴》詩:“説與尋常推筭子,何曾熒惑在匏瓜。”
(3).喻男子獨處無偶。《文選·曹植<洛神賦>》:“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李善 註:“ 阮禹 《止欲賦》曰:‘傷匏瓜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俱有此言,然無匹之義,未詳其始。” 張銑 註:“匏瓜,星名,獨在河鼓東,故云無匹。”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懷春》:“詠《夭桃》雖則有時,嘆匏瓜終當無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