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頌(亦名《滅罪頌》)

作者:惠能 朝代:唐代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

愚人修福不修道,謂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若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若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之人能自觀,即與悟人同一類。

大師令傳此頓教,願學之人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本身,三毒惡緣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虛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頓教法,虔誠合掌至心求。

詩詞問答

問: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作者是誰?答:惠能
問: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惠能的名句有哪些?答:惠能名句大全

注釋

1.

2. 亦名《滅罪頌》

參考注釋

愚人

愚昧的人

修福

行善積德,以求來世及子孫之福。 晉 道恆 《釋駮論》:“雲會盡餚饍,寺極壯麗,此修福之家傾竭以儲將來之資,殫儘自為身之大計耳。”

修道

(1).猶行道,謂實踐某種原則或思想。《孫子·形》:“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南史·袁粲傳》:“混其聲跡,晦其心用……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

(2).特指道家修煉以求成仙。 漢 王充 《論衡·道虛》:“夫修道求仙,與憂職勤事不同。”

(3).指學習、實行宗教教義。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免脫幾身罪累?幸熟思之!”《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皇甫 真人已知斬妖劍不靈,自去入山修道去了。”

(4).遵循某種原則、規律。《管子·正世》:“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誅殺不以理,重賦斂,竭民財……財竭則不能無侵奪。”

謂言

以為,說是。《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 唐 元稹 《青雲驛》:“謂言青雲驛,繡戶芙容閨。” 宋 宋庠 《左散騎常侍東海徐公》詩:“謂言知爾晚,何此忠義激!”

布施

將金錢、實物布散施捨給別人

依例布施

供養

(1) 給…提供生計,贍養

我一定供養你

(2) 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需要

供養老人

(3) 飼養,養活

就是它們,供養著幾百億噸級的海洋動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與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別長,每隻工蜂都願意用采來的花精供養它。——《荔枝蜜》

無邊

沒有邊際

無邊界框

心中

心裡

三惡

(1).指暴、虐、頗(不正)三種惡劣的品性。《左傳·昭公十四年》:“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 杜預 註:“三惡:暴、虐、頗也。”

(2).即三惡道。《百喻經·人效王眼瞤喻》:“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墮於三惡。” 宋 范仲淹 《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序》:“使群魔三惡,不起於心,萬法諸緣,同歸於善。”原註:“三惡,即指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元來

(1).當初;本來。 唐 張鷟 《遊仙窟》:“元來不見,他自尋常;無故相逢,卻交煩惱。” 唐 孫棨 《贈妓人王福娘》詩:“謾圖 西子 為粧樣, 西子 元來未得如。”

(2).來源,出處。 清 方苞 《書老子傳後》:“著其子焉,著其孫焉,著其孫之元來焉,於其子孫元來仍著其爵焉。”

(3).表示發現原先不知的情況。 唐 方乾 《題贈李校書》詩:“卻是偶然行未到,元來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語錄》卷二十:“子細看時,元來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萬松老人琴譜》詩:“元來底許真訊息,不在絃邊與指邊。”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元來只隔著 弱水 三千, 溟渤 風煙,在那 麟鳳洲 偏, 蓬閬山 巔。”

(4).謂追溯原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元來 甄監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寵愛的。”

後世

(1) 所有相繼的世代

後世之謬其傳。——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後世之君。——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

曠後世而不聞。

後世且行之。——清· 劉開《問說》

為了後世的利益

(3) 後代

後世子孫

向心

猶歸心。謂內心歸服

除罪

(1).免罪。《史記·平準書》:“入物者補官,出貨者除罪。”《晉書·王羲之傳》:“今除罪而充雜役,盡移其家,小人愚迷,或以為重於殺戮,可以絶姦。”

(2).謂開脫罪責。《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為亡命棄市罪詐捕命者以除罪。”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亡命者當棄市,而王藏之,詐捕不命者而言命,以脫命者之罪。”

自性

(1).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既除客塵,又還自性。” 唐 寒山 《詩》之二三八:“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為懷。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 宋 楊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序》:“切以諸佛説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2).個性;本性。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必發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持。”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寄《婦女雜誌》的文章由我轉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竄,因為若一改竄,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懺悔

佛教語。梵文 ksama,音譯為“懺摩”,省略為懺,意譯為悔,合稱為“懺悔”。佛教規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舉行誦戒,給犯戒者以說過悔改的機會。後遂成為自陳己過,悔罪祈福的一種宗教形式。引申為認識了錯誤或罪過而感到痛心,決心悔改

大乘

梵文Mahāyāna(摩訶衍那)的意譯。公元一世紀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別。在 印度 經歷了中觀學派、瑜伽行派和密教這三個發展時期。北傳 中國 以後,又有所發展。“大乘”強調利他,普度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菩薩行”,如發大心者所乘的大車,故名“大乘”。《法華經·譬喻品》:“初説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 唐 張祜 《題畫僧》詩之二:“終年不語看如意,似證禪心入大乘。” 蘇曼殊 《遁跡記》:“大乘,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

邪行

〈方〉∶古怪;特別

這件事很邪行

無罪

沒有犯罪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同一

(1) 相同;同樣

同一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結束在同一的命運里

(2) 一致

師令

軍令。 晉 潘岳 《關中》詩:“ 周 殉師令,身膏 氐 斧。人之雲亡,貞節克舉。”

頓教

(1).佛教各宗派對其教主 釋迦牟尼 一生所說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國如華嚴宗判為“五教”,“頓教”居第四位,指不設位次、不依言辭而頓悟教理的《維摩經》等。天台宗列為“化儀四教”之首。《景德傳燈錄·闍夜多》:“後至 羅閲城 ,敷揚頓教。”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附錄《天台宗》:“化儀四教,首先是頓教,大乘圓滿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禪宗六祖 慧能 創立的南宗法門。《壇經·付囑品》:“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禪宗頓教, 慧能 是創始人。”參見“ 頓悟 ”。

一體

(1) 有機的整體

融成一體

(2) 有機地結合或聯結起來的整體

俱為一體。——諸葛亮《出師表》

胡越為一體。——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當來

(1).將來。《魏書·崔亮傳》:“但令當來君子,知吾意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若當來限盡之後,一性既往,四大狼籍。”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一折:“此人非小可,此人當來必然崢嶸有日。”

(2).原來;起初。《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今 河 北之干戈甫定, 朱溫 之兇燄猶存,大王遽即大位,殊非當來弔伐之本意,天下誰不解體乎?”《秦併六國平話》卷中:“當來六國與 秦 比肩…… 始皇 貪心無厭,謀合併一統。”

本身

自己;自身

毒惡

(1)

(2) 毒辣兇狠

(3) 猛烈,兇猛

緣心

佛教語。謂攀緣事物之心。《圓覺經》:“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楞嚴經》卷二:“而我悟佛,現説法音,現以緣心,允所瞻仰。”

努力

儘量將力量使出來

努力鑽研業務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忽然

突然地,動作、行為的發生或情況的變化來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天氣忽然冷了起來

虛度

歲月空過,光陰浪擲;自稱徒長年齡的謙詞

虛度年華

一世

(1).猶一代。《左傳·昭公元年》:“一世無道,國未艾也。”《戰國策·韓策三》:“ 昭釐侯 一世之明君也; 申不害 一世之賢士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夫 匈奴 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所以為業也。”《新唐書·郭子儀傳贊》:“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

(2).三十年。 漢 王充 《論衡·宣漢》:“ 孔子 所謂一世,三十年也。”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宋史·張詠傳》:“初, 詠 與 青州 傅霖 少同學。 霖 隱不仕, 詠 既顯,求 霖 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白 傅霖 請見, 詠 責之曰:‘ 傅先生 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 霖 笑曰:‘別子一世尚爾耶?是豈知世間有 傅霖 者乎?’”

(3).一生;一輩子。《史記·魏豹列傳》:“一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耳。”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詩:“裴回悲生離,侷促老一世。”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三折:“我與你這把鑰匙,你一世兒吃不了。”《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句話要問一個村姑蠢婦,那自然一世也莫想明白了。” 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場:“就是做一個安順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

(4).舉世;全天下。《莊子·天地》:“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呂氏春秋·用民》:“古昔多由布衣定一世者矣。”《漢書·禮樂志》:“述舊禮,明王制,驅一世之民,濟之仁壽之域。” 宋 曾鞏 《庫部員外郎知臨江軍范君墓志銘》:“一世之棄,君獨從之;一世之慕,君獨違之。”

教法

(1).亦作“ 教灋 ”。法典;法規。《周禮·地官·鄉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於司徒,退而頒之於其鄉吏。”

(2).猶教義,教理。 宋 陶穀 《清異錄·偎紅倚翠太師》:“ 李煜 在國微行娼家,遇一僧張席, 煜 遂為不速之客,僧酒令、謳吟、吹彈莫不高了,見 煜 明俊醖藉,氣合相愛重。 煜 乘醉大書右壁曰:‘淺斟低唱,偎紅倚翠太師,鴛鴦寺主,傅持風流教法。’” 趙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乘就是車子,能運載行人到遠近不同的目的地,藉以比喻教法。”

(3).教育方法。 清 李漁 《風箏誤·閨哄》:“怎見得我的教法,不如你的教法,怎見得你的女兒,強似我的女兒?”

虔誠

恭敬而有誠意

是個虔誠而又敬畏上帝的人

一副虔誠的態度

合掌

見“合十”

合掌行禮

至心

最誠摯之心;誠心。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 昭王 築臺以尊 郭隗 , 隗 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齊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諧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今且歸去習法,如欲見吾,但至心叩石,自當有人應門與你相見。”

詩詞推薦

  • 四邊靜

    沈鯨明代〕腥膻群醜凌疆域。黎元屢遭阨。玉帳運金符。貔貅奮威力。合:不勞刃鏑。須臾戰克。歌凱振雲鐃。飛章奏王國生
  • 和蕭文明見寄

    祁順明代〕浮雲白日隔長安,遠客多愁強自歡。草色鶯聲于越景,菊英蘭露楚人餐。心丹不逐風霜改,眼界應隨宇宙寬。長對
  • 乾隆清代〕風雨連朝作,侵尋未免涼。遠天散雲勢,傍午放陽光。柳葉帶煙重,麥苗較昨長。相看田父老,共爾慶宜暘。
  • 讀唐書二首

    張耒宋代〕二張挾嬖寵,聲勢各滔天。蛇鼠依城社,自謂終千年。天道惡滿盈,五龍忽騰騫。斷頭誰救汝,猳豚屍道邊。擊狗
  • 晚晴

    張栻宋代〕昨日陰雲滿太空,眼前不見祝融峰。晚來風卷都無跡,突兀還為紫翠重。
  • 送游員外赴淮西

    獨孤及唐代〕多君有奇略,投筆佐元戎。已佩郎官印,兼乘御史驄。使星隨驛騎,歸路有秋風。莫道無書札,他年懷袖空。
  • 春夜信筆書

    李彌遜宋代〕枝上紅殘遍地香,沈郎瘦骨嘆更長。東鄰喚客竹歌鬧,琥珀杯空夜未央。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
  • 太守林太博贈瑞香花

    劉克莊宋代〕拙筆蕪辭字半斜,情知見笑大方家。放教吉甫獨喔句,除卻微之誰別花。勾引親朋需果核,堤防風日損根芽。玉津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
  • 溫日觀葡萄

    曾遇元代〕我初不識溫玉山,偶然邂逅湖山間。戲寫葡萄贈行色,呼酒酌別期榮還。人言此僧性絕物,法書名畫求不得。一時
  • 答吳和二絕

    蘇轍宋代〕三間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門我秋來氣如火,此間何事得安康。
  • 掛金索

    佚名宋代〕聰明君子,一一聽分訴。甲子天年,看看降真數。跳出凡籠,一個長生路。免教閻王,鬼使來勾取。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
  • 答友人清明雨思

    宋祁宋代〕楚雲朝暮蔽前峰,佳節尋芳已半空。三日薰爐沈蕙綠,一星春火併榆紅。文鱗對擲回塘水,賀燕交飛翠幕風。悵憶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
  • 報慈山門

    何澹宋代〕翠屏一匝梵王城,白練兩條功德水。百鳥爭巢高樹枝,似聞佛法心歡喜。
  • 納涼

    章甫宋代〕大熱金石流,日色赤可畏。鄙夫先多病,喘息僅存氣。飲冰不救渴,膚汗那容睡。秋風幾時來,不問黑貂敝。林梢
  • 傷時(一作鄭遨詩)

    杜光庭唐代〕帆力劈開滄海浪,馬蹄踏破亂山青。浮名浮利過於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
  • 影壁自贊

    釋道濟宋代〕面黃以蠟,骨瘦如柴。這般模樣,只好投齋。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
  • 虛名

    宋祁宋代〕身外虛名莫妄求,強關事事判悠悠。試看雲將三年役,止博鴻蒙一掉頭。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徐崇嗣沒骨牡丹圖

    宋光宗宋代〕已過穀雨十六日,猶見牡丹斗淺紅。曾不爭先及開早,能陪芍藥到薰風。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修孺歸通泉用陳圖南韻

    呂陶宋代〕猿鶴皆飛昔日聲,安車歸去路岐平。高懷無累能知止,半祿雖微亦代耕。林下光陰尤覺永,環中氣象有餘清。塵埃
  • 過驪山

    薛能唐代〕丹雘蒼蒼簇背山,路塵應滿舊簾間。玄宗不是偏行樂,只為當時四海閒。
無相頌(亦名《滅罪頌》)原文_無相頌(亦名《滅罪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