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垣護之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
原文:
垣護之,字彥宗。少倜儻,不拘小節,形狀短陋,而氣乾強果。隨到彥之北伐,彥之將回師,護之為書諫曰:“外聞欲回師反旆,竊所不同。何者?殘虜畏威,望風奔迸,八載侵地,不戰克復。方當長驅朔漠,窮掃遺醜,況乃自送,無假遠勞。宜使竺靈秀速進滑台助朱修之固守,節下大軍進擬河北,則牢、洛遊魂,自然奔退。且昔人有連年攻戰,失眾乏糧者,猶張膽爭前,莫肯輕退。況今青州豐穰濟漕流通士馬飽逸威力無損若空棄滑台坐喪成業豈是朝廷受任之旨”彥之不納,散敗而歸。太祖聞而善之。隨王玄謨入河,玄謨攻滑台,護之百舸為,進據石濟。及虜救至,又馳書勸玄謨急攻,曰:“昔武皇攻廣固,死沒者亦眾。況事殊曩日,豈得計士眾傷疲,願以屠城為急。”不從。玄謨敗退,不暇報護之。護之聞知,而虜悉已牽玄謨水軍大艚,連以鐵鎖三重斷河,欲以絕護之還路。河水迅急,護之中流而下,每至鐵鎖,以長柯斧斷之,虜不能禁。唯失一舸,余舸並全。留戍靡溝城。率二千人復隨張永攻碻磝,先據委栗津。虜杜道俊與尚書伏連來援碻磝,護之拒之,賊因引軍東去。二年,護之坐論功挾私,免官。復為游擊將軍。世祖以歷下要害,欲移青州並鎮歷城。議者多異。護之曰:“青州北有河、濟,又多陂澤,非虜所向。每來寇掠,必由歷城,二州並鎮,此經遠之略也。北又近河,歸順者易,近息民患,遠申王威,安邊之上計也。”由是遂定。大明八年卒,時年七十,曰壯侯。
譯文/翻譯:
垣護之,字彥宗。垣護之少時瀟灑不俗、不拘小節,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但氣概過人,果敢能幹。隨同到彥之北伐,彥之將要退兵,護之寫信勸諫說:“外面傳說足下想回軍返國,我有不同的看法。為什麼呢?殘餘的敵人怕我們,望風而逃,八年來侵占我們的地盤,不經戰鬥便收復了。我們現在應該長驅漠北,窮追殘餘的胡虜。況且他們自動送死,不需我們遠遠地攻擊。應該叫竺靈秀快速前進到滑台幫助朱修之固守,足下的大軍前抵黃河以北,那虎牢、洛陽一帶的敵人,自然退逃。當年有人連年作戰,損兵折將,糧食缺乏,仍然放膽前行,不肯輕易退卻。況且今年青州豐收,濟河漕運流通,士兵吃得飽,戰馬養得好,威力沒有受到損傷。如果丟棄滑台,白白地喪失已成功業,怎能符合朝廷給你的旨意呢?”到彥之沒有採納這個意見,敗逃而歸。太祖聽說垣護之進諫之事,很是稱讚。垣護之隨同王玄謨進入黃河,王玄謨進攻滑台,垣護之的一百多隻軍艦作先鋒,進據石濟戍壘。到魏國援兵快到時,垣護之又派人帶信給王玄謨,叫他馬上進攻,說:“當年武帝進攻廣固,死傷也很多。況且目前情勢與當年不同,怎么能過多地考慮士兵的傷亡。我希望儘快攻下該城。”王玄謨沒聽從。玄謨敗北,沒時間報知垣護之。垣護之聽說,魏兵已把王玄謨的水兵大船全部用鐵鏈連住,布成三道,截斷黃河,想堵住垣護之的退路。此時,黃河水流很急,垣護之從河流中飛速東下,每遇鐵鏈,便用長柄巨斧砍斷,敵人擋不住。垣護之只丟下一隻小船,其餘戰船都完好無損。他留下戍守靡溝城。他率二千人再隨張永進攻碻磝。先占據委粟津。敵人杜道俊和尚書伏連來援助,垣護之拒擊敵人,敵人於是退兵向東。二年,垣護之因為仗著有功而報私仇,被免去官職。後又再當游擊將軍。世祖認為歷下是要害之地,想遷移青州治所共同鎮守歷城,朝廷建議不一。垣護之說:“青州北有黃河濟水,又有很多草陂沼澤,不是敵人想進攻的地方。他們每次來侵略,必經歷城。兩州同時鎮守於此,這是長遠的計策。北邊又鄰近黃河,歸順投誠的人比較容易。近則消除人民的禍患,遠則揚國家的威風,這是安定邊防的妙計。”於是這個決定才被確定下來。大明八年去世,享年七十歲,被謚為壯侯。
《宋書·垣護之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