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侯至自田》原文及翻譯

左傳

原文:

齊侯至自田,晏了侍於遇台,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口:“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費焉。宰大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共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共可以去其否。足以政平而不乾,民無爭心。先王之濟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口可:君所謂否,據亦口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於《左傳》)

譯文/翻譯:

齊景公從獵場趕來,晏子在遺台陪侍,這時梁丘據騎馬趕到了。齊景公說:“梁丘據與我相和啊!”晏子回答說:“梁丘據不過是與您保持一致,哪裡稱得上是與您相和呢?”齊景公說:“和與同有什麼差別嗎?”晏子回答說:“當然有差別和就好比做類。廚師(用各種佐料)調和它,用合適的口味標準來調製,補充那味道不足的,沖淡那口味過重的。開子吃這樣的食物,米平和白己的內心。君臣之間關係的處理也是這樣。國君認為可行的方案中如果有不可行的因素,臣ド指出來就可以促成它:國君認為不可行的方案中如果包含有可行的理由,臣下就指出它可行的理由想法去除它不可行的因素。因此就會政令通暢而不會違背情理,百姓就不會有對抗的想法。故去的國君講求調和五味,來平和人心,成就國家政事。現在梁丘據不是這樣。國君您認為可行的梁丘據也認為可行,國君您認為不可行的梁丘據也認為不可行。如采只是用清水去調和清水,誰還會去飲用它呢?如果琴瑟總是彈奏同樣一個音調,誰會去聽它呢?保持·致不能與彼此相和相提並論,正和這個道理樣。”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齊侯至自田》原文及翻譯0
《齊侯至自田》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