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杜鄴傳》原文及翻譯

漢書

原文:

杜鄴字子夏,本魏郡繁陽人也。祖父及父積功勞皆至郡守,武帝時徙茂陵。鄴少孤,其母張敞女。鄴壯,從敞子吉學問,得其家書。以孝廉以郎。 
與車騎將軍王音善。平阿侯王譚不受城門職,後薨,上閔悔之,乃復令譚弟成都侯商位特進,領城門兵,得舉吏如將軍府。鄴見音前與平阿有隙,即說音曰:“鄴聞人情,恩深者其養謹,愛至者其求詳。夫戚而不見殊,孰能無怨?此《棠棣》《角弓》之詩所以作也。昔秦伯有千乘之國,而不能容其母弟,《春秋》亦書而譏焉。周,召則不然,忠以相輔,義以相匡,同己之親等己之尊不以聖德獨兼國寵又不為長專受榮任分職於陝並為弼疑。故內無感恨之隙,外無侵侮之羞,俱享天晁,兩荷高名者,蓋以此也。竊見成都侯以特進領城門兵,復有詔得舉吏如五府,此明詔所欲寵也。將軍宜承順登意,加異往時,每事凡議,必與及之。指為誠發,出於將軍,則孰敢不說諭?”音甚嘉其言,由是與成都侯商親密,二人皆重鄴。後以病去郎。商為大司馬衛將軍,除鄴主簿,以為腹心,舉侍御史。哀帝即位,遷為涼州刺史。鄴居職寬舒,少威嚴,數年以病免。 
是時,帝祖母定陶傅太后稱皇太太后,帝母丁姬稱帝太后,而皇后即傅太后從弟子也。傅太后尤與政專權。元壽元年正月朔,上以皇后父孔鄉侯傅晏為大司馬衛將軍,而帝舅陽安侯丁明為大司馬驃騎將軍。臨拜,日食,詔舉方正直言。扶陽侯韋育舉鄴方正,鄴未拜,病卒。 
初,鄴從張吉學,吉子竦又幼孤,從鄴學問,亦著於世,尤長國小。鄴子林,清靜好古,亦有雅材,建武中歷位列卿,至大司空。其正文字過於鄴、竦,故世言國小者由杜公。(節選自《漢書·杜鄴傳》) 

譯文/翻譯:

杜鄴字子夏,本是魏郡繁陽人。祖父和父親積累功勞都官至郡守,武帝時遷居茂陵。杜鄴幼年喪父,他的母親是張敞的女兒,杜鄴成年後,跟隨張敞的兒子張吉學習請教,得到張吉家藏的書。通過舉孝廉做了郎官。 
杜鄴與車騎將軍王音交好。平阿侯王譚不領受城門郎的職務,後來去世,皇帝哀憐他並對這件事感到懊悔,於是又命令王譚的弟成都侯王商以特進的官職統領城門兵,可以像將軍府一樣選拔官吏。杜鄴見王音先前與平阿侯有隔閡,就勸王音說:“我聽說人之常情,對待恩深的人就奉養謹厚,對待最愛的人就有求必應。關係親近卻不能被特別對待,誰能沒有怨氣?這是《棠棣》《角弓》這些詩創作的原因呀,從前泰伯是擁有千輛兵車諸侯國的君主,卻不能容納他同母的弟弟,《春秋》也記載並譏諷他。周公、召公卻不是這樣,他們忠誠地相互輔助,按照道義相互匡扶,同等對待自己的親屬,同等對待自己的地位,不憑藉聖德獨占國家的尊寵,也不因年長獨自承擔榮耀的職位,以陝為界劃分職責,一同成為輔佐君王的大臣,因此在內沒有不滿和怨恨的裂痕,在外沒有遭受侵犯欺侮的恥辱,兩個人都享有上天的庇佑,承受高潔的名聲,大概就是因為這些吧,我私下裡見成都侯以特進統領城門兵,又有詔令得以像五府一樣選拔官吏,這是皇帝公開宣示要寵幸他呀。將軍應該接受順從聖上的心意,更加不同於以前,每件事凡是要商議,一定要讓王商參與。意旨出於真誠,又由將軍提出,那么誰敢不喜悅愉快呢?”王音很贊同他的話,從此與成都侯王商關係(變得)親近密切,兩個人都很敬重杜鄴,後來杜鄴因病辭去郎官。王商做了大司馬衛將軍,任命杜鄴做主薄,把他當作心腹,推舉他做侍御史。哀帝即位,升任他做涼州刺史。杜鄴在職時寬厚平和,很少嚴厲,多年後因病免官。 
此時,皇上的祖母定陶傅太后尊稱為皇太太后,皇上的母親丁姬尊稱為帝太后,皇后就是傅太后堂弟的女兒。傅太后更是參預政事獨攬大權。元壽元年正月初一,皇上任用皇后的父親孔鄉侯傅姜做大司馬衛將軍,任用帝舅陽安侯丁明做大司馬驃騎將軍。到授官時,發生了日食,皇上下令推舉端方正直、敢於直言的士人,扶陽侯韋育推薦杜鄴為方正,杜鄴沒有接受官職就病死了。 
當初,杜鄴跟隨張吉學習,張吉的兒子張辣又年幼喪父,跟隨杜鄴學習(請教),在當時也很有名,尤其精通分析字形、研究音韻、解釋字義的學問。杜鄴的兒子杜林,清靜好古,也有不同尋常的才智,建武年中官位已至列卿,官至大司空。他考定文字的水平勝過杜鄴和張辣,因此世人說“國小”這門學問是從杜公開始發展的。 
《漢書·杜鄴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漢書·杜鄴傳》原文及翻譯0
《漢書·杜鄴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