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記
作者:阮道明 (字數:900字作文)
柴米油鹽,是生活必需品,每家每戶都離不開。柴,列為第一,不是沒有緣由的。一日三餐,燒水、做飯、炒菜、熱湯,樣樣少不了柴,甚至煮飼料,煲藥湯,也沒有不用柴火的。
上世紀50年代,家鄉還沒有像今天那樣用上液化氣,柴火是惟一的燃料。因此,家家戶戶都得為柴而忙碌。
當時,上山砍柴的活兒,大多由婦女承擔。我家裡缺乏勞力,母親為了給家裡多掙工分,既要每日為生產隊勞動,又要忙家庭副業,還要掛念家裡的柴火。她只好趁社員勞動休息間隙,在地頭田尾割上幾把茅草,或者拾上幾根枯木,下工時帶回家當柴燒。
母親的艱辛,作為子女的都看在眼裡。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幫助家裡共克時艱,砍柴成了我責無旁貸的事。
上山砍柴,對我來說,不僅可以為家裡解決燃料問題,還為自己積攢下學期學費——母親允許我從中挑出些上等的木柴運到集市上出售,將出售的錢作交納學費之用。
當時我才9歲,個子小,力氣不足,砍柴經驗不多。而與我同去砍柴的夥伴大多年紀比我長,長年累月泡在山中,手腳麻利,生龍活虎。一到山裡,當我還在東張西望尋找柴源時,他們早就知道哪個地塊有好柴,於是就招呼我一道直接進入砍柴地點。他們總把離家最近、柴質最好的地點留給我,好讓我砍上一挑好柴。見我捆不好柴,他們就爭先恐後來幫我捆,而後才去捆自己打好的柴。更令我感動的是,當得知我要賣柴交學費時,他們就毫不吝嗇地從自己的柴中挑出幾根最好的柴塞到我的柴捆中。多少年過去了,那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
砍柴,是一種艱苦卓絕的勞動,用心體會,除收穫之外還有心得。記得有一回周末,由於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多,我一到家就埋頭做作業,直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到了山上拿出柴刀砍柴時,一連砍了幾刀也沒有把一棵手指頭粗的枯樹砍倒。要是換往日,最多三兩下,就刀起樹倒了,今天怎么反常了?這時,我才記起來昨晚忘了磨刀。“磨刀不誤砍柴工。”我怎么把這個最重要的事都忘了,這下要自己懲罰自己了。好在有小夥伴們的幫助,我才渡過了那天尷尬的處境。從此,我對“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淺顯的道理有了深層的認識。“欲善其工,必先利於器”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這種理解、感悟,這種區分、明白,對我來說終生受用。或許這比當時砍到的一擔柴火更具價值。
現在,為了環境保護,鄉村大多用上了液化氣,但每次回老家,與當年的小夥伴們拉家常,回憶起當年砍柴的日子,總有一腔豪情在心中蕩漾,總有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