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永泰名山室
作者:李建珍 (字數:1500字作文)
永泰是旅遊勝地,著名景點太多,如青雲山、大樟溪、赤壁、方廣岩、御溫泉……數不勝數。與這些知名景點相比,大洋鄉的高蓋山實在太沒有名氣了,而隱藏於高蓋山中的小小名山室更是聞所未聞。
大學畢業16年的同學會定在高蓋山腳下。落腳之後,當地的一位汪同學邀請大家去登高蓋山,看名山室。
汪同學竭盡地主之誼,帶領我們登山。他告訴我們:雖然高蓋山的海拔有1187米,但要登的這段只有500多米高,只需30分鐘。我帶著休閒的心情來到山腳下,仰望側立的山石因陰雨連綿和高大樹木的掩映而更顯幽深,我鬆懈的情緒立即繃緊了。這裡的登山道是宋朝修建的古道,每一段的石階都很長,直上直下數百級,中間沒有拐彎,也無處休息,走一段就要累得氣喘吁吁,且石階因年代久遠而極為陡峭光滑。第一段的石階每一層都向下傾斜,是“上山容易下山難”的傑出代表;第二段石階是唯一有扶手的,可見其攀登的難度,每一級石階的長度可容3~4人並排行走,但寬度方面就不敢恭維了——容不下一個腳掌,只能側著腳走。心裡暗暗叫苦:等會兒下山怎么辦?
第三段台階走完就到了半山的“晴雨亭”,大家在亭子裡休息片刻繼續登山。汪同學走在最前面,一直安慰我們:“快到了……就到了……馬上到了……”後面的同學則一再問其他同學:“老汪又忽悠我們,還有幾個彎?真的到了嗎?”
終於到了山上平坦開闊處,一側竹林茂密,像是世外清修之地,一側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山室”。
當汪同學介紹說“名山室”里有摩崖石刻時,我心想:摩崖石刻哪兒沒有呀,非要到這地方看?
來到名山室門前,這是一個清靜的道觀。門口有“名山室”的牌匾,重修名山室的碑記,介紹文章,還有楹聯一副:高照三光縱觀三千世界,蓋函四德畫是四象乾坤。雖然“縱觀”和“畫是”對仗並不工整,但已經將高蓋山、道家修行和摩崖石刻都涵蓋在內,也屬不易。
走進山門,方知名山室是一系列的石窟。站在天井可見分列左右的東西二室,正殿內煙霧繚繞,有人在抽籤。
汪同學直接帶我們左拐上樓去東室看摩崖石刻。這是懸崖覆蓋的小閣樓,正對著門的石窟下,有一尊青石雕刻的男性觀音,據說有800多年歷史,全國只有3尊,這是其中之一。因曾遭盜,真身被收藏起來,此尊是現代仿製的。
正面的崖壁前也有一尊坐像,是“蓮社七祖”之一祖,看起來像是銅製的,石欄桿圍著,不能走近感知。這尊像的背後就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摩崖石刻。
與平素常見的刻字的摩崖石刻不同,名山室刻的是一幅幅佛教故事。其中最有文獻價值的是一組大約作於14世紀的造像。造像刻畫了7個闊首比丘,身穿寬大袖子和交叉領口的衣服,分兩排站立。其中一名左手持類似金剛杵的東西,一名手持金剛鈴,其餘皆作拱手狀,比丘上方刻有數朵蓮花和“佛”字。國家級考古專家溫玉成實地考察認為,這組造像是宋元時期的民間組織“白蓮教”所崇拜的“蓮社七祖”的造像。由於當時白蓮教被朝廷認為是佛教異類,被趕盡殺絕,因此留存至今的資料甚少。據說這是全國僅存的一處白蓮教摩崖造像遺蹟,填補了我國白蓮教研究的空白。
離開名山室,左拐,來到一處絕壁下,這裡有不知始建於何年,後來重修的“文昌閣”,還有一些摩崖石刻和不同朝代的碑記。霧太濃,棧道之外的山石都只能看個大體的輪廓。有如武夷山水簾洞般的水簾自上而下傾瀉下來,還未落到下面的水潭就消失在雲霧中。絕壁上有“清涼地”和“名山有緣”的題刻。
雨停霧卻依舊,沿著歲月打磨得光滑且長滿青苔的古道下山。正如原先預計的,已穿了防滑的運動鞋,還是阻止不了我一路滑跌,狼狽無比。一路上,我發現古道的絕大部分石階都刻了字,是古時候修造者留在石階上的姓名和時間——這裡,每一塊石階都是文物。
獨特的高蓋山,難得的名山室,雨中行走雖艱難,但登過山的同學都說:“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