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鄭居中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鄭居中,字達夫。崇寧中,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初,居中自言為貴妃從兄弟,妃從蕃邸進,家世微,亦倚居中為重,由是連進擢。明年,遷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同知樞密院。改資政學士。蔡京以星文變免,趙挺之相,與劉逵謀盡改京所為政。未幾,徽宗頗悔更張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知之,即入見言:“陛下建學校、興禮樂,以藻飾太平;置居養、安濟院,以周拯窮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譴乎?”帝大悟。帝意乃復向京。京再得政,兩人之助為多。居中厚責報,京為言樞密本兵之地,與三省殊,無嫌於用親。經臣方恃權,力抗前說,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與張康國比而間京。後進知院事。四年,京又罷。居中自許必得相,而帝覺之,不用。政和中,再知樞密院,官累特進。時京總治三省,益變亂法度。居中每為帝言,帝亦惡京專,尋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紀綱,守格令,抑僥倖,振淹滯,士論翕然望治。丁母憂,旋詔起復。逾年,加少傅,得請終喪。服除,以威武軍節度使使佑神觀。連封崇、宿、燕三國公。朝廷遣使與金約夾攻契丹,復燕雲,蔡京、童貫主之。居中力陳不可,謂京曰:“公為大臣。國之元老,不能守兩國盟約,輒造事端,誠非妙算。”京曰:“上厭歲幣五十萬,故爾。”居中曰:“公獨不思漢世和戎用兵之費乎?使百萬生靈肝腦塗地,公實為之。”由是議稍寢。其後金人數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貫複議舉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災而動,待其自斃可也。”不聽。燕山平,進位太保,自陳無功,不拜。入朝,暴遇疾歸舍,數日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華原郡王,諡文正。 
(《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有刪改) 

譯文/翻譯:

鄭居中字達夫,開封人。崇寧年間,擔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當初,鄭居中自稱是貴妃的堂兄弟,貴妃從藩王官邱進入後宮,她家世地位卑微低賤,也依靠鄭居中來增加自己的分量,從此鄭居中連連被提拔。第二年,鄭居中升任給事中、翰林學士。大觀元年,鄭居中任同知樞密院。後改任資政殿學士。蔡京因為星象有變而被罷相,趙挺之擔任宰相,與劉逵謀劃全部改變蔡京所制定的政令。不久,宋徽宗非常後悔更換宰相的做法,在朝臣中沒有人明白皇帝的心意。鄭居中明白這一點,就入宮求見宋徽宗說:“陛下興建學校,大興禮樂,來藻飾太平;設定居養、安濟院,來救濟窮困百姓,哪裡違逆天意而導致天譴呢?”宋徽宗徹底醒悟。皇帝心中又偏向蔡京。蔡京再次得以執政,鄭居中的幫助很多。鄭居中要求得到厚報,蔡京對他說樞密是執掌兵權的重要機關,與三省機關不同,不妨用人唯親。經臣正把持朝政,竭力詆毀前說,蔡京的話沒有起作用。鄭居中懷疑蔡京不提拔自己,於是怨恨他,就和張康國一起詆毀蔡京。後來又提升為知樞密院事。四年,蔡京又被罷免。鄭居中自認為一定會成為宰相,皇帝覺察出來,沒有重用他。政和年間,鄭居中再次擔任知樞密院事。當時蔡京總管三省政事,越發亂為改變法令制度。鄭居中常常為此向皇帝進言,皇帝也討厭蔡京專斷,不久授任鄭居中為少保、太宰,讓他暗中監察蔡京。鄭居中執政堅守綱紀格令,阻止僥倖小人的進用,提拔長期得不到重用的官員,士大夫一致認為大治有望。鄭居中母親去世守喪(未滿三年),不久皇帝下詔起用他並官復原職。一年之後,鄭居中加官少傅,請求守滿喪期並得到準許。守喪期滿後,鄭居中以威武軍節度使身份兼任佑神觀使。接連被封為崇、宿、燕三國公。朝廷派遣使者與全國約定夾攻契丹,恢復燕雲領土,蔡京、童貫主持這件事。鄭居中竭力陳述不可以這樣做,對蔡京說:“您是國家的大臣,是國家的元老,不能夠遵守宋全兩國的盟約,總是製造事端,實在不是好計策。”蔡京說:“皇上討厭每年拿出五十萬歲幣給金國,所以才這樣。”鄭居中說“您難道不考慮漢代和親政策與出兵打仗的費用相比哪一個更多嗎?讓百萬百姓肝腦塗地,實在是你造成的啊!”因此這個意見漸漸停下來。那以後金人多次進攻契丹,契丹一天天陷入困境,王黼、童貫又建議發兵,鄭居中又說:“不應該幸災樂禍而安動干戈,等待契丹自行滅亡就可以了。”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燕山被平定後,皇帝要進升他為太保,鄭居中向皇帝陳述自己沒有功勞,不能接受任命。有一天上朝,突然患病就回到住處,幾天后就去世了,終年六十五歲。被追贈太師、華原郡王,諡號為“文正”。
《宋史·鄭居中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鄭居中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鄭居中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