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諭序》原文及翻譯

歸有光

原文:

予與承式同舉於鄉,試於禮部,皆不第。而承式獨以祿養為急,徘徊都下。送予出崇文門外,謂當得官浙中,因約余游錢塘西湖,遠則在天台、雁盪之間,欲為東道主人,然又數不果。今年,始得處之青田。青田在萬山中,足以讀書談道,優遊自適。而浙東學者,近歲浸被陽明之教,為致良知之學。承式為人敦樸斂約,不喜論說,而中有自得者。今為人師,不容默默,亦將出其所有,以考論其同不同何如也。 
浙東道學之盛,蓋自宋之季世。高皇帝初定建康,青田劉文成公,實與景濂及麗水葉景淵、龍泉章三益四人,首先應聘而至。當是時,居禮賢館,日與密議。浙東儒者皆在。蓋國家興禮樂,定制度,建學養士,科舉之法,一出於宋儒。其淵源之所自如此。 
近歲以來,處之科第,至闔郡不見一人。或者遂目為深山荒絕之區,而不知假令縣歲貢數十輩,豈盡謂之才賢得人耶?以甌粵區區二百年,有文成公為帝者師,不可謂之乏人也矣。天下承平日久,士大夫不知兵,一旦邊圉有警,束手無策,徒望之勇猛強力之人。如此,則古所謂合射獻馘於學宮者,何事耶?文成以書生,當方谷珍起海上,毅然建剿滅之策。佐石抹元師擒殄山寇,卒以保障鄉里,挈全城以歸興王之運。其文武大略,且未可以一鄉一國之士概之矣。 
承式入公之里,而與其子弟游,能無慨然有感矣乎!夫山川之氣,積二百年,當有發者。況以先王之道,六經孔孟之語訓迪之。將見括蒼之士,必有文武忠孝出而為國家之用者矣。 
(選自《震川先生集》,有刪節)
【注】①教諭:明清時,縣設“縣儒學”,內設教諭一人,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

譯文/翻譯:

我和承式在鄉試中同時中舉,又一起參加禮部的考試,都沒有考中。承式因為急於用官俸養親,徘徊逗留在京城。他把我送出崇文門外,說倘若能夠在浙東得官,就約我遊覽錢塘西湖,遠一點的就到天台、雁盪之間,想要作為東道主(來接待我),然而又屢次沒能實現。今年,承式才得以在青田縣任職。青田縣坐落在群山之中,足以研讀詩書、談說義理,悠閒自適地居住其中。浙東一帶求學的人,近年來受陽明之教薰陶,學習致良知的學說(王陽明心學的本體論與修養論的統一)。狄承式為人敦厚樸實含蓄內斂,不喜歡談論辯說,然而胸中自有心得。現在已為人師,容不得再默不作聲,也要提出自己的見解,並考證評論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究竟有什麼異同之處。
浙東道德學問的興盛,大概從宋代末期開始。高皇帝最初定都建康,青田縣的劉文成公(劉基),實際上和宋景濂以及麗水縣的葉景淵、龍泉縣的章三益四人,首先應聘到這裡。在這個時候,居住在禮賢館,每天與他們一起密切商議。浙東的儒生都會聚在一起了。國家振興禮樂、確定法令制度、建設學宮培養士人、採用科舉選才的方法,全都來自宋代儒學理念。它淵源的來由就是這樣的。
近年來,通過科舉得官的,全郡沒有出現一個人。(因此)有的人就把這裡看作是深山中荒涼落後的地區,卻不知道,假使某縣每年能中科舉幾十人,難道就能說這裡出人才了嗎?甌粵地區在短短的二百年中,就出了作為皇帝老師的劉文成公,不可以說它缺乏人才。天下太平的時間已經很久,士大夫們不懂軍事,一旦邊境發生緊急情況,就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於那些勇猛強力的人。像這樣的話,那么古代那些在學宮中想要建立功勳的人,能幹什麼呢?劉文成公作為一介書生,在方谷珍海上起兵的時候,毅然進獻剿滅的建議。輔佐石抹元的軍隊抓捕、消滅山賊,最終得以保護了鄉里,又帶領全城人來歸附明君,以振興國家。他的文韜武略,是不可拿一鄉一國的讀書人來衡量的。
狄承式來到文成公的故里,同文成公的後生晚輩交遊,能不有所感慨嗎!山川的靈氣,積聚了二百年,應當有所生髮了。何況憑藉先王之道,六經孔孟言論來教訓啟迪他們。我將看到括蒼(麗水縣)的讀書人,一定會有文武忠孝的人出現而被國家所用。
歸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諭序》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歸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諭序》原文及翻譯0
歸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諭序》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