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馬燧傳》(二)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
原文:
馬燧,字洵美。大曆中,汴將李靈耀反帝務息人即授以汴宋節度留後靈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為援詔燧與淮西李忠臣討之師次鄭靈耀多張旗幟以犯王師 忠臣之兵潰而西。燧軍頓滎澤,鄭人震駭。忠臣將遂歸,燧止之,忠臣乃還收亡卒,復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敗賊於西梁固。靈耀以銳卒八千,號“餓狼軍“,燧獨戰破之,進至浚儀。是時河陽兵冠諸軍,田悅帥眾二萬助靈耀,破永平將杜如江等,乘勝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諸軍戰不利,燧為奇兵擊之,悅單騎遁,汴州平。遷河東節度留後,進節度使。太原承鮑防之敗,兵力衰單,燧募廝役,得數千人,悉補騎士,教之戰,數月成精卒。造鎧必短長三制,稱士所衣,以便進趨。為戰車,冒以狻猊象,列戟於後,行以載兵,止則為陣,遇險則制沖冒。器用完銳。居一年,辟廣場,羅兵三萬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師,封豳國公,還軍。李懷光反河中,詔燧為河東保寧、奉誠軍行營副元帥,與渾瑊、駱元光合兵討之。於時天下蝗,兵艱食,物貨翔踴,中朝臣多請宥懷光者,帝未決。燧以“懷光逆計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靈,無以示天下“,乃舍軍入朝,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糧,足平河中。“許之。賊將徐廷光守長chun6*宮城。燧度長春不下,則懷光固守,久攻所傷必眾,乃挺身至城下見廷光。廷光憚燧威,拜城上。燧顧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來,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祿山以來,功高天下,奈何棄之為族滅計?若從吾言,非止免禍,富貴可遂也。“未對,燧曰:“爾以吾為欺邪?今不遠數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軍皆流涕,即率眾降。燧以數騎入其城,眾大呼曰:“吾等更為王人矣!“渾瑊亦自以為不及也,嘆曰:“嘗疑馬公能窘田悅,今觀其制敵,固有過人者,吾不逮遠矣!“
(節選自《新唐書·馬燧傳》)
譯文/翻譯:
馬燧,字洵美。大曆年間,汴州將領李靈耀反叛,皇帝只求息事寧人,就授任李靈耀為汴宋節度留後。李靈耀不接受任命,招引田承嗣作為援助。皇帝下詔命令馬燧和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會合討伐李靈耀。軍隊駐紮在鄭地,李靈耀多多張掛旗幟來進攻官軍,李忠臣的軍隊潰敗西逃。馬燧軍隊屯駐在滎澤,鄭人看到後很震驚。李忠臣將要撤回,馬燧制止了他,李忠臣才回來收拾逃散的士兵,重振軍威。李忠臣從汴南行進,馬燧從汴北行進,在西梁固打敗叛賊。李靈耀率領精兵八千人,號稱“餓狼軍“,馬燧孤軍作戰打敗他們,進軍到浚儀。當時,河陽兵是諸軍中最強的,田悅率兩萬兵援助李靈耀,打敗了永平軍將領杜如江等,乘勝進軍到離汴州三十里處屯駐。李忠臣會合各路軍隊作戰失利,馬燧出奇兵攻擊敵軍,田悅單人匹馬逃走,汴州平定。調任河東節度留後,晉升節度使。太原自鮑防失敗後,兵力弱小,馬燧招募僕役,得到幾千人,都補充為騎兵,教授他們戰鬥,幾個月後成了精兵。製造鎧甲一定按長短分三種規格,使士兵穿著合體,以便快速前進。製造戰車,蒙上狻猊圖案,在車後安有戟,行軍時用來裝運兵器,宿營時就作為營陣,遇到險阻時就用來阻擋敵軍衝擊。兵器銳利軍需完備。過了一年,開闢廣場,集中三萬軍隊進行演練,威震北方。建中二年,入朝京師,封為豳國公,返回軍中。李懷光在河中反叛,皇帝下詔任命馬燧為河東保寧、奉誠軍行營副元帥,與渾瑊、駱元光合兵討伐他。當時國內發生蝗災,軍隊糧食短缺,物價飛漲,朝中很多大臣請求赦免李懷光,皇帝猶豫不決。馬燧認為“李懷光圖謀叛逆為時已久,反覆無常不能信任。河中在京城附近,放過他有損國威,無法向天下交代“,於是離開軍隊入朝,主動向天子進言說:“如果能得到三十日糧食,足以平定河中。“皇帝同意。賊將徐廷光駐守長chun6*宮城。馬燧考慮長春攻不下,那么李懷光就會固守,長期攻城傷亡必多,於是挺身來到城下會見徐廷光。徐廷光畏懼馬燧的威名,在城上拜見。馬燧看見他的內心已經屈服,慢慢說道:“我從朝廷來,你可以面向西邊接收詔命。“徐廷光拜了兩拜。馬燧說:“公等朔方將士,從安祿山以來,功高天下,為什麼拋棄這些做滅族的行徑呢?如果聽我的話,不僅能免除災禍,還可實現富貴。“徐廷光沒有回答,馬燧說:“你認為我是在欺騙你嗎?如今相距不過幾步遠,可以射死我。“解開衣服把胸膛給他看。徐廷光感動哭泣,全軍都流淚,當即率領軍隊投降。馬燧率領幾個人馬進入長chun6*宮城,眾人大喊道:“我們又成為朝廷的人了!“渾瑊也自認為比不上他,感嘆說:“曾經懷疑馬公能使田悅困窘,今天看他制服敵人,本來就有超過別人的地方,我遠遠比不上他啊!“
《新唐書·馬燧傳》《新唐書·馬燧傳》(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