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李邕傳》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

原文:

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既冠,見特進李嶠,自言“讀書未遍,願一見秘書”。嶠曰:“秘閣萬卷,豈光陰能習邪?”邕固請,乃假直秘書。未幾辭去,嶠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嶠嘆曰“子且名家!”
嶠為內史,與監察御史張廷珪薦邕文高氣方直,才任諫諍,乃召拜左拾遺。御史中丞宋璟劾張昌宗等反狀,武后不應,邕立階下大言曰:“璟所陳社稷大計,陛下當聽。”後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讓曰:“子位卑,一忤旨,禍不測。”邕曰:“不如是,名亦不傳。”
五王誅,坐善張柬之,出為南和令,貶富州司戶參軍事。韋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彈任職,人頗憚之。譙王重福謀反,邕與洛州司馬崔日知捕支黨,遷戶部員外郎。岑羲、崔浞惡崔日用,而邕與之交。玄宗在東宮,邕被禮遇,羲等忌之,貶邕舍城丞。
帝封禪還,邕見帝汴州,詔獻辭賦,帝悅。然矜肆,自謂且宰相。邕素輕張說,與相惡。會仇人告邑贓貨枉法,下獄當死。後得減死,貶遵化尉。開元二十三年,起為括州刺史,熹興利除復坐誣枉且得罪天子識其名詔勿後歷淄滑二州刺史上計京師。始,邕蚤有名,重義愛士久斥外,不與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間傳其眉目瑰異,至阡陌聚觀,後生視風內謁,門巷填隘中人臨問,索所為文章,且進上。以讒媚不得留,出為汲郡、北海太守。天寶中,左驍衛兵曹參軍柳勣有罪下獄,邕嘗遺勃馬,故吉溫使引邕嘗以休咎相語,陰賂遺。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詔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察御史羅希奭就郡杖殺之,時年七十。
邕之文,於碑頌是所長,人奉金帛請其文,前後所受鉅萬計。邕雖詘不進,而文名全國,時稱李北海。盧藏用嘗謂:“邕如千將、莫邪,難與爭鋒,但虞傷缺耳。”後卒如言。杜甫知邕負謗死,作《八哀詩》,讀者傷之。邕資豪宕,不能治細行,所在賄謝,畋游自肆,終以敗雲。
選自《新唐書·李邕傳》,有刪節)

譯文/翻譯:

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李邕二十歲成年後,去拜見特進李嶠,自己陳說“有些書還沒讀過,希望能讀一讀宮廷藏書”。李嶠說:“秘閣有萬卷書,哪能短時間讀完呢?”李邕再三請求,於是(李嶠同意)讓他暫任秘書一職。不久,李邕辭去(這一職務)離開。李嶠很驚訝,試著拿秘本書和未公開的文章問他,(李邕)對答清楚敏捷。李嶠感嘆說:“你將來會成為名家!”
李嶠擔任內史,與監察御史張廷珪推薦李邕文章高深,人品端方正直,他的才能能任諫諍(一職)。於是(朝廷)徵召他授官左拾遺。御史中丞宋璟揭發張昌宗等謀反的事,武后沒有回應。李邕站在階下大聲說:“宋璟所陳說的是社稷大事,陛下應該聽取。”武后的臉色緩和了,隨即同意了宋璟的奏請。李邕出來後,有人指責說:“你職位卑微,一旦觸怒天子,會有不測之禍。”李邕說:“不這樣,我的聲名也不會傳揚。”
五王被殺,(李邕)因與張柬之交好受到株連,被調出京城擔任南和令,又被貶為富州司戶參軍事。韋氏叛亂被平定,(朝廷)召回(李邕)授予他左台殿中侍御史,(他)揭發在任官員,人們十分忌憚他。譙王李重福謀反,李邕與洛州司馬崔日知追捕餘黨(有功),升任戶部員外郎。岑羲、崔湜厭惡崔日用,但是李邕卻與他交往。玄宗還是太子時,李邕受禮遇,岑羲等人忌恨他,(設法把)李邕貶為舍城丞。
皇帝封禪大典歸來,李邕在汴州拜見皇帝,詔令他獻上辭賦,皇帝看了很高興。但是李邕驕矜放縱,自己說將要做宰相。李邕一向輕視張說,與張說交惡。恰好有人告李邕貪贓枉法,投入大獄判他死罪。後來(李邕)得以減免死罪,被貶為遵化尉。開元二十三年,(李邕)被起用擔任括州刺史。喜歡興利除害,又因為被誣陷將被判罪。皇帝知道他的名字,下詔令不判罪。後來(李邕)歷任淄、滑二州刺史,送計簿到京師。當初,李邕早就有聲名,看重愛護俠義之士,長久被排擠在朝廷之外,(李邕)也不與(朝中)士大夫交往。入朝做官後,人們傳說他的眉眼俊異,以致路人圍觀。年輕人慕名去拜謁,門庭里巷都塞滿了。宮中近臣來訪,索要(李邕)所寫的文章,並進獻給皇帝。因為別人的嫉妒和讒言,李邕不能留在朝中,出京城擔任汲郡、北海太守。天寶年間,左驍衛兵曹參軍柳勣犯罪被投入大獄。李邕曾經贈馬給柳勣,所以吉溫就讓(柳勣)引出李邕曾經與他議論國家吉凶的話(來誣陷他),私下厚賂柳勣。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李邕,於是連及李邕(也被)判罪。詔令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察御史羅希奭到李邕所在的郡縣杖殺了他。李邕當時七十歲。
李邕的文章,在碑頌方面是所擅長的。人們送上錢物請他寫文章,前前後後所收受的錢物數以萬計。李邕雖然仕途上不得意,但文章聞名全國,當時人稱李北海。盧藏用曾說:“李邕就像干將、莫邪,(一般人)很難與之爭鋒芒,只是擔心它破損啊。”後來(李邕的命運)最終(果然)如他所說。杜甫知道李邕遭受誹謗而死,作《八哀詩》,讀這首詩的人(都)為他感傷。李邕天性豪宕,不拘細節,收納饋贈,遊獵盡興,最終因此而敗毀。
《新唐書·李邕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新唐書·李邕傳》原文及翻譯0
《新唐書·李邕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