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李襲吉傳》原文及翻譯

舊五代史

原文:

李襲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後,父圖,為洛陽令,因家焉。襲吉乾符末應進士舉,遇亂,避地河中,依節度使李都,擢為鹽鐵判官。及王重榮代,不喜文士,時喪亂之後,衣冠多逃難汾、晉間。襲吉訪舊至太原,武皇①署為府掾,出宰榆社。光啟初,武皇遇難上源,記室歿焉,既歸鎮,辟掌奏者,多不如旨。或有薦襲吉能文,召試稱旨,即署為掌書記。襲吉博學多通,尤諳悉國朝近事,為文精意練實,動據典故,無所放縱,羽檄軍書,辭理宏健。自武皇上源之難,與梁祖②不協,乾寧末,劉仁恭負恩,其間論列是非,交相聘答者數百篇,警策之句,播在人口,文士稱之。三年,遷節度副使,從討王行瑜,拜右諫議大夫。及師還渭北,武皇不獲入覲,為武皇作違離表,中有警句云:“穴禽有翼,聽舜樂以猶來;天路無梯,望堯雲而不到。”昭宗覽之嘉嘆。洎襲吉入奏,面詔諭之,優賜特異。 
天復中,武皇議欲修好於梁,命襲吉為書以貽梁祖,書曰:“一別清德,十有餘年,失意杯盤,爭鋒劍戟。山長水闊,難追二國之歡;雁逝魚沉,久絕八行之賜……”梁祖覽之,至“毒手尊拳”之句,怡然謂敬翔曰:“李公斗絕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襲吉之筆才,虎傅翼矣!”又讀至“馬邑兒童”、“陰山部落”之句,梁祖怒謂敬翔曰:“李太原殘喘余息,猶氣吞宇宙,可詬罵之。”及翔為報書,詞理非勝,由是襲吉之名愈重。 
襲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視事之暇,手不釋卷。獎誘後進,不以己能格物。參決府事,務在公平,不交賂遺,綽綽有士大夫之風概焉。天祐三年六月,以風病卒於太原。同光二年,追贈禮部尚書。 
(節選自《舊五代史·卷六十》) 

譯文/翻譯:

李襲吉,自己說是唐朝左相李林甫的後代,父親李圖,擔任洛陽令,所以居家洛陽。李襲吉在乾符末年應進士舉,遇遭戰亂,逃避到河中,依附節度使李都,被提升為鹽鐵判官。等到王重榮代替李都任節度使,不喜歡文士。當時正值喪亂之後,士大夫多逃難到汾、晉二地。李襲吉到太原探訪故交,武皇委任他為官署屬員,出任榆社縣宰。光啟初年,武皇在上源遭遇襲擊,武皇的記室死了,回來之後,徵召掌管進言上書的人,多不合心意。有人推薦說李襲吉善於寫文章,召來一試果然合意,即刻任命他為掌書記。李襲吉博學通識,特別熟悉國朝近代之事,寫的文章精意練實,動輒引經據典,從不縱性為文,不管是寫檄文還是軍書,均辭旨宏遠理氣雄健。武皇自從在上源遭暗算後,與梁太祖一直不合。乾寧末年,劉仁恭忘恩負義,這期間李襲吉撰寫的由聘答者送去的論說是非的書信幾百篇,其中警策之句,人人傳誦,文士稱讚。光啟三年,遷升為節度副使,隨行征討王行瑜,任右誅議大夫。等到回師渭北,武皇沒獲準入宮覲見唐昭宗,李襲吉替武皇做《違離表》,裡面有警句:“洞中飛禽有翼,聽到舜樂所以飛來;天路沒有長梯,望見堯雲卻難到達。”唐昭宗讀後頗為嘉許讚嘆。等到李襲吉上奏時,昭宗當面教導他,優待賞賜特別多。 
天復年中,武皇想和梁朝修好,命李襲吉寫信給梁太祖,信上說:“與君一別,已十幾年,酒宴推杯失睦違和,持劍握戟爭鋒對決。山長水闊,難追兩國交歡之時;雁逝魚沉,往來書信久已斷絕…………”梁太祖看信,到“毒手尊拳”一句時,高興地對敬翔說:“李克用偏居一隅,怎么會得到這種文士!像我這樣足智善謀,如果再得到李襲吉的文才,就像老虎添了翅膀一樣啊!”又讀到“馬邑兒童”、“陰山部落”等句,梁太祖生氣地對敬翔說:“李克用只剩下一口氣,仍然氣呑宇宙,可以臭罵他。”等到敬翔寫回信時,詞句理氣均超不過李襲吉之信,因此李襲吉的名聲更大了。 
李襲吉在武皇幕府接近十五年,辦公事之餘,手中從不放下書卷。他勉勵引導後輩,不憑藉自己的才能苛責他人。李襲吉參與決策公事,務求公平,不搞送禮請託的歪風,很有士大夫的風度氣概。天祐三年因患風病死於太原。同光二年,追贈禮部尚書。 
《舊五代史·李襲吉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舊五代史·李襲吉傳》原文及翻譯0
《舊五代史·李襲吉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