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貫《遺清堂記》原文及翻譯

柳貫

原文:

人有千金之蓄,必留遺其子孫。之愛之,何嘗不欲其貴且富哉?顧吾有重於千金,輕於鴻毛。無所待而長存,無所恃而不滅,一言之訓,貽之數十世。 
真之馬氏父子,再從宦於南。予不識其父,而識其子叔敬,與之交,信其所受之正矣。始其父卒潭府推官,顧言曰:“吾以一清遺爾子孫,吾以為豐,爾毋以為嗇也。”及叔敬免喪,有仕資,揭“遺清”扁所居堂,上以承諸其先,下以詔諸其後之是意也,豈以一言易千金哉? 
它日,叔敬過予寅軒,請發其義,予無以解焉。予聞舉其所有,持以與人,謂之遺,而遺必有其物矣。投桃之腆,不薄於報瓊;與帶之華,不滋於獻紅。故有所遺者,其遺淺;無所遺者,其遺隆。昔子之先君子推其所蓄,以悉敷遺於子,而子又能兢業奉持,以保有所遺,如臨冰玉,如飲沆瀣不泥滓以取義也,不翕泚①“以為炎也,不疏宕以取容也,不窒塞以廢權也。淵然澄穆之天洋乎陟降之地人若不足我則有餘彼韋楊氏之在西都皆知所以愛其子孫皆知所以遺其子孫矣。然丞相之宗,不綿於太尉之胤,論者謂“大鳥覆墳,有開厥祥”,而不知經義有限,心德無窮。方其遺之之初,固已卜之於此,而言子張欲知十世之問,夫子蓋以百世可知者答之。嗚呼!以予觀於馬氏,夫豈曰遺之一言而止也? 
叔敬五兄弟,頡頏並奮,而叔敬尤有能名,今以吉府照磨官,辟掾江西廉訪使者之幕,蜚英騰茂,其在斯乎! 
(選自《全元文·柳待制文集卷之十四》) 
[注]①翕訢(xīzī):指小人相互勾結。 

譯文/翻譯:

人有千金的積蓄,一定會留給自己的子孫。親子孫愛子孫,何嘗不想他們地位高且財富多呢?不過我有比千金還重,比鴻毛還輕的東西。不用依靠卻可以長存,不用依賴卻可以不消亡,一句話的教誨,可以留給幾十代子孫。 
真州的馬氏父子,兩次到南方做官。我不認識父親,卻認識兒子馬叔敬,和他結交,相信他所受到的教誨是合乎道義的。當初馬叔敬的父親在潭府推官任上將要去世,看著兒子說:“我把一身清自留給你等子孫,我認為這是很豐厚的,你不要認為這過於儉省啊。”等到馬叔敬守孝期滿,獲得了做官的資格,他把“遺清”作為匾額掛在居住的大堂上,這樣做的用意是,對上來繼承各位祖先的精神,對下來激勵後代。(這)哪裡是可用千金換來的一句話啊? 
有一天,馬叔敬到寅軒拜訪我,讓我闡發“遺清”的含義,我講不明白。我聽說把自己所擁有的拿給別人,叫饋贈,而要饋贈就一定要有物品。贈人美好的桃子,不比回報美玉來得輕;贈人華美的縞帶,不比回報紋衣來得重。所以有物品饋贈,情誼反而淺;沒有物品饋贈,倒顯得情誼重。過去兒子的父親拿出他所有的積蓄,全部用來留給兒子,而兒子又能夠小心謹慎地操持,來保全父親所留下的東西,像靠近冰玉,像喝夜間的水汽(那般小心)。不做壞事以便取得仁義,不相互勾結形成權勢,不故作灑脫來取悅於人,不閉塞得不要地位。深邃莊嚴的天空,開闊起伏的大地,別人還不夠,我卻還剩餘。那韋楊氏在西都,都知道如何愛護自己的子孫,都知道拿什麼饋贈子孫啊。可是丞相的宗族,不比太尉的後代可以綿延不斷,有人議論說“大鳥飛到墳頭上,那是吉祥的標誌”,卻不知道經義是有限的,品德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他饋贈子孫之初,本來已經預料到這一點了,卻像“子張問孔子十世之後如何”一樣問我,只能用孔子“百世之久也可以預知”來答覆他。唉!按照我的標準來看馬氏父子,哪裡只饋贈他一句話就夠了呢? 
馬叔敬有五個兄弟,才能不相上下、齊頭並進,而馬叔敬尤其有有才能的名聲。現在以吉府照磨官,徵召為江西廉訪使者的屬官,名聲與事業日益昌盛,恐怕就在這裡起步吧! 
柳貫《遺清堂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柳貫《遺清堂記》原文及翻譯0
柳貫《遺清堂記》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