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二首·其一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詞問答
問:涼州詞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之渙
問:涼州詞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涼州詞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王之渙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渙名句大全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注釋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
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於一種樂器。
何須:何必。何須怨:何必埋怨。
楊柳:指的是《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
度:吹到過。不度:吹不到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詩文賞析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繫。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行,明代的楊慎認為其含有諷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具體這兩句的解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不剪春衫愁意態。過收燈、有些寒在。史達祖《夜行船·正月十八日聞賣杏花有感》
- 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 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傷矣哉。墨子《墨子·46章 耕柱》
- 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吳淑姬《長相思令·煙霏霏》
-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歐陽修《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
-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 天無二日,人無二理。吳承恩《西遊記·第七十八回》
- 莫之大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一六六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