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2分)
①振長策而御宇內振: ②俯首系頸,委命下吏委:
③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藩籬: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履:  
8.下列加點詞語與其它三項意思不同的是()(2分)
A.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B.鑄以為金人十二
C.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D.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9.下列加點詞語不屬使動用法的一項是()(2分)
A.吞二周而亡諸侯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10、下列各句已補出的被省略的成分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C.俯首系頸,委命(於)下吏
D. 收天下之兵,聚之(於)鹹陽
11.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參考答案
7.①振:舉起。②委:交付。③藩籬:比喻邊疆上的屏障。④履:登上。
8、D
9、D
10.B
11.①優秀的將領手握強有力的弓箭守住關隘,可靠的大臣,精壯的士兵拿著鋒利的兵器緝查盤問過往行人。
②胡人不敢南下來放牧牛馬,士人不敢拉起弓箭來報仇怨。
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回響,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選自賈誼《過秦論》)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卻匈奴七百餘里 卻:擊退。
B.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踐:踏。
C.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抗:抵抗。
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絮大 絮:衡量。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體現秦始皇實施bao6*政的一組是(3分)
①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②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④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⑤隳名城,殺豪傑 ⑥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選文第一段主要寫秦始皇統一天下。作者寫到了秦始皇從政治、軍事、文化、刑法等方面鞏固政權的措施
B.選文第二段寫陳涉起義和秦王朝的覆滅。極力寫了陳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戰能力,這其實是在為最終結論做鋪墊。
C.選文第三段闡述渚侯國和秦王朝滅亡的原因。通過秦王朝、陳涉與九國之師三者的對比.對統治者不施仁敢進行了諷刺和批判。
D.選文在寫秦的強盛和陳涉的地位身份時,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語言氣勢磅礴,語意酣暢淋漓,讀起來有一瀉千里之感。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回響,贏糧而景從。(5分)
(2)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5分)
參考答案
4、(3分)C(抗:匹敵、相當)
5、(3分)B
6\(3分)C(沒有闡述各諸侯國滅亡的原因,不是三者的對比;主要指秦統治者,籠統地稱“統治者”不準確)
7.(1)(5分)(他們)砍下樹木作為兵器,舉起竹竿作為旗幟,天下百姓像浮雲一般聚集起來,如回聲那樣應和他,背著糧食如影隨形地緊跟他。
(譯出“兵”“揭”“贏”“景”各1分,句子通順1分。沒有把“雲集回響”翻譯成比喻句也可)
(2)(5分)一個戍卒發難,秦王朝就被毀掉了,皇帝自己也死在別人手裡,被天下眾生恥笑,是什麼原因呢?
(譯出“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各1分,句子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到始皇的時候,發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以武力來統治各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國統統消滅,登上寶座來控制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震懾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性命聽憑秦的下級官吏處理。於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長城,守衛邊境,使匈奴退卻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接著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為的是使百姓變得愚蠢;毀壞高大的城牆,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鹹陽,銷毀刀刃和箭頭,用來鑄成十二個銅人,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憑著華山當作城池,就著黃河當作池護城河,占據著華山,面對著黃河,認為是險固的地勢。好的將領手執強弩守衛著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安定,始皇心裡自以為倚仗這關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堅固的城防,就可以成就子孫萬代的帝王基業。 
秦始皇去世之後,他的餘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用破瓮做窗戶、用草繩系門板的貧家子弟,是下底層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頓那樣的富有。他躋身於戍卒的隊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難,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國,折斷樹枝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豪傑紛紛回響聚集,許多人都背著糧食,如影隨行般地跟著他。崤山以東的英雄豪傑於是一齊起義,消滅了秦王朝。
再說,一統天下的秦王朝並沒有被削弱,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還是與從前無異。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更加尊貴;鋤頭木棍並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那遷謫戍邊的卒子的作戰能力並不能和九國部隊匹敵;陳涉行軍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國的武將謀臣。可是條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完全相反,為什么呢?假使拿東方諸國跟陳涉比一比長短大小,量一量權勢力量,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了。然而秦憑藉著它的小小的地方,發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招致八州來歸,而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這之後將天下歸己所有,用崤山、函谷關作為自己的內宮;一個戍卒發難國家就滅亡了,皇子皇孫都死在人家手裡,被天下人恥笑,是什麼原因呢?不施行仁義,攻和守的形勢就不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