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幽人歸獨臥原文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詩詞問答
問:感遇·幽人歸獨臥的作者是誰?答:張九齡
問:感遇·幽人歸獨臥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感遇·幽人歸獨臥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張九齡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九齡名句大全
張九齡感遇·幽人歸獨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歸隱到這幽靜的山林以來,每天都獨自高臥在林泉之下,積聚的愁慮被洗滌得乾乾淨淨。
我想拿這些來感謝那高飛的鳥兒,因要托她傳達我這遙遠的情懷。
日日夜夜我空懷著這無限情意,可是又有誰能體會到我至誠的情意呢?
那飛鳥和沉魚本來就情趣相隔,又怎么能慰解我的心懷情意?
注釋
高鳥:高飛的鳥。
飛沉:指鳥和魚。
懷空意:懷抱著高遠的意念
至精:至誠
飛沉理自隔:比喻在朝在野,情勢相隔
英文翻譯
THOUGHTS III
The hermit in his lone abode
Nurses his thoughts cleansed of care,
Them he projects to the wild goose
For it to his distant Sovereign to bear.
Who will be moved by the sincerity
Of my vain day-and-night prayer?
What comfort is for my loyalty
When fliers and sinkers can compare?
詩文賞析
這是一種修行境界 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淡泊明智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寧靜致遠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這種心如虛空唯一至精的感受 誰能知道呢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對自己還沒有達道的功夫的謙虛 還是經常有一點心亂 (飛沈理自隔) 想更上一個境界 一念不生是謂誠(何所慰吾誠?)
這是一首寓言詩,大約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執政後,詩人被貶為荊州刺史時所寫。詩中以孤鴻自喻,以雙翠鳥喻其政敵李林甫、牛仙客,說明一種哲理,同時也隱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後詩人就去世了,這首詩該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詩一開始就將孤鴻與大海對比。滄海是這樣的大,鴻雁是這樣的小,這已經襯托出人在宇宙之間是何等的渺小了。何況這是一隻離群索處的孤雁,海愈見其大,雁愈見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單寥落。可見“孤鴻海上來”這五個字,並非平淡寫來,其中滲透了詩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顧”,突然一折,為下文開出局面。這隻孤鴻經歷過大海的驚濤駭浪,何至見到區區城牆外的護城河水,也不敢回顧一下呢?這裡是象徵詩人在人海中由於經歷風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時也反襯出下文的雙翠鳥,恍如燕巢幕上自以為安樂,而不知烈火就將焚燒到它們。
而且,這一隻孤鴻連雙翠鳥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側見”兩字顯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氣焰熏天,不可一世。他們竊據高位,就象一對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鳥,高高營巢在神話中所說的珍貴的三珠樹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們閃光的羽毛這樣顯眼,難道就不怕獵人們用金彈丸來獵取嗎?“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這兩句,詩人假託孤鴻的嘴,以溫厚的口氣,對他的政敵提出了誠懇的勸告。不憤怒,也不幸災樂禍,這是正統儒家的修養,也就是所謂溫柔敦厚的詩教。然後很自然地以“ * 患人指,高明逼神惡”這兩句,點出了全詩的主題思想,忠告他的政敵:才華和鋒芒的外露,就怕別人將以你為獵取的對象;竊據高明的地位,就怕別人不能容忍而對你厭惡。這裡“高明”兩字是暗用《左傳》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渾成,使讀者不覺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無妨於對詩句的欣賞。
忠告雙翠鳥的話,一共四句,前兩句代它們擔憂,後兩句正面提出他那個時代的處世真諦。然則,孤鴻自己將採取怎樣的態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連池潢,它將沒入於蒼茫無際的太空之中,獵人們雖然渴想獵取它,可是又將從何處去獵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純以鴻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詩就在蒼茫幽渺的情調中結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來俊臣《羅織經·治下卷第三》
-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荀子《荀子·勸學》
- 夫見亂而不惕,所殘必多,其飾彌章。左丘明《國語·周語·太子晉諫靈王壅谷水》
-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納蘭性德《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 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 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王陽明《傳習錄·卷下·右南大吉錄》
-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元好問《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 寄相思,寒雨燈窗,芙蓉舊院。
-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 松竹含新秋,軒窗有餘清。崔元翰《奉和聖制中元日題奉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