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王鎮惡傳》原文及翻譯
南史
原文:
王鎮惡,北海劇人也。祖猛。鎮惡以五月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繼疏宗。猛曰:“此非常兒。昔孟嘗君惡月生而相齊,是兒亦將興吾門矣。”故名。年十三,因故寓食澠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謂方曰:“若遭英雄主,要取萬戶侯,當厚相報。”方曰:“君丞相孫,人材如此,何患不富貴,至時願見用為本縣令足矣。”
武帝謀討劉毅,鎮惡曰:“公若有事西楚,請給百舸為前驅。”及西討,轉鎮惡參軍事,使率龍驤將軍蒯恩百舸前發。鎮惡受命,便晝夜兼行,揚聲劉兗州【注】上。毅謂為信,不知見襲。鎮惡去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蒯恩軍在前,鎮惡次之,舸留一二人,對舸岸上豎旗安鼓。語所留人曰:“計我將至城,便長嚴,令如後有大軍狀。”又分隊在後,令燒江津船。鎮惡徑前襲城,津戍及百姓皆言劉藩實上,晏然不疑。將至城,逢毅要將朱顯之馳前問藩所在,軍人答雲“在後”。及至軍後不見藩又望見江津船艦被燒而鼓聲甚盛知非藩上便躍馬告毅令閉城門。鎮惡亦馳進得入城,便因風放火,燒大城南門及東門。又遣人以詔及赦並武帝手書凡三函示毅,毅皆燒不視。金城內亦未信帝自來。及短兵接戰,鎮惡軍人與毅下將或是父兄子弟中表親親,且斗且語,知武帝在後,人情離懈。初,毅常所乘馬在城外不得入,倉卒無馬,使就子肅取馬,肅不與。朱顯之謂曰:“人取汝父而惜馬,汝走欲何之?”奪馬以授毅,從大城東門出奔牛牧佛寺自縊。鎮惡身被五箭,手所執槊於手中破折。江陵平後二十日,大軍方至,以功封漢壽縣子。 及武帝北伐,為鎮西諮議,行龍驤將軍,領前鋒。鎮惡入賊境,戰無不捷。後進次澠池,造故人李方家。升堂見母,厚加酬賚,即授方澠池令。方軌徑據潼關,將士乏食,乃親到弘農督人租。百姓競送義粟,軍食復振。
(節選自《南史·列傳第六》,有刪改)
【注】劉兗州:劉藩,為劉毅堂弟,時任兗州刺史。
譯文/翻譯:
王鎮惡,北海郡劇縣人。祖父王猛。因為王鎮惡出生在五月(五日),家人認為這是習俗所忌諱的事兒,想把他過繼給遠親。王猛說:“這不是一個平常的孩子。過去孟嘗君田文在惡月出生而做了齊國的丞相,這孩子也將會使我們家門興旺。”所以給他起名叫“鎮惡”。王鎮惡十三歲時因為遭遇變故流寓在外,寄食在澠池人李方的家裡。李方對王鎮惡很好,王鎮惡便對李方說:“如果有幸能遇到一個英明威猛的君主,求取到萬戶侯的爵位,一定厚厚地報答您。”李方回答說:“您是丞相的孫子,德才這么出眾,何愁不會富貴?到時候希望(我)被任用為本縣的縣令就足夠了。”
武帝謀劃討伐劉毅,王鎮惡對他說:“您如果要對西楚出兵,請撥給我一百隻大船(讓我)做先鋒。”等到向西討伐劉毅,(武帝)轉任王鎮惡為參軍事,命他與龍驤將軍蒯恩率百條小船作先頭部隊。王鎮惡領命,晝夜兼程,並放出風聲說是劉藩西上。劉毅信以為真,不知道是要被襲擊。在距離江陵城 20 里的地方,王鎮惡棄船步行進軍,蒯恩率軍在前,王鎮惡緊隨其後,每艘船上留一兩個人,對著岸上豎立旗幟,安上戰鼓。(王鎮惡)告訴留下來的人說: “估計我們將到城下時,就長時間地戒嚴,讓(人覺得)好像後面還有大軍的樣子。”又派部分士兵留守在後,讓他們燒毀停留在沿江渡口的劉毅的船艦(以斷其退路)。王鎮惡率軍徑直向前突襲江陵,渡口的守兵及百姓都說劉藩確實來了,安然而不生疑。王鎮惡的部隊快到達城下時,遇上劉毅手下的大將朱顯之馳馬前來問劉藩在哪裡,士兵回答:“在後面。”朱顯之走到隊伍的後面也沒有看到劉藩,又望見江邊渡口的船艦被燒而鼓聲大作,朱顯之知道不是劉藩到了,便躍馬急馳而回報告劉毅,並下令關閉各城門。但王鎮惡已突進江陵城,便趁著風勢放火,燒毀了江陵城南門及東門。王鎮惡派人將安帝的詔書和赦令以及武帝給劉毅的親筆信共三件送給劉毅看,劉毅都燒掉不看。金城中的士兵也不信劉裕親自到來(討伐他們)。等到雙方短兵相接時,王鎮惡的士兵和劉毅的將士之間有的是父子、兄弟關係,有的是表兄弟關係,於是互相邊打邊說話,(劉毅的士兵)知道武帝在後,於是戰無鬥志,人心渙散。之前,劉毅平時所乘的戰馬還在城外進不來,倉促逃跑時沒有馬,劉毅就派人去要兒子劉肅的馬,劉肅卻不給。朱顯之對劉肅說:“別人要取你父親的性命,而你卻吝惜一匹馬,你逃走想逃到什麼地方去呢?”於是奪過馬交給劉毅,(劉毅)才得以從大城東門逃出跑到牛牧佛寺自縊身亡。(此戰)王鎮惡身中五箭,手中所拿的長矛也被對方射中,折斷在手中。直到江陵平定後二十天,(武帝劉裕的)大部隊才到,(王鎮惡)因平定劉毅之功被封為漢壽縣子(爵)。等到武帝北伐,(王鎮惡)做鎮西府諮議參軍,代理龍驤將軍一職,兼領前鋒。王鎮惡率軍進入敵境,戰無不勝。之後(王鎮惡)進軍駐紮在澠池,到老朋友李方家去拜訪。登上廳室拜見了李方的母親,並厚加酬賞,隨即任命李方為澠池令。車輛並行直取潼關,(軍中)將士食物匱乏,他便親自到弘農縣督促人們繳租。(後來)百姓競相贈送糧食,軍中糧食又變得充足起來。
《南史·王鎮惡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