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黃方山·其一原文
靡靡嗟流俗,剛方慕古人。
朝廷三尺法,男子百年身。
道已齊榮辱,時哉任詘信。
蒼生須料理,行路展經綸。
詩詞問答
問:贈別黃方山·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朱浙
問:贈別黃方山·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別黃方山·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靡靡
(1).猶遲遲。遲緩貌。《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心中搖搖。” 毛 傳:“靡靡,猶遲遲也。”
(2).引申為逐漸,漸漸。 晉 陶潛 《己酉歲九月九日》詩:“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 元 鄭彝 《續蘭亭會補山陰令虞國詩》:“靡靡時運近,期焉撫岏巑。”
(3).草隨風倒伏貌。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薄草靡靡,聯延夭夭。” 晉 陸機 《擬青青河畔草》詩:“靡靡江離草,熠燿生河側。”《雲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藍之花,輕而堅勁,一枝千花,千年一開,隨風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天台山日記》:“循路登絶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
(4).引申為隨順貌。《書·畢命》:“ 商 俗靡靡,利口惟賢。” 孔穎達 疏:“靡靡者,相隨順之意。”《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宋 葉適 《修職郎吳君墓志銘》:“世有能操養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則威望自尊,而士靡靡從之,何咎之有?”
(5).紛亂貌。 南朝 齊 謝朓 《杜若賦》:“枝靡靡而葉傾。” 宋 洪邁 《夷堅乙志·海中紅旗》:“顧見洪濤間,紅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啟 《九日無酒步至西汀閒眺》詩:“悠悠寒川駛,靡靡晴巒矗。”
(6).柔弱,頹靡。 宋 蘇軾 《謝南省主文啟·歐陽內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風俗靡靡,日以塗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 梁啓超 《讀<陸放翁集>詩》:“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參見“ 靡靡之音 ”。
(7).華美;明麗。《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間徙倚於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註:“靡靡,細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鳥行》:“美人自搗明月珠,赤玉盤中光靡靡。”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則憶君一分。”
(8).綿延不絕。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宋 王安石 《留題三祖山谷寺石壁》詩:“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剪燈新話·太虛司法傳》:“ 大異 回顧,猶聞諠譁之聲,靡靡不已。”
(9).娓娓動聽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張茂先 論《史》《漢》,靡靡可聽。”《舊唐書·馬周傳》:“ 馬君 論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忘倦。”
(10).零落稀疏貌。《文選·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張銑 註:“靡靡,少貌。”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十:“靡靡皋蘭衰,嗈嗈渚鴻吟。”
流俗
(1) 世俗,一般的風俗習慣
文史星曆近乎仆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司馬遷《報任安書》
詆盡流俗
(2) 也指一般的風俗習慣。另指世俗之人
剛方
剛直方正。《後漢書·祭肜傳論》:“ 祭肜 武節剛方,動用安重。” 唐 元稹 《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公之氣性剛方,理家理身廉儉峻直。” 宋 范成大 《方竹杖》詩:“竹君箇箇麵團團,此士剛方獨凜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論》:“ 鍾 、 陳 、二 荀 皆剛方皎白士也。”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朝廷
君主接受朝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為首的中央統治機構或君主的代稱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戰國策·齊策》
吾恐上負朝廷,下愧吾師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三尺法
指法律。古代以三尺竹簡書法律,故稱。《史記·酷吏列傳》:“君為天子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獄者固如是乎?”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左氏傳》:“《漢·杜周傳》:‘不循三尺法。’注謂‘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 朱博 亦云:‘奉三尺律令以從事。’《鹽鐵論》乃云:‘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蓋律書以二尺四寸簡,舉其大數,謂之三尺。”《明史·翟鑾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清 吳偉業 《感事》詩:“老知三尺法,官為五銖錢。”
男子
男性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榮辱
榮耀和恥辱
榮辱與共
衣食足而知榮辱。——《史記·貨殖列傳序》
詘信
同“ 屈伸 ”。1.彎曲和伸直。《荀子·樂論》:“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見,耳不自聞也,然而治俯仰、詘信、進退、遲速莫不廉制。”《漢書·王褒傳》:“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噓呼吸如 僑松 。” 顏師古 註:“信讀曰伸。” 王先謙 補註引 沉欽韓 曰:“偃卬屈信者,熊經鳥伸,若五禽之戲也。”泛指行動。 明 張居正 《徐存齋七十壽序》:“天道無心,詘信皆仁。”
(2).指進退、出處隨時、勢而變化。《管子·戒》:“臣聞之訊息盈虛,與百姓詘信,然後能以國寧勿已者, 朋 其可乎?”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下:“身所以行道也,道之詘信,係吾身也,豈有身詘而道信者乎?” 明 黃淳耀 《唐宗魯先生壽序》:“乃慨然屏去儒業,居物於家,視其時之詘信,而操其奇贏。不十年,竟復其產且加廓焉。”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料理
菜餚
西門町的日本料理是我每天都光顧的
行路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為行路。——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詩書夜披之,一變至鄒魯方岳《白鹿洞》
- 清辭再發郢人家,字字新移錦上花施肩吾《再酬李先輩》
- 十年足不到承庵,撫事興思重愴然王柏《題承庵二首》
- 若言造化不愛玩,安得感君回陽春王洋《聽琴贈遠師》
- 地寒推易去,天遠借難留
- 波波劫劫,來往沒休期馬鈺《滿庭芳 嘆名利》
- 維東南兮都會,辱吾王兮鎮撫諸葛興《會稽頌城隍龐王》
- 惜哉後世音,至美不如野
- 楚色籠青草,秋風洗洞庭李群玉《湖闊》
- 若向遮里會得,何勞向外經營釋原妙《示淳謙首座持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