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不以愛憎匿善》“郗超與謝玄不善”閱讀答案及翻譯
郗超與謝玄不善
郗超①與謝玄不善。苻堅將問晉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視淮陰矣。於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④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吾昔嘗與之共在桓宣武⑤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⑥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勛。”元功⑦既舉⑧,時人鹹嘆超之先覺⑨,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
①郗超:人名。下文的“謝玄”“苻堅”,均為人名。②問晉鼎:指篡奪晉室政權。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陰”,也為地名。④間:私自,偷著。⑤桓宣武:桓溫東晉征西大將軍。⑥履屐:這裡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舉:成功,成就。⑨先覺:有預見。
【試題】
1.解釋下列語句中的加點詞。
(1)郗超與謝玄不善 善:
(2)時人鹹嘆超之先覺 嘆: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
於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譯文:
3.郗超為什麼贊同謝玄北討?請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從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個怎樣的人?
【參考答案】
1.(1)好,友好(2)感嘆,讚嘆
2.當時朝廷商議派謝玄北伐苻堅,人們私下裡有些不造成的言論。
3.吾嘗昔與之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
4.郗超有遠見,胸懷寬廣,不因為個人的愛憎埋沒別人的長處。
【參考譯文】
郗超和謝玄不和。這時,苻堅打算滅了晉期,已經占據了梁州、岐山,又
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淮陰。當時朝廷商議派謝玄北伐苻堅,人們私下裡有些不贊成的言論.只有郗超同意,他說:“這個人一定能成事.我過去曾經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軍府共事,發現他用人都能人盡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個人得到適當安排,從這裡推斷,想必他能建立功勳。”大功告成以後,當時人們都讚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敬重他不因為個人的愛憎而埋沒別人的長處。
評價:
郗超雖然和謝玄不和,但在困難當頭之際,面對朝廷的用人計畫,他沒有隨聲附和“異同之論”,更沒有推波助瀾,而是從國家利益出發,對謝玄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以促成其率師北伐之事。這充分地表現出郗超的愛國情懷及寬容大度的性格特徵。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