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程戡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程戡,字勝之,許州陽翟人。少力學,舉進士甲科,補涇州觀察推官,再遷秘書丞、通判許州。曹利用貶,戡以利用婿降通判蘄州。徙虔州,州人有殺母,暮夜置屍仇人之門,以誣仇者。獄已具,戡獨辨之,正其罪。
寶元初,忻、代地震,壞城郭、廬舍,死傷甚眾,命戡安撫,頗以便宜從事。擢天章閣待制,陝西有保毅軍,人苦其役。戡奏曰:“保毅在鄉兵外,不黥而有籍,所以佐邊備也。已隸保捷兵①,而保毅籍如故,州縣以供力役,率困憊,至破析財產售田者,猶數戶出一夫,民不勝苦。”因詔私役保毅者坐之。
戡坐嘗保任貝州張得一,得一伏誅,奪職出知鳳翔府,尋徙河中。契丹使過,稱疾,求著帽見,戡使謂曰:“有疾,可毋相見,見當如禮。”使者語屈,冠而見。
英宗即位,以安武軍節度使留再任。初,覃恩,蕃官例不序遷。至是,用戡奏始皆得遷。延州城,雉堞②頗卑小。敵登九州台,則下瞰城中。戡調兵夫大增築之。橫山酋豪③怨諒祚④,欲率其屬叛,取靈、夏,以求兵為援。戡言:“豺虎非自相搏,則未易取也;癰疽非其自潰,則未易攻也。諒祚久悖慢,宜乘此許之,所謂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利也。”
言者請選大臣帥永興,屯重兵以制五路。戡以為“四路距永興皆十數驛,設有警,使聽節制,則不及事矣。且關中財賦不贍,宿軍多,何以給之?”
治平初,命宦官王昭明等領四路蕃部事。戡曰:“蕃部所以亡去,苦邊吏苛暴,為西人誘略爾。今昭明等徒能呼召首領,犒以牛酒,恐未足以結其心也。宜更置路分鈐轄、都監,各部一將兵,兼沿邊巡檢使,無復專蕃部事。”從其奏。夏人遣使入貢,僭漢官移文於州,稱其國中官曰樞密。戡止令稱使副不以官,稱樞密曰“領廬”,方許之。
戡告老章累上,終弗聽,遣使以手詔問勞,賜茶藥、黃金,乃再上章曰:“臣老疾劇矣,高奴屯勁兵為要地,豈養病所耶?”召還,道卒。
(選自《宋史·程戡傳》)
【注】:①保捷兵:禁軍。②堞:城上如齒狀的矮牆。③酋豪:部落的首領。④諒祚:西夏皇帝。
譯文/翻譯:
程戡,字勝之,北宋許州陽翟(河南禹縣)人,少年時勤奮讀書,天禧年間中了進士,及第甲科。被朝廷增補為涇州觀察推官,兩次遷升做了秘書丞、許州的 通判。曹利用被貶,程戡因為是曹利用的女婿被降職為蘄州通判。調職到虔州,虔州人有殺害母親,在晚上將屍體放在仇人的門前,來污衊仇人。案件已經備辦,只 有程戡辨別了這個案件,公正地定了那人的罪。
寶元初年,忻、代發生地震,城郭、廬舍被毀壞,死傷的人很多,皇上命程戡安撫,可以因利乘便,見機行事,處理事務。被提拔為天章閣待制,陝西有保毅 軍,人們為那兵役而苦惱。程戡上奏說:“保毅在鄉兵外,沒有在臉上刺字塗黑做記號但是有登記,是用來幫助邊備的。已經隸屬於禁軍,而保毅上的名冊像原來一 樣,州縣又來要求供給力役,(百姓)都睏乏疲憊,到了破析財產賣田的地步,還要幾戶出一個人,百姓不能承受痛苦。”於是下詔私役保毅的人給他定罪。
程戡因為曾經保薦貝州張得一而獲罪,張得一被處死,改變職位離京主持鳳翔府,不久調職河中。契丹使者拜訪,程戡稱病,使者請求戴便帽見,程戡派人說:“有病,可以不見我,見應當按禮儀。”使者語屈,使者戴著官帽來見。
英宗即位,程戡憑安武軍節度使留任。當初,(英宗)廣施恩澤,蕃坊的長官按慣例不按等級次第升遷。到這時,因為程戡上奏才都能夠升遷。延州城,城牆 很小。敵人登上九州台,就能向下俯瞰城中。程戡抽調兵夫修築增高。橫山部落首領怨恨諒祚,想要率領他的部屬叛亂,攻取靈、夏,來求兵作為後援。程戡說: “豺虎不是自相搏擊,就不容易獵取;癰疽不是它自己潰爛,就不容易治療。諒祚早就背理傲慢,應當趁此機會答應他,所說的用蠻夷攻打蠻夷,這對中原地區是有 利的啊。”
有人建議推選大臣帥永興,屯集重兵來控制五路。程戡認為“四路距永興都是十幾個驛站,如果有緊急的情況,讓(他們)聽節制,那么來不及了。況且關中財貨賦稅不富足,駐軍多,用什麼來供給他們?”
治平初年,命宦官王昭明等領四路蕃部事。程戡說:“蕃部逃跑離開的原因,是苦於邊吏苛刻暴虐,被西人誘騙掠奪罷了。現在昭明等只能召 集首領,用牛酒犒勞,恐怕不足夠用來聯吉他們的心。應當重新設定路,分鈐轄、都監,各指揮一支部隊,兼沿邊巡檢使,不要再專管蕃部的事。”皇上聽從了他的 建議。夏人派使者來進貢,超越漢官移文到州,稱他國中的官為樞密。程戡只讓稱使副不用官相稱,稱樞密“領廬”,才答應他們。
程戡告老奏章多次呈上,皇上最終不聽,派使者用手詔慰問,賞賜給茶藥、黃金,程戡於是再上章說:“我年老病重了,高奴囤積重兵是重要的地方,難道是養病的處所嗎?”皇上下詔讓其還鄉,程戡在路上去世。
《宋史·程戡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