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房彥謙傳》原文及翻譯

隋書

原文:

房彥謙,字孝沖,本清河人也。彥謙早孤,不識父。長兄彥詢,以彥謙天性穎悟,親教讀書。年七歲,誦數萬言,□宗黨所異。十五,出繼叔父子貞,事所繼母,有逾本生。後丁所繼母憂,勺飲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樂陵太守豹,竭盡心力,每四時珍果,口弗先嘗。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終禮,宗從取則焉。其後受學於博士尹琳,手不釋卷遂通涉五經解屬文工草隸雅有詞辯風概高人。年十八,適廣寧王孝珩為齊州刺史,闢為主簿。時禁網疏闊①,州郡之職尤多縱弛。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州境肅然,莫不敬憚。
開皇七年,擢授承奉郎,俄遷監察御史。以秩滿,遷長葛令。仁壽中,上令持節使者巡行州縣,察長吏能不,以彥謙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馬。內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顯,所與交結,皆海內名賢。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煬帝嗣位,道衡轉牧番州,路經彥謙所,留連數日,屑涕□別。黃門侍郎張衡,亦與彥謙相善。於時帝營東都,窮極侈麗,天下失望。又漢王構逆,罹罪者多,彥謙見衡當途而不能匡救,以書諭之。衡得書嘆息,而不敢奏聞。
彥謙知王綱不振,遂去官隱居不仕,將結構蒙山之下,□求其志。司隸別駕劉灹,陵上侮下,訐以為直,刺史憚之,皆為之拜。唯彥謙執志不撓,抗禮長揖,有識嘉之。灹亦不敢為恨。其後隋政漸亂,莫不變節。彥謙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頗為執政者之所嫉,出為涇陽令。未幾,終於官,時年六十九。
家有舊業,資產素殷,又前後居官,所得俸祿,皆以周恤親友,家無餘財,車服器用,務存素儉。自少及長,一言一行,未嘗涉私,雖致屢空,怡然自得。嘗從容獨笑,顧謂其子玄齡曰:“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所有文筆,恢廓閒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隸,人有得其尺牘者,皆寶玩之。
(選自《隋書·房彥謙傳》,有刪節)
【注】①禁網疏闊:指官場紀律鬆弛。

譯文/翻譯:

房彥謙,字孝沖,本來是清河人。房彥謙年幼喪父,不知道父親是誰。他的長兄房彥詢,認為房彥謙天性聰穎有悟性,親自教他讀書。七歲時,已經誦讀數萬字的文章,親戚朋友認為他很奇特。十五歲時,過繼給叔父房子貞,侍奉繼母,超過親生母親。後來為繼母守喪,他不進飲食有五天。侍奉伯父樂陵太守房豹,竭心盡力,每當有時令珍果,自己從不先吃。遇到親戚的喪期,必定以粗米、草菜為食,盡到禮節,宗族中的人都以他為榜樣。後來從師於博士尹琳,手不釋卷,於是廣泛涉獵五經。懂作文章,擅長草書和隸書,能言善辯,風采氣概超出常人。十八歲時,恰好廣寧王孝珩做齊州刺史,徵召房彥謙任主簿。當時官場紀律鬆弛,州郡的官員尤其放縱鬆懈。等到房彥謙任職,清正廉潔遵紀守法,州郡官員規規矩矩,沒有誰不敬畏他。 
開皇七年,提拔任命他做承奉郎,不久升遷為監察御史。因為任職期滿,改任長葛縣令。仁壽年間,皇上叫持節使者巡察各州縣,考察州縣長官勝任與否,考察結果認為房彥謙是全國最好的,越級提拔為鄀州司馬。內史侍郎薛道衡,是一代文豪,地位顯赫名望清高,跟他交結的人,都是全國有名之人。他很看重房彥謙的為人,並且對他很友好且懷敬意。煬帝繼位,薛道衡改任番州刺史,赴任途中經過房彥謙的官署所在地,逗留了幾天后,揮淚作別。黃門侍郎張衡,也與房彥謙很友好。當時皇帝建設東都,極盡奢侈華麗,天下百姓感到非常失望。又加上漢王叛亂,遭遇不幸的人很多,房彥謙看到張衡當權卻不能匡正挽救,就寫了一封信勸告他。張衡收到信後感慨嘆息,但是不敢上奏讓皇上知道。 
房彥謙知道朝廷法紀不能整治,於是辭官隱居,準備在蒙山下建房居住,來求得自己的心愿。司隸別駕劉灹,欺上壓下,把揭發別人的隱私作為正當的做法,刺史畏懼他,都對他下拜。只有房彥謙堅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禮節作長揖,有識之士稱讚他(的做法)。劉灹也不敢對他懷恨。後來隋朝政事漸漸混亂,朝綱敗壞,官員沒有不改變節操的。房彥謙堅持正道,遵守常法,堅定不移,潔身自立,深被當權的人所忌恨。外放為涇陽縣令。不久,死於任上,當時年齡六十九歲。 
房彥謙家中留有祖傳產業,資產向來殷富,再加上前前後後擔任官職,所得俸祿,都用來周濟親朋好友,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日常開銷,務必保持樸素勤儉作風。房彥謙自小到大,一言一行,從沒有涉及到私利,雖然常常招致貧乏,但也怡然自得。曾經在悠閒當中獨自微笑,回頭對他的兒子房玄齡說:“人家都因官俸而富,只有我因做官而貧窮。留給子孫後代的財產,就只有‘清白’二字了。”他所寫的文章,氣度博大,閒靜文雅,很有古人的情致。還擅長草書隸書,有得到他書信的人,都像對待寶貝一樣地玩賞。 
《隋書·房彥謙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隋書·房彥謙傳》原文及翻譯0
《隋書·房彥謙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