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乘興輕舟無近遠,白雲明月吊湘娥。
詩詞問答
問:《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賈至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湖岸的楓樹紛紛飄落進水中,晚風吹起,湖面盪起縷縷波紋。
與友人興會所至,也不管小舟駛向哪裡;抬頭望月,明月在天,白雲繚繞,於是有感而憑弔湘娥。
注釋
楓岸:多楓樹的江岸。
秋水:秋天的江湖水。
乘興:趁一時高興;興會所至。
湘娥:指湘妃,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相傳二人投湘水而死,遂為湘水之神。
詩文賞析
賈至“嘗以事謫守巴陵(今湖南嶽陽),與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辛文房《唐才子傳》)。在一個深秋晚上,他和李白、裴九駕輕舟同游巴陵勝景──洞庭湖,撲入眼帘的是一片蕭瑟的秋景:“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湖岸邊一帶楓樹,紅葉紛紛飄落。“一葉落而知秋”,這裡“紛紛落葉多”,落的又是耐霜的楓葉,可見秋風之緊,秋意之濃。澄澈的洞庭湖面,蕩漾著粼粼碧波。起首兩句,以悠揚的音韻,明麗的色彩,描繪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氣象:秋風蕭蕭,紅葉紛飛,波浪滔滔,橫無際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興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縱情遊覽,讓一葉扁舟隨水漂流,不論遠近,任意東西。這是多么自由愜意,無拘無束啊!“乘興輕舟無近遠”句,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們放任自然,超逸灑脫的性格。他們乘興遨遊,仰望白雲明月,天宇清朗,不禁遐想聯翩。浩渺的洞庭湖和碧透的湘江,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個悽惻動人的傳說:帝舜南巡不返,葬於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聞訊趕去,路斷洞庭君山,慟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對舜無限忠貞之情引起賈至的同情與憑弔,自己忠而遭貶,君門路斷,和湘娥的悲劇命運不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嗎?於是詩人把湘娥引為同調。“白雲明月吊湘娥”,在天空湖面一片清明的天地,詩人遙望皎潔的白雲,晶瑩的明月,懷著幽幽情思憑弔湘娥。氛圍靜謐幽雅,瀰漫著一層淡淡的感傷情緒。“白雲明月”,多么純潔光明的形象!它象徵詩人冰清玉潔的情操和淡泊坦蕩的胸懷。整首詩的精華就凝聚在這末一句上,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詩人歌詠洞庭湖,即景抒情,弔古傷懷,寄託深而寓意長。全詩形象明朗,色彩鮮亮,章韻高亢,聲調昂揚,和諧完美地表現了蒼涼的情緒,可謂聲情並茂。前人謂賈至“特工詩,俊逸之氣,不減鮑照、庾信,調亦清暢,且多素辭,蓋厭於漂流淪落者也”,這一評論相當中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正是充滿俊逸之氣和清暢之調。
(何國治)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別來不寄一行書。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晁沖之《臨江仙·憶昔西池池上飲》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九節》
-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 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
-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篇》
- 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也墨子《墨子·05章 七患》
-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 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荀子《荀子·榮辱》
- 甘居人下者鮮。御之失謀,非犯,則篡耳。來俊臣《羅織經·治下卷第三》
- 蕃甲鎖蛇鱗,馬嘶青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