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伯時瀟湘臥遊圖用蘇東坡題宋復古畫瀟湘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巴陵煙樹色,夕照與天齊。

遠派來三蜀,歸帆下五溪。

臥遊方汗漫,神解謝筌蹄。

聚散千秋事,浮雲湘水西。

詩詞問答

問:《題李伯時瀟湘臥遊圖用蘇東坡題宋復古畫瀟湘晚景圖韻·其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齊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二

2. 董題時此圖已聚而復散矣而此時復聚聚散散聚豈有定形哉

參考注釋

巴陵

(1).舊縣名。 晉 太康 元年置,治所在今 湖南 岳陽 。1913年改名 岳陽縣 。

(2).郡名。 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置。治所在 巴陵 (今 湖南 岳陽 )。隋 開皇 九年廢。 唐 天寶 元年復置。 乾元 元年改稱 岳州 。 隋 末 羅縣 令 蕭銑 起兵,即以此為根據地。

(3).山名。在 岳陽縣 治西南,濱 洞庭湖 。據《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昔 羿 屠巴蛇於 洞庭 ,其骨若陵,故曰 巴陵 。” 唐 朱慶餘 《與龐復言攜酒望洞庭》詩:“帆自 巴陵山 下過,雨從 神女 峽邊來。”

煙樹

亦作“煙樹”。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 南朝 宋 鮑照 《從登香爐峰》詩:“青冥搖煙樹,穹跨負天石。” 唐 孟浩然 《閒園懷蘇子》詩:“鳥從煙樹宿,螢傍水軒飛。” 元 周孚先 《蝶戀花》詞:“舟艤津亭何處?曉起瓏璁,回首 * 樹。”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我記住遠地煙樹,就系君去處。”

夕照

傍晚的陽光

天齊

(1).謂天使整齊。《書·呂刑》:“天齊於民。” 孔 傳:“天整齊於下民。”

(2).泉水名。《史記·封禪書》:“ 天齊 淵水,居 臨菑 南郊山下者。” 司馬貞 索隱引 解道彪 《齊記》:“ 臨菑 城南有 天齊泉 ,五泉並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淄水》引《地理風俗記》:“ 齊 所以為 齊 者,即 天齊 淵名也。”

(3). 唐玄宗 封 泰山 神為 天齊王 ,後稱東嶽為 天齊 。 清 曹寅 《遊仙詩三十韻》:“憶從 梁父 禪 天齊 ,又逐榮光祀 碧鷄 。”參見“ 天齊王 ”。

遠派

(1).遠親。 唐 白居易 《唐故湖州長城縣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長源遠派,大族清門,珪組賢俊,準繩濟美。” 元 王惲 《拜奠宣聖林墓》詩:“金石貫元精, 泗 波來遠派。”

(2).派遣到遠處。 宋 曾鞏 《送任逵度支監嵩山崇福宮》詩:“樞庭承遠派,郎位襲清塵。”

(3).猶言四方攤派。 清 葉夢珠 《閱世編·徭役》:“水利淤塞則各就本圖業戶自開自浚,不得遠派遠差,則塘長之役,亦不必設也。”

三蜀

漢 初分 蜀郡 置 廣漢郡 , 武帝 時又分置 犍為郡 ,合稱 三蜀 。《文選·左思<蜀都賦>》:“ 三蜀 之豪,時來時往。” 劉逵 註:“ 三蜀 , 蜀郡 、 廣漢 、 犍為 也。本一 蜀國 , 漢高祖 分置 廣漢 , 漢武帝 分置 犍為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 益州 ,舊以 蜀郡 、 廣漢 、 犍為 為 三蜀 ,土地沃美,人士雋乂,一州稱望。”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詩之二:“迢遞來 三蜀 ,蹉跎有六年。”

歸帆

指回返的船隻。 唐 陳子昂 《白帝城懷古》詩:“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 唐 王維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詩:“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五溪

地名。指 雄溪 、 樠溪 、 無溪 、 酉溪 、 辰溪 。一說指 雄溪 、 蒲溪 、 酉溪 、 沅溪 、 辰溪 。 漢 屬 武陵郡 ,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在今 湖南 西部和 貴州 東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沅水》:“ 武陵 有五溪,謂 雄溪 、 樠溪 、 無溪 、 酉溪 、 辰溪 其一焉。” 唐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聞道龍標過 五溪 ” 楊齊賢 註:“ 武陵 有五溪,曰 雄溪 、 蒲溪 、 酉溪 、 沅溪 、 辰溪 。”

遊方

指僧人、道士為修行問道或化緣而雲遊四方

搖身一變,變做個遊方的雲水全真。——《西遊記》

汗漫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參見“ 汗漫遊 ”。

解謝

(1).祭祀禳解。 漢 王充 《論衡·解除》:“世間繕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作畢,解謝土神,名曰解土。”

(2).寬恕。 宋 司馬光 《上皇太后疏》:“不可以一忤顏色而終身惡之,遂不可解謝也。”

筌蹄

(1).亦作“ 筌蹏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魚竹器;蹄,捕兔網。後以“筌蹄”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書序》 唐 孔穎達 疏:“故《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言者意之筌蹄,書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讀》詩:“顧思文載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龔自珍 《對策》:“之人也,少壯之心力,早耗於祿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學生暨全國學生書》:“社會上感於諸君喚醒之力,不能為筌蹄之忘,於是開會發電,無在不願與諸君為連帶之關係,此人情之常,無可非難。”

(2). 南朝 士大夫貴族講經說法時手執的麈尾之類。《南史·賊臣傳·侯景》:“上索筌蹄,曰:‘我為公講。’”《南史·賊臣傳·侯景》:“自篡立後,時著白紗帽,而尚披青袍,頭插象牙梳,牀上常設胡牀及筌蹄。”

聚散

會聚與分散

人生聚散無常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浮雲

(1)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湘水

即 湘江 。 漢 東方朔 《七諫·哀命》:“測 汨羅 之 湘水 兮,知時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永負 漢 庭哭,遙憐 湘水 魂。” 魯迅 《湘靈歌》:“昔聞 湘水 碧如染,今聞 湘水 胭脂痕。”

詩詞推薦

題李伯時瀟湘臥遊圖用蘇東坡題宋復古畫瀟湘原文_題李伯時瀟湘臥遊圖用蘇東坡題宋復古畫瀟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